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际要闻     
《瞭望》1995,(51)
为履行波黑和平协议,12月4日,两架运载多国部队的英国皇家空军飞机降落在萨拉热窝机场,这标志着北约正式开始在波黑部署维和部队.这批维和先头部队以通讯和后勤兵为主,而多达6万之众的大部队要在代顿和平协议12月14日在巴黎正式签署后前往.5日,北约16个成员国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了特别会议,正式批准了北约多国维和部队即将在波黑实施的军事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
钱楠 《瞭望》1997,(30)
波黑局势需“冷处理”7月10日,北约驻波黑多国维和部队开展了代号为“探戈”的捉拿战犯行动,一名塞族人被击毙,另一名被俘。此后不久,海牙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判处一名在押的塞族人20年监禁。这两起事件在波黑塞族各界引起强烈不满,对波黑和平进程的影响看来是事与...  相似文献   

3.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8)
里约集团举行首脑会议里约集团国家第九届首脑会议9月4日至5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与会各国首脑就地区一体化、缉毒、反对腐败和恐怖活动以及发展同其他地区国家和国家集团关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北约宣布恢复空袭波黑塞军联合国驻前南维和部队总部9月5日宣布,北约空军已于当地时间下午1时恢复了对波黑塞军目标的空中打击.维和部队司令让维耶9月3日致信塞军,要求他们立即从萨拉热窝撤走重武器,并允许联合国人  相似文献   

4.
华盛顿专电对波黑人民来说,1995年11月21日是一个难忘的和平之日.这一天,与波黑冲突直接有关的波黑、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3国总统在美国达成并草签了波黑全面和平协议.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玫瑰园宣布这一协议后,国际舆论纷纷为之欢呼,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些市民禁不住奔走相告、鸣枪庆祝.饱受战争之苦的波黑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曙光.  相似文献   

5.
近来,美俄在波黑维和、北约东扩、裁减军备等问题上争吵不休,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俄双方矛盾日益增加,它们表明俄在世界事务中对美国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了.近来,美俄在如何实现波黑全面和平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新的较量.10月6日在美国威廉斯堡闭幕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派遣一支以北约为主、多达6万人的多国部队前往波黑取代目前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其中一半来自美国,由北约统一控制和指挥,以监督停火和制止违反和平协议行为.北约允许俄参加多国维和部队,但是,如果俄不愿接受北约统一指挥,则只能给俄罗斯部队某些与军事行动无关的任务.但是,俄罗斯认为自己为调解前南地区冲突所作努力比西方任何国家都要多,俄主张同北约建立联合维和部队,由北约将军和俄罗斯将军共同指挥或轮流指挥,多国维和部队应根据协商一致的计划行动,部  相似文献   

6.
从11月1日起,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聚集在美国东部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就和平解决前南地区冲突和实现波黑全面和平问题举行会谈.这是前南战争3年多来,冲突有关三方首脑的首次直接和谈,它表明这场旷日持久、令世人深为关切的前南冲突特别是波黑战争有可能最终走上和平之路.  相似文献   

7.
国际要闻     
《瞭望》1994,(29)
波黑穆克双方宣布战争结束 波黑交战三方中的两方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军方7月4日在萨拉热窝签订军事协定,宣布战争已结束。由双方军队总司令签署的这项协定规定,双方军队完全停战,并在所有冲突线上相互脱离接触,在敏感地区进行联合巡逻。根据联合国的计划,穆斯林和克族军队脱离接触后将由土耳其军队进驻隔离区。由1500人组成的土耳其维和部队已开抵克罗地亚待命。 波黑内战于1992年4月爆发,穆克双方于今年3月成立联邦。 阿拉法特访问杰里科 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7月5日从加沙飞抵巴勒斯坦临时自治首府杰里科访问。他宣布杰里科将成为巴勒斯坦独立国的“起点”,他将为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奋斗。阿拉法特并在杰里科主持了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12名部长的就职仪式。根据5月4日在开罗签署的巴以自治协定,新的权力机构应由24名成员组成。  相似文献   

8.
国际要闻     
《瞭望》1996,(40)
波黑主席团选举结果揭晓 波黑举行的战后首次大选18日揭晓,波黑穆族候选人伊泽特贝戈维奇当选波黑共和国主席团主席,塞尔维亚族代表克拉伊什尼克和克罗地亚族代表祖巴克分别当选为波黑战后第一届主席团成员。根据代顿协议,波黑主席团是波黑的中央机构,由穆族、克族和塞族各选一人组成。主席团的主席轮流担任,任期相等,大选中得票最多者出任第一届主席。在9月14日举行的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选举中,现任代总统比利亚娜·普拉夫希奇获得65.57%的选票,当选塞族共和国总统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9.
贝尔格莱德专电新年伊始,在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万斯和欧文主持下,渡黑冲突3方最高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以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于1月2目至4日,在日内瓦就解决波黑危机举行了第一轮谈判。这是波黑内战爆发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春天,当冰雪开始消融,花草逐渐抽芽的时候,我来到了巴尔干这块富饶美丽而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进行采访。除了在南斯拉夫和波黑采访外,我还驱车千余里,绕道匈牙利进入克罗地亚,采访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联合国驻前南地区维和部队总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城。走在这座即古老又年轻的城市里,我会常常为她的美丽而惊叹。历经百年历史而又具有浓郁欧洲风情的建筑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各种城市雕塑栩栩如生,宽阔的萨瓦河穿城而过,无  相似文献   

11.
北约驻波黑多国稳定部队10日和11日在波黑塞族共和国旧都帕莱展开了搜捕前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的大规模行动,但这位海牙前南问题国际法庭通缉的战犯嫌疑人如同蒸发一样,依然不见踪迹。 西方国家把波黑战争的责任一股脑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两年来,通过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五次会晤,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和文件,说是双方关系已进入“成熟的战略伙伴新阶段”。但是,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龃龉也不断增多。随着海湾地区今年10月危机和波黑局势再度紧张,彼此之间在不少方面的矛盾和抗争可说是有增无减。 近月来,波黑内战骤然升级,穆族频频向塞族发动攻势。国际舆论认为,这与美国近期公开站在波黑穆族一边并且立场日趋强硬有关。美国不仅私下向穆族提供军备,而且还在10月28日向安理会提出要解除对穆族武器禁运决议草案遭到拒绝之后,11月11日由总统下令单方面取消对波黑穆族实行武器禁运。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瞭望》1994,(52)
北约国防部长会议结束 为期两天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1994年12月15日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结束。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波黑局势以及北约向东扩展和防务计划问题。会议最后公报要求波黑交战各方停火,让人道救援车队通行;强调确保维和部队安全是北约当前首要目标。 伊斯兰首脑会议闭幕 历时3天的伊斯兰会议组织第7届首脑会议12月1日在摩洛哥首都卡萨布兰卡闭幕。会议通过了该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卡萨布兰卡宣言》、50多项有关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声明、决议以及会议《最后公报》。波黑问题是此次会议讨论的焦点。会议就此问题作出决议,强调一旦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波黑,伊斯兰国家准备派出部队并提供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克林顿8月11日行使“总统否决权”,否决了由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参众两院要求政府单方面解除对穆斯林-克罗地亚联邦政府武器禁运的提案.克林顿在其书面声明中强调,国会通过的这一提案是在“错误的时机采取的错误步骤”,美国单方面取消武器禁运将使波黑“战乱加剧,外交努力遭到破坏”,最终将由美国独自承担波黑战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5,(10)
国际要闻(2月20日—26日)波黑塞族和克拉伊纳塞族建立联合防御委员会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克罗地亚境内的“克拉伊纳塞尔维亚共和国”2月20日在波黑巴尼亚卢卡决定成立联合防御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上述塞族实体的总统、议会主席、总理以及军队总司令等人组成...  相似文献   

16.
国际要闻     
《瞭望》1995,(24)
国际要闻(5月29日─6月4日)波黑局势更趋紧张自北约飞机5月25日、26日空袭波黑塞族军事目标以来,波黑局势进一步恶化。5月2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莱克宣布,美国已派出一支由20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组成的快速反应特遣部队前往波黑附近的亚得里亚海...  相似文献   

17.
贝尔格莱德专电 迫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下,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7月19日正式宣布辞去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和塞尔维亚民主党主席两项重要职务,从波黑政治舞台上消失。贝尔格莱德报纸评论说,波黑塞族与西方玩的一场长达半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就此结束。 卡拉季奇辞职的消息是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在与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进行长达10小时的通宵会谈后于7月19日上午在贝尔格莱德宣布的。霍尔布鲁克在宣读一份有卡拉季奇签名的辞职声明时说,“卡拉季奇宣布他将立即和永远退出所有的政治活动,并从  相似文献   

18.
国际要闻     
《瞭望》1994,(51)
欧安会最高级会议举行 欧安会最高级会议经过两天激烈辩论后,于12月6日在布达佩斯闭幕。会议通过了题为“在新时期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的最后宣言。宣言规定,欧安会正式改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会议还批准向原苏联纳卡地区派遣由3000人组成的国际维和部队。与会各国在波黑问题上分歧严重,波黑政府和俄罗斯均不肯作出妥协。原定列入最后宣言的关于波黑比哈奇局势和关于前南斯拉夫问题的内容没有被通过。 克里斯托弗第6次中东之行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为打破叙以谈判僵局,重  相似文献   

19.
波黑塞族8月底全民公决最终结果表明,96%的塞族公民拒绝接受5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版图划分方案.此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已发山最后通牒:如果波黑塞族到10月15日还没有接受这个和平计划(其核心是版图划分方案),将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取消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即使联合国安理会不予支持,美国也将单方面采取行动.法英两国认为,取消武器禁运意味  相似文献   

20.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3)
美国众议院8月1日以298票对128票通过了取消对波黑穆斯林武器禁运的议案.这一议案通过后,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在采取各种对策,争取通过行使“总统否决权”否决国会提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