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来我们在谈到律师分家的时候曾经考虑到八个方面:一是律师为什么爱分家?二是律师为什么会分家?三是律师为什么要分家?四是律师为什么想分家?五是律师为什么能分家?六是律师什么时候分家?七是律师怎么分家?八是律师是否应当分家?当然.今天我们讨论的.我认为不一定是八个方面.而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什么,第二个方面是为什么.第三个方面是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赵守华坐在沙发上,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直射在他身上。记者请他换个位置,他不以为意地一笑:“律师事业是阳光事业,我为什么要躲避阳光呢?”在2003年12月29日的吉林省第七次律师代表大会上,57岁的赵守华以执业律师的身份当选为吉林省律师协会第七届会长,也即首任“民选”会长。在他身上,集中了百分之九十的选票,可谓高票当选,众望所归,重任在肩。而他本人,也是在三天前才听说有可能当选。此前,省司法厅在全省律师中进行拉网式的民意调查,选举结果便已被定格。1988年做兼职律师时,赵守华是行政编制的省律师协会副秘书长,正处级。1992年牵头成…  相似文献   

3.
王义 《中国律师》2006,(2):41-42
2005年10月11日,本人在中国律师网论坛发表《评律师事务所的提成分配制》一文,10月20日《法制日报》以《律所提成分配模式亟需变革》为题转载本文。作为“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激情论辩的反方,我继续与我方阵营的两位同行与正方三位同行,就“提成制”的利弊进行了辩论。“论坛”闭幕后,《中国青年报》以《律师不应“数钱论英雄”》报道了本人在论坛上发表的主要观点,之后,新浪、雅虎及许多省市的律师协会网站、《杭州日报》均作了相关报道。本人的文章及有关报道见诸媒体后,不少热心的律师朋友发表了许多看法,有支持有反对。出于对中国律师…  相似文献   

4.
王竟成 《中国司法》2001,(10):24-26
中国律师制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恢复重建。1979年11月,南京开始恢复重建人民律师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开始了对律师业的发展、探索和改革的进程。在管理体制上我们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发展到司法行政与律师协会“两结合”的管理模式。目前,我们仍然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两结合”的管理模式,即由分管局长担任律协会长,律管部门负责人担任秘书长,律管部门协调律协秘书处的工作。我们认为,目前就南京市这样的基层司法行政系统而言,还不具备马上就将司法行政与律师协会“分家”管理的客观条件,律师业…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1日起施行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简称《处罚办法》)第7条第1款第5项(以下简称“7.1.5条款”)规定:“曾经担任仲裁员或者仍在担任仲裁员的律师.以代理人身份承办本人原任职或者现任职的仲裁机构办理的案件的,属于《律师法》第47条第3项规定的律师‘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的案头,一直放着一期“又是一年春草绿”时的杂志 ──《中国律师》第四期。刘桂明总编辑《拥抱春天》 的“絮语”一直让我忘不了这个春天,即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年的春天,亦即作者所拥抱的“律师的春天,法治的春天,改革的春天。”《拥抱春天》写得很美,很有意境,很有深度,使11万中国律师充满了希望。但作者又出了一道相当难的“律考”试题“你为什么当律师?”五个月来,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当律师呢?没有想到数月思考得出的结论竟是:我本不想当律师。 可能与出身军人之家有关,从小我生性好动,在政法大学读书时还任校武…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律师暂行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律师认为被告人没有如实陈述案情,有权拒绝担任辩护人。”为什么要规  相似文献   

8.
一个律师为一个被指控犯有盗窃罪的人辩护。“我的当事人只是把他的一只手臂伸入了那个窗口,移动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是他的手臂而不是他本人,您总不能因为他的肢体犯罪而惩罚他的全身吧。”“说得好!”法官回答道,“按你的逻辑,我判处犯罪人的手臂一年监禁。他本人可以不陪伴他的手臂,由他自己选择。”犯罪人和他的律师得意地笑了。在律师的帮助下狠罪从拆下了他抓人治假时创造性的辩护  相似文献   

9.
(一)律师应是自由职业者关于我国律师的性质,目前众说纷纭,或主张沿袭1980年《律师暂行条例》规定的说法:“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或主张律师是“社会的法律工作者”,或主张律师是:“自由职业者”。笔者倾向于最后一种说法,即律师应是“从事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首先,律师所从事的法律服务工作带有很强的个体脑力劳动的特点。就一般情况而言,从接受当事人的委托起,律师就自由地、独立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从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出发进行活动。律师的这种活动依其本人的意志为一定的法律行为,并产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春,一份汇萃古今中外经典名作、以律师为主要读者的大型季刊———《律师文摘》应运而生。偌大中华,融世界三大法系(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于一体、集四个法律区域(陆、台、港、澳)于一身,单为区际、国际律师文化交流计,这样一本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理念、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刊物,早该诞生了。律师究竟是什么人?律师究竟是干什么的?答案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律师文摘》编委江平、张思之一致强调,“律师应属于哲人的范畴”,“律师应比其他的人更首先成为真正的人”。律师为什么应是“…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个名为“2010第三届亚洲律师领袖论坛”的活动吸引了全国律师界的广泛关注。 事件起源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前会长高宗泽律师的一个郑重声明。7月28日。高宗泽律师通过中国律师网郑重声明:“在该参会通知的宣传海报中,擅自宣称本人为大会顾问,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该论坛组委会也从未与我有过任何联系,我对该活动毫不知情,在此之前也从未听闻所谓的‘亚太区律师行业发展促进会’、‘中国律师事务所管理协会’、‘联合国律师管理委员会’等机构。  相似文献   

12.
高树 《中国律师》2003,(10):75-76
还是几年前,我在1999年第5期的《中国改革》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律师为什么而辩》的署名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引用了法学家江平教授的一句话:律师的形象在社会上每况愈下。之后,作者在这篇短短千字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颇为奇异的概念———“勾兑律师”,意即律师通过钱、物、色、酒席等手段与法官“勾兑”案子,交换各种司法权力。同时作者还认为当下律师的特长在于庭外设法,律师操盘设计假破产、假离婚、假合资,设计“精妙”逃债。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断言律师是当前中国先富起来的群体,而先富起来的秘诀又有五:一是高收费,二是乱收费,三…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天,关于“多数警察讯问时不希望律师在场”的新闻出现在几家媒体上,还出现有关的评论,如“警察讯问为什么不欢迎律师在场”等。看了这样的新闻和评论,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和担忧:这一制度是否需要很高的警察支持率?假如很多警察不欢迎律师在场,这一制度是否就得不到施行?  相似文献   

14.
江平 《中国律师》2002,(4):69-69
我曾在国栋主编的《中国大律师》一书中写了一个序,题名为“律师兴则国家兴”,为我国律师制度在国家民主化、法制化中的作用呐喊。两年后,国栋又拟主编《律师文摘》,我想为律师的气质呐喊。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律师,但我不能说我们拥有的正义就最多。”这句话颇值得我们深思。律师是国家民主法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众多的律师又恰恰不能必然说明民主法制的加强,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律师本人的素质与气质不同。在我们今天的律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极大差异,有些律师是民主法制的破坏者,是邪恶的支…  相似文献   

15.
幽默大王     
自杀的鸽子一个人被指控用枪打死了农民养的几只鸽子。他请了位律师替自己辩护。律师想吓唬农民:“你能发誓这个人打死了你的鸽子吗?”“我并没有说我看见他打死了我的鸽子。我是说,我怀疑他打死了我的鸽子。”“啊!这就得了。你为什么怀疑呢?”  相似文献   

16.
王宇 《中国律师》2004,(9):49-49
律师做到一定程度,极容易受到诱惑,那种长了点儿本事就想脱离这行,在更大的资源配置平台上“长袖起舞”的诱惑。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诱惑产生机率相对多的领域是“海”里———商海里。于是有的律师心动了,有的甚至动身了。但一旦进入后,却又总也忘不了当初那种做律师的感觉,有时甚至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究竟为什么,自己都说不清。而那种诱惑,对于有的年轻律师来说,又影影绰绰的,心痒痒的,却又无胆一试,那种患得患失,会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心魔”。让咱们来看看吧。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说得质朴点,是为了“幸福…  相似文献   

17.
王澍 《天津律师》2004,(1):33-33
最近我看了一些资料,看了“百强企业”的发展经历,促使我想到一些问题。我们的律师制度经历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律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为什么同样是二十年,有的律师事务所成了“常青树”,而有的律师事务所仍然还是一棵“小老树”。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律师事务所的领办人是这些不同现象的最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各位同仁: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上海律师品牌化的战略分析,那么我想用10分钟的时间,从上海律师的整体角度来谈3个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首先,为什么律师要建立品牌化的律师事务所或者说为什么推行品牌化的战略,我想,这源于律师本身的属性。第一,律师是一个职业。职业就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我们要赚钱,我想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情。理发店尚有它的一个品牌,况乎我们律师?律师是一个高回报的职业,但在这个浮华的背后是我们的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当然在说到这“三高”时,好多律师还讲:还有高血…  相似文献   

19.
律师与情商     
马越平 《中国律师》2011,(12):76-78
许多人总以为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律师个个都会成功.但事实上并不尽然。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不少名校出身的律师。执业多年依然平平庸庸。相反,有一些学历背景一般的大学毕业生、甚至一些大专、中专毕业生,发展数年,业绩很好,成为业界佼佼者。原因何在?前不久,笔者还听说在一次商务谈判的现场,委托人把聘用的律师炒了“鱿鱼”,原因是律师数次激烈地向他的委托人提出转让的土地价格太低了而招致反感。这本是律师的“忠言”为什么被拒绝?其实,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从情商角度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一、不幸的律师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都流传着不少关于律师的笑话。这类笑话当然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对律师百般嘲讽。一则笑话说:某委托人给其律师打电话。律师秘书说:非常抱歉,福赛思先生今天早晨不幸去世了。第二天,这位委托人再次打来电话。秘书非常耐心地提醒他律师已经去世。委托人日复一日地打来电话,秘书屡次告知他同样的事情。秘书最终忍无可忍:你为什么打个不停?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一千次,福赛思先生死了!“我知道”,委托人说道:“我只是太乐于听到这个消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