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南美国家的经贸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与南美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南美国家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发展未来的双边经贸关系,双方仍面临着调整贸易结构、深化互利共赢投资模式、促进金融合作等新挑战和新任务。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有益的政策建议。考虑到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紧密性、重要性以及未来中国与南共市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澳大利亚经贸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叶,大批华人就开始赴澳大利亚从事采矿、种植等行业。从那以来,中澳经贸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澳经贸关系主要是民间贸易。1972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外交关系后,中澳两国的经贸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逐年增加。1978年中澳两国又成立了中澳理事会,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国在经贸、文化、科技、教育、信息和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回顾中澳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探讨中澳经贸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同时展望90年代中澳经贸关系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越中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进程,多年来,两国在边境地区广泛展开了各种合作,可以说与其他跟中国无陆地边境接壤的东盟国家相比,这种合作关系成为中越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特色,也是中越经贸关系得以顺利开展的一个要素。最简单的理由是由于地理条件上的连接,两国  相似文献   

4.
在中朝各自实施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两国的经贸关系将随着2011年6月经济区合作部分项目的启动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合作将有望逐步成为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物流、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制造业、科技、旅游观光、农业和渔业等产业有望成为合作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中朝经贸合作现状及现实基础条件使得这种合作更有利于首先在双方的边境地区展开,并逐步加以推进,物流领域的合作有望起到突破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关系一直是在矛盾和冲突中发展的。影响中美贸易的因素有二,一是经济因素,二是政治因素,而且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这种政治因素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是由两国实行着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  相似文献   

6.
1990年11月28日,越南与欧盟正式建交,20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1995年双方签署《越南一欧盟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双方签署《越南-欧盟全面友好合作协议》,为双边经贸发展搭建全新合作框架。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投资合作水平。21世纪,越南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1993年柬埔寨恢复和平后,中柬两国经贸关系获得了新的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且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双边贸易、中国对柬投资、工程承包、对柬援助、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近年来两国间关系的不断发展、中柬双方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柬埔寨投资环境的改善等因素,都保障并促进了中柬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柬埔寨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及贸易合作伙伴,柬埔寨也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一块热土。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中国与文莱的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形成了以石油等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为基础,其他各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与交流逐渐展开并初见成效的发展格局。中文两国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政府对彼此间的经贸互利合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推动,必将有助于两国经贸关系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阶段,中俄经贸合作要有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集中体现在切实提高效率,充实新的内涵,完善经贸关系的形式和方法等方面。中俄两国政府已经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经贸合作的战略目标,即实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两国能否在若干重大项目合作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近10年的建设进程中,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级不断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为广东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论述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剖析其中不足及原因,并讨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广东发展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印度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加快,本文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经贸合作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也简要指出了进一步推进这种关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自中韩建交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是,近期以两国间贸易和相互直接投资情况为主的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韩国的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为了实现中韩两国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东北亚的繁荣,需要探索加深中韩两国间的经贸关系,推动中韩在经济领域更高更深层次合作的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和广西作为我国毗邻东南亚的两个省区,与东盟国家长期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这种联系在各自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战略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云南和广西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关系。对滇桂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着很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投资关系优势的基础上,梳理了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中美经贸关系正在步入“竞争性相互依存”时代,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特征正受到追求相对收益的零和博弈竞争模式的挑战.中美之间出现零和博弈的心理根源是互疑,而互疑的认知根源是对自身和对方未来的不确定和不自信.消除这一心理根源的办法是正确认识中美各自未来,意识到当前两国的首要关注是解决国内发展难题,而非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恶性竞争;并对双边经贸关系进行战略管理.双方需要通过战略经济对话、首脑会晤和构建利益共同体等战略方式管理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重塑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为中美之间启动新一轮双向市场开放、推进各自国内改革进程和增进战略互信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来,中俄经贸关系经历了一个从高潮走向低潮的过程。尽管两国政府都希望早日扭转这种局面,并且也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始终徘徊不前。制约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是两国间所存在的低级的商品贸易结构。在当前和未来的10年中,中俄经贸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要想取得实质性突破,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商品贸易结构的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泰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因受战后冷战格局的影响,中泰关系曾有过长达20多年的疏远和隔阂,两国经贸关系自然也处于低落和中断的状态。1975年中泰建交以后,两国经贸关系取得了空前、长足的发展。1997年比1976年,两国的贸易额增长了32倍。两国相互在对方的投资及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从无到有,目前已具相当规模。展望未来,中泰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因为国际形势及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等因素对中泰经济关系的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但加入WTO以来,俄罗斯对外经贸发展并不理想,俄方设想的外资激增局面不但没有出现,反而出现较大下降。其影响因素既包括国际因素,也包括国内因素。可以预测,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在优先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合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俄欧经贸关系,深化俄中经贸关系,推动俄美经贸关系,促进俄日经贸关系,并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入世后,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中国入世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不过,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的互补与竞争将出现一系列变化.伴随着各自要素秉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的演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将呈现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3月22-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了成功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此次访问期间两国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协议和共识,标志着两国全面合作新时期的开始。 一、相互尊重、互利合作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联解体以来,中俄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相继独立后,俄罗斯与三国间经贸关系的发展一直严重受制于相互间的政治关系。相互间经贸合作规模很小,合作形式单一,主要局限于商品贸易、过境运输等方面。近年来俄罗斯在发展与波罗的海三国经贸关系时,越来越强调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的原则。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经贸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与三国的政治关系走向。尽管如此,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合作对双方均具有重要意义。出于各自经济利益的需要,加之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双方的经贸关系仍将在矛盾、摩擦和协调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