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工业化政策和贸易(一)工业化政策的演变.迄今为止泰国的工业化政策经历了如下这些转变过程。(1)扶植进口替代工业和引进外资期(1961—71年)从六十年代初至1971年这几年期间是实行第一个经济发展计划(1961年1月—1966年6月)的时期。1962年实施了以扶植进口替代工业(消费品的国内生产)为目的的工业投资奖励法。这一奖励法的最大受益者是纺织业,现在的纺织业的基础便是在这个时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家普遍接受了拉美经委会的发展主义理论,并据此来制订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政策。发展主义的经济战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拉美各国自五十年代起普遍推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贸易政策上,普遍实行高度的保护主义。二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自六十年代中期起推行由进口替代与面向出口并重、并逐步转为面向出口的战略。与此适应,拉美国家在贸易政策方面有两种类型的改革。第一种发生在六十年代后期,其主要特征是:有选择地降低进口关税。为使出口商品多样化,在推动出口方  相似文献   

3.
巴西是最早全面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拉美国家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巴西放弃了奉行 40多年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转而实行贸易自由化。 1 0多年来 ,尽管巴西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 ,但贸易自由化的效果基本上符合预期设想。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在逐渐提高 ,产业内部的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一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期间 ,巴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由 1 95 5年的 1 9%升至1 990年的 3 0 %。制造业部门的快速发展带动了GDP的大幅度增长 ,年均增长率达 6 .3 %。巴…  相似文献   

4.
<正> 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的两种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60—70年代,分别实行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战略的“亚洲四小龙”和拉丁美洲国家都赢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在这一时期,与进口替代战略相比,出口  相似文献   

5.
进口替代作为重要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有其内在的逻辑基础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俄罗斯的进口替代从自发进程到政策实践,是经济危机和内外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性质和内容看,俄罗斯当前的进口替代是国家安全战略和结构发展战略的综合,其根本目的是在反危机过程中逐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在WTO框架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贸易保护和复汇率制等传统进口替代政策工具已经失效,但一定时期的卢布汇率贬值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渐提升依然能够满足进口替代的必要条件。本文认为,俄罗斯进口替代战略的政策逻辑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马来西亚在独立后时期的贸易政策制定,着重研究那些导致政策转变的因素,并找出主要的未完成改革议程。本文从历史上概述马来西亚贸易政策制定的情况,注意到其潜在的政治经济背景,并从地区比较的观点来审慎地评论当前的贸易与投资政策制度。本文还研究了马来西亚对于地区性与双边贸易谈判的政策态度的变化。导言人们普遍认为,马来西亚是发展中世界中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一个国家。尽管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萧条,但马来西亚在整个独立后时期的经济成就还是一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过去…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自1959年获得自治迄今已进行了三次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第二次是实行工业技术升级,以祈使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第三次是把战略重点转向强调优先发展海外服务业。这三次战略方向的转变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处于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它不仅使新加坡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促进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新加坡  相似文献   

8.
武器贸易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大国追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利益的重要途径。作为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呈现出贸易规模大、比较优势强、交易种类多、地区分布广泛以及贸易方式灵活等特征。在俄乌对抗和西方制裁发生后,俄罗斯国内外呈现新的发展形势,俄罗斯武器生产和贸易面临零部件封锁、进口替代困难、实际投入下降、外部市场变化、开拓市场能力不足以及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专利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俄罗斯通过采取灵活的政治外交战略、实施进口替代和国家军备计划、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提升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和加大武器营销力度等措施,促进了俄罗斯武器出口贸易。俄罗斯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武器出口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前言 于2001年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东盟与中国领导人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经济自由化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吸引更多投资和增加贸易使世界产量最大化.对广大欠发达国家来说,东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被认为是新形势下的一次机遇和挑战,对东盟新成员国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泰国自1972年从“替代进口”的工业发展政策转向“出口导向”政策,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来,泰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于80年代下半期,在差猜·春哈旺担任总理期间,他在一次年终总结报告中说,泰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抓了三项工作,即旅游、出口和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泰国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发展外向型经济要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和向国际贷款来筹措资金,引进外国先进  相似文献   

11.
拉美贸易自由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贸易自由化的启示熊业田二次大战后,拉美国家为保护民族工业,强化了进口替代战略,同时大力实行国有化。在30多年时间里,拉美各国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几乎都离不开如何对内保护国有企业,对外保护民族工业。在这种环境下实行的对外贸易自然是一种保护贸易...  相似文献   

12.
从能源联系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利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光 《西亚非洲》2004,(5):52-58
21世纪头 2 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关键时期 ,也是国内石油能源缺口不断扩大和对进口石油依赖不断增长的时期。中东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增加 ,双方关系中开始出现下列问题 :中国与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平衡问题 ;与中东原油进口相关的环境安全问题 ;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对石油供应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 ,中国在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时 ,需要重视扩大出口规模、消除“亚洲升水”、扩大投资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开展战略对话 ,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 ,并使中国与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泰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72-1986年是从替代进口工业化向面向出口工业化转移的酝酿和调整时期;1987-1991年是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初步实现,外向型经济初步建立的时期。1992年以来,泰国经济面对着种种内外矛盾的困扰,需要制订新的发展战略,来保持外向型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一战略是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来实现的,其主要目标是全面改善企业体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扩大对外经贸联系,争当地区性的国际金融、贸易和投资中心.一、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的实现及其主要成就泰国从1972年开始执行第三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1997—2016年中国—泰国双边旅游与进出口贸易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VECM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泰进出口贸易一直存在贸易逆差,双边旅游市场发展也不平衡,在旅游和贸易上泰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一直处于高位。泰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两国进口、出口贸易均存在正向的长期协整关系,中国出境泰国客流量和两国贸易逆差存在负向关系。泰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对中国进口泰国贸易的正向冲击有很强的持续性,但对中国出口泰国贸易的正向冲击作用只能持续两年左右。中国出口泰国贸易增长会在短期内引发泰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增长,但不具有持续性。中泰贸易逆差仍有继续扩大的张力,其进一步扩大会抑制中国出境泰国客流量的增长,不利于中国出境泰国旅游市场的发展。中国出口泰国贸易引发的主要是"观光休闲"游客,中国进口泰国贸易引发的主要是"会议商务"游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贸易在双方经济交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选取2000-2011年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印双边总体贸易及细分产品贸易分解双边贸易增长因素。结果显示:第一,规模效应始终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第二,中国对印度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表现在工业制成品或半成品,初级产品的竞争效应愈加显著;第三,反观印度,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则更多是在初级产品,竞争制约效应凸显;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促进作用提升。调整贸易结构、适应双方进口需求变化是提升出口产品竞争质量、扩大双边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手段。此外,中印FTA战略应提上日程,积极构建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闫森 《东南亚》2004,(4):21-24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 ,印尼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也加快了经济开放的步伐 ,积极调整和完善本国关税政策 ,使得关税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虽然目前的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其关税政策仍然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保护国内产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印尼关税政策的演进2 0世纪 70年代末 ,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 ,利用 70年代油价上涨的良机 ,印尼政府开始推行“重点开发油气资源”的战略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意图通过各种贸易保护政策 ,尤其是关税政策来推进一批“进口替代工业”的建立。这一战略的执行使…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秘鲁没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战后,总的说来,秘鲁历届政府实施了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倡导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但不同时期,执行这一战略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大致上,五十和六十年代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也是贝拉斯科军政府推行发展主义“秘鲁模式”的阶段;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是发展战略的调整时期,其间,1975—1980年是莫拉莱斯军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后,西方国家对俄实施了空前严厉的制裁,俄罗斯关键工业领域备受打击、深陷困境。为此,俄罗斯调整体制机制、加速修订行业规划、出台系列配套措施,进一步推进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更强调技术主权、更侧重与安全相关的行业、更重视非市场手段。但俄罗斯进口替代战略仍面临着多重因素掣肘,其路径选择有限、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薄弱、生产链和供应链亟需重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的进口替代既不意味着全领域替代和全面自我封闭,也不会是一项短期战略;同时,平行进口将成为俄未来一个时内进口替代的权宜之计,而加强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合作则是大势所趋,因此中俄务实合作迎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新加坡的炼油工业是在六十年代随着新加坡实施以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开始发展的,首先由外国石油公司利用新加坡的良好地理位置、港湾设施以及新加坡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而在新加坡设立炼油厂来揭开新加坡炼油工业发展史的。六十年代新加坡的炼油工业主要是为新加坡国内工业发展而带动的国内市场需求提供石油产品,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有着一定的限制。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从着重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转向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面向出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迅速发展以及近邻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多样性。战后初期到60年代中期,墨西哥和主要南美国家采用的是工业进口替代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在中美洲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中美洲国家的这种经济模式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以输出单一性农产品为特征,到本世纪20年代时达到顶峰。此后,它又同农业进口替代和工业进口替代结合在一起。即使在60年代地区一级工业进口替代达到高潮时,农产品出口导向模式仍然是中美洲各国经济活动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