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府治理追求的理想目标。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必须是能力政府,这意味着政府要拥有强大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承担起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事务的管理职责。能力政府的建设必须辅以法治和问责制,目的是制约政府公权力的膨胀,保障公民权力,维护公平正义。为此要厉行法治,抛却人治,建立并完善问责制,监督公权力的运行。能力政府、法治与问责制三者要均衡发展,不可顾此失彼,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由于当代中国政府管理身处于全球化与政府治理的改革与转型等世界性潮流或趋势之中,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问题更加复杂,仅仅从统治模式来理解政府执行力是不足的,因而研究视角需要拓展。从统治与治理的比较视角看问题,则可能深化对政府执行力的瑚解和寻找执行力建设更多途径。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治理和政府治理现代化:一个官僚制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7,(3):75-79
官僚制的发展和变革与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前,传统中国官僚制不但缺乏民主性和公共性,而且理性化不足,这构成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原起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工业化为象征性起点,政府治理模式变迁也是如此。现阶段,我国国家治理已经逐渐步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在行政生态环境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超越单一治理模式的简单认知,探索一种建立在理性治理和民主治理高度发展基础上的复合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促使中国政府管理由控制型转为管制型,再由管制型向治理型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变革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而各种管理模式在实践运行中有利有弊.政府管制在中国政府管理实践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构建多中心治理是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革新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5.
《2013年艾德曼全球信任度报告》等多项新近跨国研究表明,"民主制度"并非高政府信任的必要条件,应引入"政府质量"等概念解释政府信任问题;民主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普及,民主观念对中国政府信任的影响日益增大。政府信任状况缘自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反复互动,无论今天还是明天,政府信任均为至关重要却极其脆弱的资产。全球时代,政府需要更负责任地行使治权,缓解信任危机仍然要靠更加民主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方向,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逻辑相一致。从改革趋向上来讲,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逻辑与西方国家是基本一致的。然而,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阶段和现实状况,在向现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在理念、结构、工具的认识和选择方面秉持一定的问题意识:一是不同国家的政府、市场、社会发展状况各异,因此要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能力的权衡中动态调整政府职能边界;二是要准确理解"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完整内涵,将政府职能转变的治理理念、治理方法和工具有机统一起来;三是推动治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创新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在选择实现既定治理目标的工具时,应主要考虑这种工具在实现既定目标上的最大绩效。  相似文献   

7.
府际治理是指不同层级政府间的治理网络。在转型时期,中国政府面临着权责分割、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机械设置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政府治理变革必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思想意识变化的要求,以国家政策趋向和地方创新实践为基础,实行民主行政。建构中国民主行政模式,需要政府树立民主与公共的价值理念,创新公共服务和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并从技术操作层面加强政府的问责机制与公民的参与机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民主行政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5·12地震对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为背景,从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两个方面分析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探究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学世界观和绿色政治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内容,它们主张世界的相互关联和整体性,以反思西方社会的现代工业文明。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要求政府改变传统的管理主义模式,向新型的治理模式转变。生态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出发,包含了政治生态链环、政治生态资本和政治生态平衡三大支持系统,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双重效应下中国政府改革进程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西方政府改革的示范效应和WTO的规范效应出发来分析中国政府在这种双重效应背景下的改革走向。在分析示范效应时,文章列举了西方政府的私有化改革方案,改革传统官僚行政方案,执行机构改革方案,转变公共服务角色方案,政府“掌舵”职能方案;在分析WTO的规范效应时,文章提出了透明、开放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政府杜会共同治理以及亲市场政府等六种效应。列举了上述效应后,文章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从总体上把握了中国政府改革进程的走向,即在双重效应输入的基础上做出结构功能上的调整(输出),同时在对双重效应反馈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政府改革的个性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服务型政府是与中国政府的行政改革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对改革道路及其目标的思考中提出的一项战略性目标。然而,在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错误的认识,这对于中国社会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而言,是有害的。考察中国政府行政改革走过的路径,可以发现通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逻辑。在中国政府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时,实际上是站在了人类治理文明发展的最高点上了,既是把握了人类社会治理变革新趋势而取得的一项思想成就,也是前瞻性地规划未来政府模式的科学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几乎是与西方国家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开始进入了行政改革的季节,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证明,西方国家已经陷入了改革失灵的境地,而中国政府正因为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而持续地走在改革的康庄大道上。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后,亚洲基金会开始在中国开展项目合作,在推进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动法制改革和提供法律援助推动政府治理改革,促使政府行政公开、透明,助推公民社会发展,推动民主政治改革,培育市场力量,推动产权制度变革等方面作出了努力。文章在总结亚洲基金会在中国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特点的基础上,也对基金会对华民主输出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本公共服务高效率、均等化供给是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失衡两大主要问题.在推进中国政府治理内容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进程中,利用大数据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路径.作为治理理念、治理资源和治理技术的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供给变革的方向是供给主体协同化、供给内容清单化、供给方式智能化和供给监管精准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5·12地震对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为背景,从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两个方面分析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探究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的转变,是现代政府执政理念更新的必然趋势,而"国家治理现代化"施政目标的提出,则体现中国政府在公共管理规律探索过程中的全新认识。通过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梳理,阐释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效果,有利于厘清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关系。以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预算支出绩效评估为例,对政府绩效产生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确定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的"流水线"模型(Pipeline Model),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导向下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的困境与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前,面对所存在的困境,地方政府要实现良好治理,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治理体制自身的冲突。本文主要研究了地方政府治理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原则,并重点介绍了地方政府治理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善政”体系建设与“善治”能力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有了国家及政府以后,"善政"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的合作管理。中国政府本质上是"善治"政府,但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突如其来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必须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善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历史进程中,政府的转型是必然的。中国政府转型的目标是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单一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就未来我国政府转型与改革的发展趋势而言,应当避免三大误区:低效率重复的误区,政府改革孤军深入的误  相似文献   

20.
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新要求。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民众参与不足、考评指标畸形、结果回应性差的明显缺陷。在全面深化改革对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重塑多元评估机制,二是优化绩效指标体系,三是健全绩效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