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茹建堂 《先锋队》2012,(24):50-51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书法家。近来读唐诗宋词,查平仄,看押韵,品意境,也回头翻阅毛主席的诗词,对古体诗词稍有了解后,方觉毛泽东的作品不论规矩还是诗意都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实非一般文人能比;而且随着近年来读本的丰富,我越来越看到了"革命"之外更加  相似文献   

2.
正1957年1月,《诗刊》杂志创刊号首次集中发表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十八首》时,以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为首篇。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收录37首作品。"六三年版"是毛泽东亲自编定的一个带总结性的诗词集,是其生前出版的最重要的诗词集之一,第一首作品仍是《沁园春·长沙》。显然,《沁园春·长沙》是经毛泽东自己认定的诗词创作的正式起点。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起点,它的高度是由这首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确立的。正如易孟醇、易维在《诗人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所说:"毛泽东长达近六十年的革命征途,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的诗,雄浑壮丽,大气磅礴,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诗句赞之。古人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毛泽东的诗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相连,特别是对红军长征这件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以诗咏之,以词颂之,读完后犹如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光耀人寰的不平凡的历史,令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词<蝶恋花·答李椒一>是名篇,传诵甚广.其中第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柳"是指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 (1898- 1932).对柳直荀烈士的注解, 200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周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6年纪念毛泽东逝世 10周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简历介绍虽基本一致,但在关键点上颇有差异: 1986年时说柳直荀是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牺牲,而 2003年时注明是在洪湖革命根据地被害.尽管语焉不详,没有注明是被谁人所害,但较之"牺牲"之说,似乎也算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5.
世纪伟人毛泽东不仅祖籍江西吉安,而且在吉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红色区域构想;主持召开了二七会议,开辟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下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在吉安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朱德一起指挥中央苏区军民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撰写了中国革命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著名的吉安调查,指导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等。建国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撰写发表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壮丽词篇,留下了深厚的吉安情结。毛泽东在吉安的革命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长征时期,毛泽东有着相当多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能够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艰难,同时也能看出毛泽东的豪迈革命情怀。在文中主要就以《念奴娇·昆仑》为例就长征时期毛泽东的豪迈革命情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诗词应以作者的革命历程为主要依据,从创作题材与主题的变化上去划分阶段.毛泽东没有也不可能在自我感觉"并未入门"的近体诗这一门类中,作带有某种限制的"被动式"创作.他的以意唱和正是政治家诗人的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毛泽东请人修改自己的诗词,主要是出于对这些作品艺术性的把握,而非文体的区别;为他人修改作品则主要是考虑求改者的身份.即使在诗词修改这类最能显示诗人风采的精神活动中,毛泽东仍不失政治家的本色.  相似文献   

8.
正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原本名不见经传,自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此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井冈山才声名鹊起。毛泽东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对井冈山情有独钟,先后为其赋词《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词均以"井冈山"为题,又都提到"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生前曾倡导文艺创作要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填就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就堪称运用这一创作方法的经典之作。在不足50字的篇幅中,既有对大柏地战斗撼人心魄的纪实性叙述,又有对自然景色摇曳多姿的艺术性描摹;既有对往事的追念,又有对前途的期许。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竟说这首词其实是表露了"郁闷"的心情。这真叫人颇费猜度。不过,只要我们联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也是一代诗人。即使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他也会诗兴盎然,立马吟诗,下鞍赋词,佳作迭出。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从福建西部回师赣南,开辟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夏秋间,毛泽东又利用蒋介石忙于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率红四军两次入闽,消灭当地军阀,创建红色政权,发展赣南、闽西的革命武装,革命形势趋向大好。1930年10月,为扑灭革命的星星之火,蒋介石在结束军阀混战之后,立即掉转头来,调集10万兵力,以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为总司令,以号称"铁军师"的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指挥,从江西吉安、福建建宁之线,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有的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革命情怀,有的表达对革命战友的称赞,也有寄托对革命战友深深的哀思之情。毛泽东部下千万,其中不乏智比诸葛、勇赛马超之辈,但被毛泽东写进诗词的革命将帅并不多。黄公略、彭德怀、罗荣桓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出现在毛泽东诗词里的革命元勋。"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12.
杨德勇 《党的文献》2016,(3):108-116
《沁园春·长沙》一词以反帝反封建作为创作主题。它的对话对象,就是在"峥嵘岁月"里一起探寻人生和国事的"百侣"们,既有湖南一师的同学们,更有作者1920年秋冬至1921年在长沙建党建团时的革命友好。该词的创作时间应在1926年12月中下旬。其下阕中追忆和描述的具体活动"携来百侣曾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主要发生在1920年的下半年。词中"中流击水"的含义,既包含了1917年前后毛泽东等在湘江游泳、搏击风浪,也包含了1920年秋冬至1921年毛泽东等湘江泛舟、探讨"谁主沉浮"的回忆。《沁园春·长沙》反映了北伐以前以及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时代矛盾和历史任务,是毛泽东践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初步的经验总结和美学表达,是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救国图强的现实主义担当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曾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以其光辉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笔者重新诵读了他老人家的部分诗词,又一次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教益。本文试着把几点粗浅的感受写出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壮丽的革命史诗 本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都有公开发表的诗作。把这些作品连续起来看,正好构成了一幅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风云壮阔的历史画卷。毛泽东充分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相似文献   

14.
卓越的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毛泽东很喜欢这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战将,并对病中的徐海东十分关心和爱护;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5.
夏远生 《湘潮》2016,(4):31-38
众所周知,毛泽东诗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华民族解放的英雄赞歌,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奋斗乐章。特别是对中华女英雄形象和人格的塑造和意象,在世界诗人中间都是独树一帜、卓越超群的。借用毛泽东为著名革命母亲葛健豪去世所送挽联的颂辞:"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儿英烈,指蔡母之子蔡和森、蔡林蒸烈士,女英雄则指蔡畅。"女英雄",实际上是毛泽东对中国妇女解放领袖人物和代表人物的理想塑造和精神揭示。毛泽东诗词抒写的中  相似文献   

16.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里所谓的诗,其实是一种泛指,也包含词这一文体。这一点,在毛泽东的诗词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其中,写于1934年的《清平乐·会昌》一词,就鲜明地表达了他在革命形势危急关头,在自己的正确意见一直得不到采纳且自身遭到不公正排斥之际,那种对革命未来充满信心,发自心底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余艳  彭春华 《湘潮》2016,(4):135-140
杨开慧是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知识女性。她与领袖毛泽东的爱情堪称千古绝唱。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主抓、杨开慧纪念馆配合的《杨开慧》系列创作历时三年完成。作品自始至终弘扬伟大的开慧精神,即——坚定信仰、志向远大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紧扣"三种精神",我们又在两方面下功夫:思想上,突出杨开慧跟毛泽东理想的高度一致;生活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朱德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的领袖,也都是别具一格的诗人.诗如其人,见之于毛泽东和朱德的作品,此语信然.毛泽东豪放,朱德质朴.在半个世纪的革命行程中,朱德有过几次与毛泽东的唱和,为两位世纪伟人的交往,也为中国现代革命的史册增添了奇光异彩.1945年8月上旬,美国接连以原子弹轰炸日本本土,苏联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在此形势下,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朱德也接连发布七道命令.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三次电邀由延安飞抵重庆,进行举世瞩目的国共谈判.谈判期间,柳亚子向毛泽东求索诗词,毛泽东以作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应索.11月,重庆《新民报晚刊》以传抄稿形式首先将咏雪词公诸于世,遂引起各方纷纷唱和,一时蔚为大观.在长长的唱和者名单中,也有人民  相似文献   

19.
"血肉联系"一词,是对党群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比喻。那么,以"血肉联系"来描述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是怎么来的呢?党内最早描述党群之间密切关系的词语不是"血肉联系",而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后回到延安,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向延安党员干部提出,  相似文献   

20.
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传统,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自我革命。毛泽东把自我革命视为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不竭动力,从党建理论与党的纯洁性建设等方面展现了他对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探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创新性发展。回顾与总结毛泽东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探索历程,归纳、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推动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的良性互动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