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F0003-F0003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面积36000平方米,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红五星。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中也屡屡出现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句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烽火台、摩崖石刻、范公井、古城墙、摘星楼、嘉岭书院、日本农工学校等,一一记录着延安的风云变幻。延安宝塔又称灵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塔高44米,属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脚下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墨宝“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历经风雨的侵蚀,巍然依立于宝塔山崖。宝塔山不仅遍布文物古迹,而且风景秀丽,环境优雅,是欣赏延安城市风貌和黄土高原风光的绝妙观景台,登山观景,能看到圣地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2.
走进梁家河     
正"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每读贺敬之的《回延安》,我都会心潮澎湃,向往走进革命圣地延安。第一次走进延安是2008年5月,那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与洗礼,敬仰之情一直萦绕于心。岁月流转,10年后的2018年春天,我再次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领略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此次延安之行,我是带着学习考察任务而来,而藏于心中的一个最大愿望,  相似文献   

3.
宝塔山下的女兵们文/刘风梅图/郑彤这是一首拥军曲。50年前,它从宝塔山下飞出,回荡在解放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传播了一曲曲拥军爱民的乐章。今天,它再次萦绕在宝塔山下。人们用歌声表达着对子弟兵的一腔爱心,叙说着一曲拥军之歌。呼唤延安精神踏上开往延安的...  相似文献   

4.
宝塔山下的女兵们文/刘风梅图/郑彤这是一首拥军曲。50年前,它从宝塔山下飞出,回荡在解放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传播了一曲曲拥军爱民的乐章。今天,它再次萦绕在宝塔山下。人们用歌声表达着对子弟兵的一腔爱心,叙说着一曲拥军之歌。呼唤延安精神踏上开往延安的...  相似文献   

5.
延安纪行     
登上了宝塔山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尤以塔最具典型。延安宝塔不仅因为建造年代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历经风雨沧桑,战火洗劫而巍然耸立于延河岸边的嘉岭之巅。更重要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宝塔山下的黄土窑洞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造了一种被世人崇尚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有宝塔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以后对革命史、党史的学习.我对延安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领略一下这些地方的精神风采,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公仆”碑董治顺也说公仆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西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延安有个宝塔山,山上有尊“公仆”碑。在延安工作期间,常登宝塔山。每次上山,都要瞻仰一番“公仆...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我和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了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登上了巍峨的宝塔山,参观了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等革命旧址,重温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辉煌革命历史。此次延安之行,我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睹物思人,感慨颇深,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学习期间,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石和平同志与我们分享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使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2021年4月19日,"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一分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站在巍巍宝塔山下,听着延河水潺潺流淌,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当年的激情岁月.  相似文献   

10.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1):10-16
延安,中国革命的红色经典之地。这里,有着许多值得追忆和回顾的往事。有一群少年,自1937年后陆续来到延安,先后在这里上了小学、中学。他们在宝塔山下学习和生活,度过了一段不平常的青少年岁月。他们大多是中共高层领导和军队、地方核心骨干的子弟,也有不少是烈士子女。笔者东平、王凡采访了这群延安少年中的几位代表,听他们讲述少年时代在延安的难忘经历,讲述父辈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无私奉献的革命传奇以及他们对子女的爱与亲情。透过少年的眼睛,折射出中共领导下的红都延安的不同侧影。  相似文献   

11.
我至今无暇亲眼目睹圣地延安的容颜,不曾领略巍巍宝塔、汩汩延河的风采;但这丝毫没有消磨我对延安的神往和渴望,也丝毫不能淡化我灵魂深处对延安的那份神圣情感。每每谈及延安,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宝塔山、延河水、南泥湾、枣园等名胜的鲜明轮廓;每每想起延安,我的眼前都会呈现出一道道山一道道水、一道道梁一面面坡、一面面红旗一杆杆枪的壮观景象。对神圣的延安我总是怀着一颗别样的景仰之心。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滋长的那种精神让我永志不忘。那是怎样的一片天地呀。那里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多少仁…  相似文献   

12.
<正>“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是中国革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圣地,是讲好革命故事、争取话语权的高地,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党局部执政时间最久的阵地。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采访,宣称发现了一种伟大的“东方魔力”,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胜利之本,并向全世界做了报道。这种伟大的“东方魔力”,来自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峥嵘岁月中形成的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1月,延安已是冰冻的时节。29日下午,忽然传来嗡嗡的飞机声。不多时,一架飞机出现在宝塔山的上空,绕着延安城,越飞越低地打圈子。这是一架苏联的军用运输机。什么“大人物”来了?  相似文献   

14.
正延安,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名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过十几年的辉煌。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曾经长期在那里战斗和生活,有着浓浓的延安情结,对延河水,宝塔山怀有深厚的感情,视其为"老家"。1970年1月,邓颖超陪同外宾去延安参观结束时,延安人民想带点礼物给周恩来,就把  相似文献   

15.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圣地,再次来到延安,愈感亲切温暖。远眺见证过战争烽火的宝塔山,近抚滋养了革命前辈的延河水,瞻仰安葬着革命英灵的“四·八”烈士纪念碑,思绪不由自主地穿越历史的时空,飞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那波澜壮阔的13载岁月。  相似文献   

16.
沙平 《广东党史》2006,(1):25-26
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经西安转赴延安。从西安到延安不过300里, 但由于沿途日机狂轰滥炸,塌方路断,走走停停,300里路竞走了一个多月,于11月下旬才抵达延安。第一眼看到宝塔山,艾思奇就跳下车,向车厢中被旅途劳累折腾得精疲力竭、半梦半醒的  相似文献   

17.
正1973年6月9日,革命圣地延安城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来这里参观访问。曾经在延安和陕北战斗生活过多年的周恩来,旧地重游,思绪万千。他上枣园,到杨家岭,趟延河水,登宝塔山,寻觅当年烽火岁月的踪迹,询问今日延安人民的生活。从宝塔山下来,他问陪同的地委负责人:"你们知道陈友才烈士吗?当年他被安葬在这宝塔下。陈友才同志死得很英勇。我一生遇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这一次。你们要把陈友才等牺牲的同志情况搞清楚,将他们请进烈士陵园,给他们立个碑!"  相似文献   

18.
延安行     
踏上西行的列车,心中就有一个愿望,到延安去。 当巍巍宝塔山映人眼帘时,我们已踏在了延安的土地上。如今的延安,已经是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在陕西省居中,主要有石油和卷烟(与云南玉溪卷烟厂联营),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很旺。延安的同行以西北人特有的热情和豪爽接待了我们,大碗喝酒的豪放令来自酒乡的我们自愧不如,  相似文献   

19.
1944年7月22日,是延安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三架美国战斗机环绕着宝塔山上空作掩护飞行,一架美国空军C——47型飞机在刚刚改善过的延安机场徐徐降落——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派驻延安观察组的第一批成员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  相似文献   

20.
1944年,正当欧洲开辟反法西斯侵略第二战场,中共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人陆续汇集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准备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夕,一个名叫哈里森·福尔曼的美国记者也来到延安,他实地探访建在延安宝塔山南凹里的一所特殊的日本战俘学校,以及由该校为主体成立的在华日年人民解放联盟组织成员。他直接与这些从前线被俘后送至延安教育的众多日本士官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