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绪俊 《党政论坛》2011,(23):59-5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有名的大才子。不仅学者们尊崇他,就连当时的宰相欧阳修也佩服他,皇帝宋仁宗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出了名的苏东坡此时骄傲自大得了不得,谁也不敢得罪他,连宰相王安石也是他经常批判和攻击的对象。他被废为庶民充军海南岛后,在一处荒凉的旧营地的一架山的东半坡开荒种地,从土里刨食糊口度日,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2.
<正>因为党争,苏东坡深受其害,数次被贬,贬得最狠的一次,是绍兴元年,从定州贬到英州,从英州贬到惠州,又从惠州贬到儋州,简直成了政敌手中的一个玩具,被随便摆弄。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为苏东坡鸣不平,他并没犯什么大错,就是写写犀利的文章,说几句傲气的话而已,至于这么变着法地整着人家玩吗?苏东坡倒是很洒脱,一路上谈笑风生,看到好山就登一登,看到好水就蹚一蹚,还不时地吟  相似文献   

3.
抱歉得很,我竟然没有去过海南岛,有一年两张来回飞机票也送来了,我却因为另有约会,临时退掉了。大概说海南岛是一个偏远地区,总归轮得到它的。当年宋朝充军充到海南岛去的,不止一个,苏东坡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宋朝还没有宁古塔,所以当时也不会有吴汉槎、顾贞观的词出现。  相似文献   

4.
徐超 《党政论坛》2009,(23):56-56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5.
山人 《侨园》2014,(9):42-42
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东坡”命名的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可谓家喻户晓。苏东坡于美食,尤其喜爱吃鱼。苏东坡居常州时,—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于是,他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蒸的,烩的,炒的,煨的都有。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一句话也顾不得说,拿起筷子就吃。  相似文献   

6.
小品和大师     
赵丽宏 《民主》2024,(2):42-45
<正>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东坡属于多才多艺多情趣的一位。他留下了很多传世的诗词和文章,还有书画。可惜纸张和丝绢都无法遗存千年,我们能看到的他的书画寥寥可数。在中秋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吟咏赤壁的诗词和文章也是家喻户晓。一个文人,能留下千古不朽的文字,实在不容易。现在正活跃在文坛上的人,一千年后有几个人还会被人记得呢?  相似文献   

7.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12)
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乖乖不得了,既是“左牵黄,右擎苍”,又要“亲射虎,看孙郎”,还要“西北望, 射天狼”。这阵仗,煞是可观得紧。但若真的以为苏东坡有多老,那可就被他骗了。据专家考证,苏东坡写此词时,  相似文献   

8.
(六) 联系海南岛的具体情况,我想谈谈海南岛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家都认识到,海南岛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假如我们能把现在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科学技术利用到海南岛来,就可以把海南岛建设成一个很富的地区。海南岛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问题就在于怎样把这一套新的知识、新的科学技术用来发展海南岛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这次会议研讨的主题。在这个会上专家们提出的论文里,围绕这个主题提了很多好的意见和看法,有的很有价值。但我想指出一点,这些论文里,写“人”的不多,没有狠狠抓住这一关键。发展经济必须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但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必须通过人的头脑,通过人的积极性才能  相似文献   

9.
偶翻《耆旧续闻》,见《东坡日课》。阅后颇有感。 苏东坡被贬在黄州时,以文会友,结识一位姓朱的地方官。朱公时有登门,关系密切。 一日,朱公求见。苏东坡正在作功课,朱公久候不至。苏东坡作完功课,才出来会见朱公,并表示歉意。说:“刚才完成每日的功课。”朱公问:“作什么功课?”东坡答;“抄《汉书》。”朱公  相似文献   

10.
美石的诱惑     
沉冰 《瞭望》1989,(43)
“长岛多美石”,古今传诵不绝。长山列岛那大大小小十几个海岛几乎每处都产“美石”——文人雅士们宠爱的盆景石,可制作为唐宋以来书家珍视的“金星雪浪砚”的砣矶砚石,而最堪称奇的是月牙湾那满海滩的美妙球石。宋代大作家苏东坡在其文《北海十二石记》中盛赞它:“五彩斑斓,秀色灿然”。 在蓬莱我查过古登州和后来的蓬莱县的一些史籍,知道苏东坡只在蓬莱做过很短一段时间的州官,并未到过当时为登州所辖的长山岛。据说是他手下哪  相似文献   

11.
海南建省办特区已有6年,海南省的首府海口市的经济在这6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991年到1993年,海口市的财政收入从3亿多元增加到15亿多元,每年翻一番,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陈玉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要建造一个更加繁荣的海口。 邓小平说:“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12.
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有一种精神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那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这种精神由来已久,从远古的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到今天,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华轩 《瞭望》1985,(46)
中国第二大宝岛——海南岛,开发建设事业发展顺利,成绩显著。从一九八三年到今年,确定的三十二项重点建设工程中,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十四项建成投产。另有包括交通、能源、通讯和工业的九项工程目前已进入后期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成或部分完成投产。踏上海南岛,到处可以看到,那新建扩建的工厂、码头,车船穿梭;一幢幢新建的商店、  相似文献   

14.
清风慕竹 《各界》2014,(7):64-67
他是个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苏门四学士”中位列首席;他是个书法家,行、草、楷十分精妙,在“宋四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虽然是苏东坡的门下弟子,却被后人以“苏黄”并称,是个足以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15.
在彼 《各界》2013,(1):50-53
苏东坡比欧阳修足足小了三十岁。欧阳修每得到苏东坡的新作,都爱得不知如何是好,从早赞颂到晚,还自叹不如地说:三十年后,没有人知道我欧阳修了!  相似文献   

16.
杨利金,记者在海南岛东海岸采访时邂逅的一位小学教师。书生相见,分外亲热。“龙门阵”里,这位“知识苦力”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7.
古平 《瞭望》1984,(13)
那是一九八一年仲夏,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海湾,下潜器“派塞斯”安静地躺在母船“潘德拉”的怀中。船上只有王颖一个女科学家,她被安排在通常为首席科学家使用的单人舱内。下潜的前一天,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大家都躺在床上不动了。王颖来到当时已无人光临的船底酒吧间,躺在沙发上看书避浪。她的心和大海一样的不平静。第二天,圣劳伦斯湾风平浪静,她和另外两个加拿大人进入了小潜艇,最佳驾驶员阿伦居中,她和沉积学家捷姆分别半卧于左右。王颖梦寐以求的下潜开始了。只见海水光线越来越暗,到三十米的深处.便看不清海水的颜色了。这时“派塞斯”打开了前灯。王颗看到海水悬浮絮凝的物质渐渐增多,到五十米深的地方,棉絮般的凝絮团和小颗粒就象下大雪一般。这就  相似文献   

18.
黄海 《瞭望》2004,(20)
再过几天就是5月20日,是陈水扁所谓“就职”的日子。从“3·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之日到“5·20”,短短的两个月,人们集中看到了动荡不安的台湾政局,集中看到了由于陈水扁的所作所为导致的持续僵持并渐趋紧绷的两岸关系,也集中看到了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朱德曾两次到海南岛视察。第一次是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历时十二天。他几乎走遍了海南岛,视察了黎族苗族自治州,榆林海港、海南铁矿、石碌铁矿、西联农场、红光农场等地。六年以后的一九六三年一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朱德第二次到海南岛视察。这时,朱德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了。他精神矍铄,不知疲倦,从海南岛的北部到南端,又从南端到北部,除再次视察了榆林海港和海南铁矿之外,还视察了南林农场、兴隆农场和三门坡人民公社农场等。在视察南林农场和兴隆农场时,亲临这两个农场的橡胶林、咖啡林、可可林和胡椒林,仔细地观看这些热带经济作物的长势,了解生产加工的情况。朱德经过调查以后,对如何开发和建设海南岛,曾向党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提出过不少切实可  相似文献   

20.
竹海的雅     
王乾荣 《党政论坛》2012,(18):43-43
蜀人苏东坡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我乃黄土高原人,何谈“居有竹”,见都少见,笃定俗人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