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刑事悬赏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加爵案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刑事悬赏问题的关注,我国尚没有关于刑事悬赏的专门法律规定,理论界的探讨也多限于民事悬赏广告,我国刑事悬赏仍然体现了群众路线,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单独法律行为,悬赏人只能是侦查机关,而赏金的给付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浅议公民个人悬赏缉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 ,由公安机关发布悬赏通告已有法可依 ,并且已为社会公众所广泛接受 ,但对于公民个人悬赏缉凶 ,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结合刑事悬赏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对此进行探讨 ,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悬赏制度 ,进而有利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3.
刑事悬赏广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法律没有关于悬赏广告的明文规定 ,理论界的研究也多针对民商事悬赏广告。我国刑事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应定位为职责性单独行为 ,广告人只能是司法机关 ,悬赏金的支付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刑事悬赏是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为了快速侦破案件,向社会不特定人作出的一种以赏金换取侦查线索的法律行为。刑事悬赏的性质:私法上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构建刑事悬赏制度包括悬赏海报的制作、适用范围、赏金来源、标准、发放原则、举报人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悬赏在侦查实践中存在刑事悬赏主体不明确、案件范围无规定、赏金经费无保障、执行程序不规范、权益人保护不重视等一些突出问题。刑事悬赏具有法定性、互惠性、针对性和群众广泛参与性等特点。运用刑事悬赏时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可能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成本与收益相平衡原则、赏金与经费相适度原则和谨慎使用原则。应从确定刑事悬赏的主体、适用范围、赏金来源、规范发放程序、保护举报人权益、落实撤销程序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的刑事悬赏制度。  相似文献   

6.
悬赏通缉的法律效力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赏通缉已成为刑事侦查中行之有效的于段之一,特别是在重大、特大恶性案件中不断被采用。但有关悬赏通缉的法律规范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对其法律效力及操作缺乏依据。本文对悬赏通缉的法律效力从相关的法律原则加以论述并对其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活中悬赏广告的日益增多,有关悬赏广告的法律问题自然引起了法学界的关注,特别是"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案"的判决,"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要求建立悬赏广告法律制度的呼声四起。惟悬赏广告之法律性质如何?学界一直未能取得共识。纵观国内有关文献的学术观点,持"契约说"者有之;③持"独立行为说"者亦有人在;④⑤还有人认为悬赏广告和民法通则所规定的"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一样,都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③这些观点虽各有所长,然而不足之处有三:其一,各说均忽视了悬赏广告自身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刑事悬赏制度虽然已经有法可依,但存在单一化启动的缺陷,实质上是"依职权式刑事悬赏";公民个人刊登悬赏通告缉拿凶犯,即"民间刑事悬赏",是新近出现的现象,它具有双重属性,需要建立合理的配套制度方能发挥其优良的效用.把握两者的结合点,融合"民间刑事悬赏"与"依职权式刑事悬赏",建立具有"依职权"和"依申请"二元启动模式的刑事悬赏制度,应当是我国刑事悬赏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论刑事悬赏的条件与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悬赏的条件有案件影响和危害性大、悬赏对象的特征能力为他人所知晓、破案别无他法。实施刑事悬赏的步骤是划定悬赏范围、确定悬赏金额、报经主管机关批准、制作、发布悬赏通告、兑现赏金、撤销悬赏通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刑事悬赏制度虽然已经有法可依,但存在单一化启动的缺陷,实质上是"依职权式刑事悬赏";公民个人刊登悬赏通告缉拿凶犯,即"民间刑事悬赏",是新近出现的现象,它具有双重属性,需要建立合理的配套制度方能发挥其优良的效用.把握两者的结合点,融合"民间刑事悬赏"与"依职权式刑事悬赏",建立具有"依职权"和"依申请"二元启动模式的刑事悬赏制度,应当是我国刑事悬赏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