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除了在印度支那取得了成功之外,至今它在把东南亚纳入其势力范围的努力中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因此,苏联在五个非共产党国家的大多数外交努力是消极地不使它们有任何亲华的倾向,并抵销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实力。无论苏联在这一地区的中期的或远期的野心是什么,东南亚在它的全球战略中并不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美国为集中力量遏制苏联,力图在亚洲构筑一条由近海岛屿链组成的战略防线。由于印度支那战争法国的惨败,美国为防止在对苏联包围圈上出现漏洞,积极策划东南亚条约组织。由美国拼凑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不仅在亚洲制造新的紧张气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苏联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为此,苏联迅速采取对策,在对外政策上改变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做法的同时,也对美国进行战略反攻。  相似文献   

3.
大国与中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法国为了取得对中东地区的控制权,在该地区开展争夺,然而却都没能实现其目的。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至80年代末,美国和苏联又在该地区进行争夺,最后美国成为获胜者,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前提下保持了在这里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动荡不安,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区某些国家的府和政人民之间矛盾激化;苏联乘机利用古巴想当地区小霸的野心,为其火中取栗,加紧向这一地区渗透;美国不能容忍苏联插足自己的后院起而抗争,因而美苏在这一地区的争夺日益加剧;再加上西欧和拉美一些国家,也为维护本身利益,扩展自己的影响,纵横捭阖,积极活动;各种矛盾错综交织,使这个晴沙碧水、艳阳和风的两半球旅游胜地,变成浪激涛涌、风云诡谲的世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回顾80年代     
80年代上半期,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更加激烈,国际局势紧张动荡;中期以后,美苏由于各自困难和形势的变化,恢复了对话,同时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热点地区普遍降温,从而使世界进入一个缓和与对话的新时期。但还存在不少不稳定的因素。在缓和的形势下,美国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阴谋,妄图推翻共产党领导,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家防卫力”随着印度支那形势的急骤变化,东南亚各国领导人的态度大半都象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马利克所说的“印度支那形势的骤变不会使印度尼西亚感到威胁”那样,表面上装着平静和无所谓的样子,但却紧张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但是,其后随着形势的更加恶化,东南亚地区各国首脑的相互访问以及他们访问日本和美国的活动也就越来越频繁了,他们公开发表的讲话也就越来越多了。在东南亚各国首脑的这些展望印度支那战争结束以后亚洲形势的讲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国家防卫力”(National Resilience)乃至“地区防卫力”(Regional Resilience)这类用语。  相似文献   

7.
里根总统于1984年11月竞选获胜,连任美国总统。此刻回顾上届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对于估计美国今后拉美政策的变化及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无疑是有意义的。里根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又回到美、苏“两极”世界的概念上来,把世界上的一切纷争都纳入同苏联争夺霸权的轨道,并把遏制苏联扩张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中心目标。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自然也从属于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争夺,是世界政治中的一个新的历史现象。苏美两国凭借它们比其他国家雄厚的实力,对别的国家进行侵略和干涉,彼此之间你争我夺,对国际局势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世界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今后,在整个80年代,它们的力量对比如何发展,给80年代国际局势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是各国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但是从1969年胡志明主席逝世以后,越南当局为了配合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自己也争夺地区霸权,从1968年起,掀起一股反华、排华恶浪。对居住越南境内的华人、华侨进行排斥、迫害、驱赶。到1980年止,“被越南驱赶出境的华侨达50万人,25万人到中国,约有一半到东南亚、香港及美欧等地,或死在海上丧身鱼腹,其中包括越南人。”造成了20世纪人类历  相似文献   

10.
在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时刻,人们都在关注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的发展?拉丁美洲作为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地区,将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中居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 一在80年代和90年代交接之际,世界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以美国和北约集团为一方和以苏联和华约集团为另一方的战后冷战体制的突然崩溃,标志着由美苏两霸争夺世界的旧格局的结束。但这一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以美国的得势和苏联的退却而实现的。这将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里海地区①在19世纪曾经是世界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角斗场,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该地区前苏加盟共和国转变为独立的民族国家,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被勘探出来并即将大量开采,美欧西方势力纷纷插足其间,影响也不断扩大。预计在下世纪初,围绕...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后期起,世界格局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变化。战后形成的两极冷战格局已告结束,整个国际局势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随着苏联从地区冲突中退出,世界一些地区的紧张局势得到缓和;一个时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焦点的中美洲地区热点已经降温。近年来,在埃斯基普拉斯进程的影响下,中美洲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变化与世界格局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其本身就是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对埃斯基普拉斯进程历史背景的简要回顾中美洲是美国实施称霸世界野心不可缺少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各列强为争夺地峡运河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很大,从美苏首脑会晤后,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是,苏美并不是以对话打下缓和的基础,而是在保持紧张的气氛上进行对话,这主要是由于美苏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因为,他们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缓和关系,而是为了削弱对方,创造对己更有利的争夺地位。从而不难看出,苏联的全球战略是以美国为主要对手,并以军事为其后盾,在各个地区同美国展开争夺势力范围,在东南亚地区也不例外,尽管形势发展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但不论从全球看还是就东南亚地区来说,突出问题仍然是美苏的争夺。因此,东南亚的安全与稳定,随着美苏的争夺加剧,这就给东南亚相对稳定带来了复杂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美国代替英、法成为操控中东事务的主要超级大国。确保中东地区远离 苏联阵营, 确保西方国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 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目标。然而, 9· 11 事件的发 生使中东伊斯兰地区被美国视为当今世界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经反复酝酿和策划, 美国抛出了“大中东计 划” , 力图通过“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来达到消除恐怖主义和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优势的目的。这种“民 主改造中东的新战略” , 必将带来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越南侵略柬埔寨和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不但没有停止,而且比前加剧。这两场战争的结局,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牵涉到究竟是国际正义得以伸张还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占上风。(二)柬埔寨战争是苏联的南下战略和越南的“大印度支那联邦”计划相结合的产物。越南在苏联支持下所发动的这一场战争迄今打了六年多,当初越南自以为可以“速战速决”的打算已经彻底落空。去冬今春,越南在柬埔寨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旱季攻势,占领了民柬三派在泰柬边境的一些基地。但  相似文献   

16.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布独立。当时苏联由于全力以赴地与美国争夺欧洲,无暇顾及印支。至1950年1月,苏联才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三十年来,苏联和越南的经济贸易以及苏联对越南的援助,是随着苏联的对外政策的调整、改变而有所不同,是根据有利于与美国争夺世界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高加索地区的历史积怨以及该地区内部的各种矛盾逐渐公开化,加之外部势力趁俄罗斯衰弱之机,加紧对高加索地区渗透、干涉和争夺,使这一地区的局势变得动荡不安,成为世界热点地区.格鲁吉亚政权的变动有可能引发新的动荡,高加索地区局势仍难以稳定.  相似文献   

18.
现代老语的形成与老挝的语言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素芳 《东南亚》2003,(3):46-48,39
一、法属老挝和老挝国家语言的创立从 1 9世纪中叶开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向海外扩张 ,掀起争夺殖民地 ,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中南半岛地区成为法国侵略扩张的对象。法国先后把其侵略和殖民的矛头对准越南 ,柬埔寨和老挝。 1 887年 1 0月 ,法国把越南和柬埔寨统一起来 ,建立所谓的“印度支那联邦” ,1 893年 ,把老挝并入印支联邦。这样 ,印支三国沦为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在老挝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 ,派专员进行管理。殖民统治者在老挝遇到的第一个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是由于语言不通 ,很难与当地人直接进行交流 ,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75年越南南北方统一以后,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认为占领整个印度支那地区、称霸东南亚时机已到,因此,它加紧了对老挝的控制,出兵入侵了柬埔寨,威胁了印支周围国家的安全.泰国是一个和老挝毗邻的国家,有较长的共同边界线,今天老挝和泰国的关系是人们观察印支形势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1975年起到1980年代初,印度支那三国先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排华浪潮。在这七八年间,世世代代侨居当地的华侨华人被迫向世界各地四散飘流,不少船民葬身大海。联合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组织纷纷发起救助,幸存者由是在许多国家定居下来,形成了今天印支侨民遍布许多国家的局面。美国则是印支侨民最大的居住地。他们既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