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这次50年未遇的超强台风"桑美"袭来前,我省各地转移群众100余万人,沿海地区回港避风船只共34313艘.其中,"桑美"登陆点所属地温州此次人员转移人数有50多万人,达到历年之最.有专家评价,在短短的三天左右时间内,实现百余万人转移并安置,对组织严密的军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当“桑美”强台风袭击我省后,爱心从四面八方涌向苍南、庆元等灾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温州一位老人捐出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8000元钱给灾区。在捐款现场,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说得多好。人是社会的人。因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独自劳动和生存。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你帮助我,我也会帮助你。世事无常,人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不遇上挫折,不遇上困境。当遇上挫…  相似文献   

3.
在强台风来临前,将危险地带和房屋中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方,这已成为我省防台避险,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的一项重要措施。去年的“云娜”、今年的“海棠”以及“麦莎”来临时,都莫不如此。据媒体报道,在“麦莎”到来前,我省各地就紧急转移124万人。在最近几次的抗台抢险中,我省各地的防台应急预案是切实有效的。试想,如果在强台风来临之际,没有一个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预案,怎么能秩序井然地组织转移?在“麦莎”过境后,一位灾区普通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样厉害的台风,如果不及早防备,转移了这么多人,真不知道会夺走多少人的生命。”这其中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4.
1956年8月1日凌晨2时,50年未遇的12级台风在浙江省三门湾登陆。台风致使海水倒灌,山洪暴发,江河猛涨,受淹农田600余万亩,全省有62个县市受灾。这次台风造成浙江全省伤亡两万余人,其中死亡4926人,冲毁堰坝、涵闸等防洪工程2.33万余处,损失稻谷1.15亿余公斤,杂粮、棉、麻、桑等作物也遭受严重损失。1988年8月,“8807”号强台风  相似文献   

5.
吴红霞  俞欣 《今日浙江》2008,(11):70-71
5月14日,由浙江省10名心理干预专家组成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队急赴四川灾区.目前,在灾区的我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有40余人,专家们全部具有丰富的心理危机干预实战经验.他们曾参与云南大地震和桑美、云娜强台风等灾后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其中部分专家刚刚参加了胶济铁路撞车事故灾后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丁文 《今日浙江》2005,(15):9-11
去年8月,我省经历了强台风“云娜”的严峻考验。那壮怀激烈的抗台救灾场景,至今还使我们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时隔不到一年,我省又一次经受了强台风“海棠”的洗礼。今年第5号强台风“海棠”,虽然没有直接在我省登陆,但由于来势猛、风力强、降雨量集中,其破坏力依然大得惊人。面对“海棠”的袭击,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未雨绸缪,争分夺秒转移和抢救群众,竭尽全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台风来临前:未雨绸缪,将危险地带群众大转移我省是一个洪、涝、台、潮…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妇女面临的最直接、最紧迫的现实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帮助50余万妇女就业、2.1万妇女创业、70余万农村妇女有序转移,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登陆,重庆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旱灾,四川发生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损失严重。据统计,8月份全国受灾人口12829.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11.9万人,因灾死亡661人,失踪168人;倒塌房屋25.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13.9亿元。  相似文献   

9.
数字浙江     
275亿元受强台风“菲特”影响,全省874.2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近104万人,因灾死亡7人,失踪4人,倒塌房屋3.06万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5.58亿元。  相似文献   

10.
詹奕嘉 《中国减灾》2013,(9X):18-19
<正>今年8月,在强台风"尤特"和西南季风气流带来的强降雨影响下,广东多地受灾,降雨量最大、被洪水围困时间最长的汕头市潮南区,共有78.396万人受灾,8人死亡,5人失踪,转移受灾群众1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超过19.1亿元。如今,肆虐多日的极端降水虽然退去,但关于这次灾情的原因依然"迷雾重重"。最令人困惑的就是,地处常年遭遇台风的沿海地区,潮汕地区对暴风骤雨带来的危害早有一套游刃有余的应对机制,当地干部群众对此更是习以为常。但此次,一场并非  相似文献   

11.
厉平 《今日浙江》2004,(16):15-15
8月12日夜,今年14号台风“云娜”袭击我省。省委书记习近平、省长吕祖善在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坐镇指挥抗台救灾工作。习近平在与台州市领导通话时强调:“人是最可宝贵的,人命关天。一定要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次抗台救灾的战斗中,无论是省委、省政府领导,还是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都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彰显出对生命的尊重,凸现出强烈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据报载,截止12日24时,全省安全转移群众约44.4万。在转移的群众中,有沿海的渔民,有地质灾害点的群众,有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的外来民工,还有不少外来拾荒者…  相似文献   

12.
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浙江省苍南县,36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达10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91.24亿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极端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工作重心已转移到救灾和重建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04,(12):14-14
扶贫开发,特别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山西省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弱、投入水平较低的省份来说,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到今年8月底,我省扶贫办确定了“山西省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44个,培训结业和正在培训的农民工1.2万人,输出0.8万人。在44个基地的带动下熏全省贫困地区采取各种形式熏共培训贫困地区农民4万多人,转移就业3.6万人。其中县内转移1.1万人,转移到省内外各大中城市2.5万人。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整合资源,构建强大的培训体系。一、充分利用社会各级各类培训教育机构开展培训通…  相似文献   

14.
●南麂列岛位于我省东南沿海,共有50多个面积大小不一的岛屿,南麂主岛面积最大,7.64平方公里。●列岛早在宋朝就有人居住,现在是平阳县的一个镇,设有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000余人。●列岛被誉为“贝藻王国”、“碧海仙山”、“海上神农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经济繁荣,整洁卫生,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城镇,已在荆楚大地崛起。一个崭新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和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初见端倪,为促进我省农村的城市化、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1995年底,全省小城镇总数1913个(其中建制镇853个),人口对98万人,同1987年相比,增加小城镇数50个,增加人口数99.4万人。小城镇和建制镇的平均规模分别从1990年的1196人和2233人提高到1995年的2370人和4076人。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op多万人,仅“八五”期间就转移…  相似文献   

16.
“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这是2006年第十六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也是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主题。自2006年4月1日以来,全国有1.3万余名调查员、近6000名各科医生和数万名陪调员,走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34个县5900多个调查小区的千家万户,展开入户调查和残疾检查评定。截至5月21日,各地的现场入户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总共完成77万余户被调查户、250余万人的入户调查和残疾筛查,入户见面率超过了80%,其中,50余万人接受了各科医生的检查,检查见面率超过98%。通过这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真实的了解”了残疾人的数据和状况,为…  相似文献   

17.
我省有143万残疾人,这些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一系列保障工作的落实,加之残疾人自身努力,生产、生活状况有明显改善。但是,全省仍有近30万残疾人生活比较贫困,其中特困人口约2万人,这部分残疾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仍然是社会中最困难的群体。这与国家“八五”计划提出的“初步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和我省确定的“登台阶、奔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仅我省就有3652万人口受灾,农作物受灾3810万亩,倒塌房屋12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相信经历了这次防汛抗洪的人们心中都有一个挥之  相似文献   

19.
服装工业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其他行业发展都很快,但服装工业非但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春市服装销售市场有三百多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近10万余人,但所有服装市场几乎没有我省自己生产的服装。从国内和国际服装市场看,我省生产服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