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6年),收录了毛泽东在1915年至1958年期间写给韶山亲友的95封书信.这些书信中有47封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在《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他对亲友们浓浓的深情和关怀,也反映了他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更彰显了毛泽东心怀故乡、情系...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将毛泽东与家乡亲友的通信编辑成《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出版。该书信集是人们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感情世界的重要依据,也是学者研究毛泽东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料。《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收录了毛泽东于1915年至1958年与家乡亲友的来往信件。书信往来对象主要是文家、毛家、邻居以及幼年在老家求学时遇见的恩师和同学。  相似文献   

3.
吴直雄 《党史文汇》2013,(12):53-57
毛泽东平生爱好诗词,亦酷好楹联。他独具慧眼地对中国楹联珍品予以关注,并对其中某些楹联珍品,或予以评点、或予以品鉴、或予以圈画、或予以引用、或予以赞赏、或予以书写、或注目而视、或吟诵不已、或抄下留存,乃至印发部下,指示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4.
偏僻的韶山冲何以走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直是学界和民众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树有根,水有源,人们在敬佩毛泽东的同时,自然想追寻其成功的原因。毛泽东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都初步形成于在韶山生活的17年,他是带着这片山水赋予他的文化气息走向外部世界的。要还原毛泽东的少年生活,除了依据他本人对斯诺等人的谈话外,还必须求诸韶山亲友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楚国良 《学习月刊》2014,(13):53-53
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世人皆知,在此谈谈毛泽东到底是如何处理亲情关系的。 毛泽东在同亲友交往过程中,恋亲但从不搞任人唯亲,念旧但从不为旧友徇私谋利,济亲但从不为亲友撑腰壮胆。毛泽东处理与亲友关系的这三原则,给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一个重情执礼的人.自1927年离开家乡韶山后.直到1959年才回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处何方身处什么位置.他都深深地眷恋着生他养他的家乡韶山.思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不徇私情的毛泽东,对故乡和亲友的牵挂和关切,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息息相通的密切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始人、奠基人,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奋斗一生.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极为丰富,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探讨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观,认真总结毛泽东的创新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不断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民来说,他是伟大的领袖;对于家庭来说,他又是儿女们的父亲。几十年前,伟人毛泽东的教子故事,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叹。  相似文献   

9.
王为衡 《前线》2014,(3):123-124,126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许多时候,他对子女、对亲友的家风教育主要是通过家书来实现的。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毛泽东总是循循善诱地与子女谈读书学习,谈为人处世,谈立志励志。今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些人情入理的家书,依然会被毛泽东崇高的精神风范所打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实践中,熟练地运用赋比兴手法,很好地把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使三法各显其功能。同时,在具体运用到某一诗篇时,既有所侧重,又同时兼用,使之相辅相成。大致说来,毛泽东常运用赋法再现斗争场面,往往把它置于诗词的中心地位;对于比法,毛泽东既看重其"以彼物比此物"的一般作用,也看重其美刺意义,特别是他晚年对美刺意义更为强调使用;兴法最能显示毛泽东作为诗人的审美追求,因此,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中,有很多借景言情、情景交融的表述,而这些词句往往恰是毛泽东诗词中最具神采之处。  相似文献   

11.
郑文琦 《世纪桥》2016,(7):15-16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其独具特色的人才观。党员干部、非党干部、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都可以是他认为的人才。毛泽东的人才观主要强调三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二是要吸收和引进人才;三是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探究毛泽东的人才观对于我们国家能否顺利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党史学理论对于研究他本身和进行党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党史学理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共党史形成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史研究对于指导革命实践活动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提出和论述党史中所体现的辩证分析法、古今中外法、阶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史论结合法等,是党史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杜玉臻 《湘潮》2010,(8):14-18
<正>长工出身的方正平成长为共和国的海军中将,与直接受到毛泽东的培养教育密不可分。当他思想上出现疑虑困惑时,毛泽东为他释疑解惑;当他身处困境时,毛泽东给他指明方向;当他工作做出突出成绩时,毛泽东及时鼓励褒奖。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他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以及具体的建设路径都给予了充分的表达。系统分析和探讨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学习思想十分丰富,他对于学习有着精确的认识和把握,对学习的策略、学习的途径、学习的方法等有着精湛的论述。当前,研究毛泽东的学习思想,发掘其精确的认识以及科学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中给许多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战士亲友写过挽联悼词和唁电祭文.这是毛泽东追怀逝者、激励生者的重要方法,言简意赅,情真意切,虽寥寥数语,却丝毫不逊于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17.
天磨 《党史纵横》2004,(11):11-11
2004.11党史纵横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对高岗的批判是很严厉的。当时,毛泽东有两个心情,一是认为在党的高层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出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建国后,我们的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高级干部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开始争权力、争地位了,这使毛泽东在震惊之余十分恼怒。二是他过去一直十分相信高岗,可是高岗却在背后搞阴谋。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他“对于高岗、饶漱石,长期没有看出他们是坏人”。毛泽东自己感到,他对出现高、饶事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 ,也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开拓者。他关于对外经济交流的理论和实践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许世友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要数毛泽东。他对毛泽东的敬重、忠诚、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把自己喻为毛泽东的"匣中宝剑",毛泽东指向哪儿,他 就杀向哪儿,士为知己者死,剑为识己者啸。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1976     
霞飞 《党史纵横》2005,(5):22-27
1976年,是毛泽东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的心情是复杂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1975年9月,毛泽东决定评《水浒》收场,他仍然支持邓小平整顿评《水浒》,是毛泽东在不经意间同意的。1975年7月下旬,毛泽东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看东西很困难,便由中央办公厅找来北京大学教师芦荻帮助他读古典文学书籍。8月14日,毛泽东在读古典小说《水浒》时,谈了一些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第二天,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成一份谈话记录。因为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涉及到要重新出版《水浒传》的问题,8月15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把这个谈话记录送给分管出版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