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两会”上,国有企业改革,一直牵动着大学的心。但现在社会上有些说法,比如,“国退民进”,国有企业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国企不要同外企民企争利”等,这此提法不准确,容易造成人们的混乱和疑惑。 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意味着不要国有经济、不再发展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为目前热得过头的“股份制改造”浇点冷水,主要论点是要破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神话。”明晰的产权是股份制改造的前提条件而非结果,所以希冀借股份制来达到划清国有资产产权的看法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而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引入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将国有股份基金化则不失为一条可选的途径。 一、股份制不是“独步单方” 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由早期“松绑式”的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尔后意识到产权改革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以股份制来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的思路,这一理论上的“三级跳”,不可否认是历史性的进步。但问题在于,目前理论界出现了一种“泛产权化”或称为“泛股份制”的倾向,似乎国有企业的问题就是产权界定不清晰的问题,而股份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的药方。但是,在近几年股份改革的实践中却涌现出了西方股份制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带有“中国特色” 的困难:1)国有股在许多国有企业中仍占据50%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原主管部门作为国家股股东能撤换经理人员,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政府和企业直接联系的“脐带”不仅没有剪断,反而卡得更紧,而且这种干预还要走向合法公化,凭籍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取得法律上的依据。2)目前还有至少 2/3的国有  相似文献   

3.
一、扭住目标,确保新一轮改革如期完成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退出,必须牢牢把握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在“退”字上下功夫。其根本的标准是“两改一转”,即企业改变单纯的国有、集体性质,职工改变原有身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在具体操作上,要做到“一企一策”,因企制宜,大胆创新。既不能简单地一“卖”了之,也不能一“股”  相似文献   

4.
广播影视改革要实现“三个转制”:从国有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从一般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从股份制公司转制为上市公司。要大力开发广播影视业的产业属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党内和社会上有一传染性很强的顽症:遇事好刮风。1958年刮“共产风”,1988年刮“抢购风”,1992年刮“炒股风”、“炒地皮风”。不是有个成语叫“风起云涌”吗?一刮风就来云,云一多天气就晴转阴。这大概也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当年刮“共产风”、“抢购风”和“炒风”所造成的惨重损失,人们还记忆犹新。不承想,有些人居然好了疮疤就忘了疼。当前在贯彻十五大精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又迅猛地刮起了三股风: 一是“股风”——有的地方不加区别地一律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甚至提出在“半年内全部完成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两年内县以下小企业全部实现股份合作化”。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企业经理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浅析王子阳增强国有企业括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改革从过去围绕着“放权让利”为主转向对股份制的积极尝试。从制度创新的意义上来说,股份制似乎具备了先进的兴利除弊的功能。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当前.从观念上必须突破以下几点。1、所有制不能决定企业姓“资”姓“社”——对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必须大胆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一、加大改革力度,打好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攻坚战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关键一年,全省上下都要把这项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按照“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务求取得新的突破_一是要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加大公司制改造力度。在继续抓好已有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同时,今年要扩大100家试点企业。要严格依照《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继续抓好现有股份制改造企业…  相似文献   

9.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国有企业进退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中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指导方针的必然要求。实施“以退促进”策略,解决好国有企业进退问题,才能推进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才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从而使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高层经济中更发地发挥主导作用,保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组建一个新的股份制企业或许并不难,但要把国有企业转变成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却问题不少,困难很大。一些理论上明确了的问题,到实际中操作起来却意见极难统一。因为实行转制的企业不得不考虑历史形成的矛盾积累;规范化股份制的要求与兼顾各方面利益的过渡性的措施经常相互碰撞,这些都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转制的难度。下面就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操作性问题进行分析。(-)国有企业转制时产权界定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自有资金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实行承包制的利润留成和国家减免税形成的利润留成。在转制确…  相似文献   

11.
仇中文 《群众》2008,(2):20-21
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学习领会,我理解,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国有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既要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又要在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肯定股份制改革的同时,还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从国有企业的占有方式和分配方式两个侧面进行突破,把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一、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占有方式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但国有企业的改革却一直很不理想。十余年来所进行的改革,主要是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开刀,却没有触动占有体制和分配体制。然而,国有企业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为原有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要改革国有企业的生产关系,首先需要改革它的占有方式。一…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经贸委最近提出,要建立国企改革脱困目标责任制,使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取得突破,力争使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消除亏损,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明显进展。因此,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向深入,开拓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局面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结国有企业改革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应首先解决人们在认识上和理论上的问题。改革不能从某种概念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地解决国有企业的矛盾和困难。国有企业改革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能把目标当政策,而应从一切实际出发,始终贯彻党的思…  相似文献   

14.
“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并写进了十五大的报告中,其基本含义是抓好大企业,放活小企业。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放小就是卖小。1997年刮过一股拍卖小企业风潮,一时间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国家不要小企业了。 第二个误区是:放小就是放弃不管。由于小企业困难重重,有些人因此把  相似文献   

15.
杨继国 《湖湘论坛》2002,15(1):70-71
有关股份制的性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讲得很清楚:“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的说股份制是姓公还是姓私,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但至今有两种极端的不正确认识需要澄清:一是将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把公有经济的股份化改造等同于“私有化”;二是把一切形式的股份制都等同于公有制。对股份制的糊涂认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或者使国有经济现代企业改革方向误入歧途。一、对股份制性质两种极端认识的分析1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吗?把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的认识有其理论和实践两…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己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中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应当紧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立足新的实际,开创新的局面,在改善中得到加强。国有企业改革说到底,是要探索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途径。四中全会《决定》用了“有效结合”这个概念,意在说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决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拼盘”,就像有些企业那样,把这种结合搞成了诸如“新三会”+“老三会”、上市公司+旧的运行机制那种所谓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不能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反而增加了内耗,削弱了凝聚力,使国有企业坐失改革和发展的良机。针…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适度强化"党管企业",是现阶段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保证和题中之义,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和完成攻坚任务的关键举措。但是,强化"党管企业"既要把握适度原则,又要遵循科学规律;既不能失控,也不能管死;既不能偏离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主线索和大方向,也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和党建规律。重点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到企业党建过程中,科学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最终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刘鹏 《岭南学刊》2004,(3):27-3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论断,是今后一段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本文认为,虽然随着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的深入进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环境、条件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但国有股份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角色和职能定位都必须坚持,不能有任何削弱。  相似文献   

19.
或曰,斯君差矣!股份制与摊派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何以要造出这项公式议论一番?这一发问固然有道理,岂不知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确实出现了不知股份制为何物,某些经营亏损的中、小型国有企业的领导,令全厂职工每人必须出钱入股,称工厂要实行股份制了。如果不出钱,便让你下岗,自谋生路!凡是这样做的单位,职工的回答是:“这哪里是入股,明明是摊派,强行刮钱”。有的说:“把钱交到厂里,我们不放心,还不知道他们当头头的拿钱干什么去!”这种社会现象,就是本公式的来历。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上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我们公司是机械部定点生产冶金起重电机的中型股份制企业,现有职工713名,党委下设11个支部,有党员127名。实行股份制三年多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党建工作同深化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