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庹平 《党的文献》2003,(3):7-11
朱德写于 1 90 6年至 1 92 6年的诗词 ,是研究朱德早期思想历程的珍贵文献。这些诗词 ,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他在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前就忧国忧民 ,并立下投笔从戎以求拯救国家的宏伟志愿 ;表明他作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 ,在取得护国战争胜利后 ,一度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和敢于砥柱中流 ;凸现他在卷入军阀混战后的一个时期 ,既认为自己是“为了革命在打仗” ,又厌恶战争和同情人民的矛盾与痛苦的心理 ;反映他从苏联回国以中共党员身份参加北伐战争后 ,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必胜信心 ,并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要以“回天之力”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
李新市 《党史纵览》2011,(11):34-37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早年曾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他在滇军中历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在斗争中.朱德结识了晚清反对封建专制的先驱者之一蔡锷.与蔡锷的相识.使朱德的才能得到提高、人生道路走得更加稳健.  相似文献   

3.
1911年11月,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不久便毅然参加辛亥革命在云南的起义,曾率先锋队攻打总督衙门,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然而,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攫取和践踏。朱德依然忠于共和建国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1916年春,他跟随蔡锷参加反袁护国战争,与北洋军争夺泸州,大战纳溪。战斗间隙,他在叙永县即赋此诗。  相似文献   

4.
1922年6月,朱德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名誉、金钱和地位,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江轮,沿着奔腾的长江顺流而下,到上海去寻找革命领路人——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跳出了原先局限于四川、云南、贵州的小圈子,跨进了一个新世界。这次行程是朱德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他一生道路中一个伟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从此开始了革命的新生。朱德早年就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了同盟会。在积极参加同盟会秘密革命的同时,他认为自己“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①讲武堂毕业后被派到蔡留…  相似文献   

5.
董扬 《党史博览》2017,(12):25-27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09年,朱德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朱德胸怀天下,气度恢宏,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他既是运筹帷幄、指挥雄师劲旅的军事统帅,又是植根群众、和士兵打成一片、处处身先士卒的普通战士。出身贫寒的朱德,从青年时代起,就怀着从戎救国的志向,考入云南讲武堂,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开始了革命军事生涯。继后在滇军从排长一直升任至少将旅长,参加过辛亥革命昆明起义,讨袁护国之役和护法战争,战功显赫,威震川滇。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3):34-35
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曲折经历,是中共党史上为人熟知的事件。1922年,曾参加过护国、护法战争,当时已是掣l军名将的朱德拒绝了川东大军阀扬森高官厚禄的“邀请”,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6月,朱德到了上海,见到了当时党的负责人陈独秀,  相似文献   

8.
黄强  蒋义  张克 《世纪桥》2011,(24):35-38
周保中,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原名奚李元,号绍黄,白族人,1902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早在1917年,年仅十五岁的他就投身云南护国军教导营,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护法战争”。1924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后,毅然投身革命。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参加北伐,先后任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在林伯渠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相似文献   

9.
1909年春,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8月毕业后到新编陆军蔡锷部担任副班长。 同年11月15日,时任排长的朱德随援川军踏上征程。几经战斗,援川军占领了宜宾城,解了革命同志军之危。朱德在援川战斗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被授予“援川”勋章,晋升少校。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悍然复辟帝制。25日,蔡锷等宣布云南独立,决定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年仅29岁的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他率部打得北洋军“横尸遍野幻魂飞”,一举夺取了棉花坡战役的重大胜利。进而攻占了泸州,立下卓著战功,升为少将旅长,驻守泸州、宜宾地域。 在征战川南几年间,朱德战功显赫,奠定了名将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是声名赫赫的元戎。“经纶外,诗词余事”,他也能诗。现在所能读到的他最早的诗作是早年在云南用杜甫《秋兴八首》韵吟成的咏菊篇,颇能显出戎马诗人的本色。陈毅说过,总司令的诗有总司令的本色。郭沫若是开一代诗风的文豪,也是有过投笔从戎的革命春秋的斗土,周恩来称赞他“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郭沫若和朱德的诗交持续了40年,贯穿着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因此,这种诗交不但带有个人的情谊的色彩,更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郭沫若和朱德结识于1926年10月,时值北伐高潮。次年3月末,郭沫若…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梁鸿钧,于1945年在广东省新兴县被国民党反共顽军包围袭击,壮烈牺牲。 梁鸿钧于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926年秋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秋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军中任班长,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会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成立后,他在红四军中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和赣南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后,在红一军团先后任营长、团副政委等职。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  相似文献   

12.
正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9年,朱德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相似文献   

13.
朱德找党     
《新长征》2007,(2)
朱德于1886年11月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佃农家里,从小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常年过着缺衣少食的艰难生活。1909年,朱德在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经过长途跋涉,从四川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不久加入了秘密的革命组织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了,朱德率领新军一连人,参加了推翻清政府的战斗。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后,朱德又投入了讨伐袁世凯称帝的起义,在讨袁护国的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很快升任护国军第三混成旅旅  相似文献   

14.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 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在行军作战之余,他常四处采集兰花,移植起来欣赏,由此积累了一些关于兰花品种及栽培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革命早期,与周恩来等人相比,朱德在党内资历较浅,地位不高,职务也不显要。在参加南昌起义的三支队伍中,贺龙和叶挺的队伍人数最多,而朱德率领的军官教育团,只有三个连参加了起义。可是,在革命的危难关头,朱德凭着对革命的坚贞热忱,凭着他宽宏大度、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优良品德,凭着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多次挽救了起义军,保存了革命火种。也就是从那时起,朱德在革命队伍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受到人们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从而成为红军的总司令,被誉为"红军之父"。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早年m身旧军队。1911年秋.他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就加入了蔡锷领导的新军任少尉排长,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在旧军队的十余年间,朱德参加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战役。由于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朱德很快被逐级提升为少将旅长.成为滇军名将,位列滇军“四大金刚”之首。青年时期的朱德,胸怀救国救民理想,虽身居高位,但目睹辛亥革命后中国内战频仍、民不聊生的状况,陷入一种怀疑和苦闷状态,似乎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出路。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早年出身旧军队。1911年秋,他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就加入了蔡锷领导的新军任少尉排长,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在旧军队的十余年间,朱德参加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战役。由于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朱德很快被逐级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朱德承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对红军游击战争进行了可贵探索,确立了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领导了中央苏区游击战争的成功实践,为红军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掩护主力红军转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朱德游击战争思想与实践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走上革命的道路黄鹄显(1914——1986)一九一四年二月三日,生于福建省上杭县兰家渡区岐滩村。在少年时,他读书用功,天资聪明,每年考试被列为优等学生。一九二九年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的红四军到了他的家乡,攻占了历称“铁城”的上杭县,革命的红旗从苍翠的山岭上升起。黄鹄显就在这时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本村的红色少先队队长。  相似文献   

20.
朱德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他是伟大的先行者,也是治学的楷模。“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青年时期,朱德熟读经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心,形成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国家和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之际,他接受了“读书不忘救国”的思想,开始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