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明晰教育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晰产权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明晰教育的出资者是谁的问题,谁是教育资产的代表的问题;同时,明晰产权还要解决教育产权多元化的问题,培育新的出资机构和出资主体,使出资者能对教育产业行使所有权约束。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本市场发育起来。由于教育改革不到位,教育资本市场还未建立,出资者不能对教育产业行使所有权约束,所有者不能对管理者行使有效的选择权。实际上,现在的学校领导人,仍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任命。教育产权是指拥有已举办起的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利,也就是人们围绕教育财产而结成的权利关系。教育财产包括学校或其…  相似文献   

2.
<正> 实行股份制是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它不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有利于从企业的内部发挥国有经济的主要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政企职责分开,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改组成为股份制企业以后,国家已不是企业的唯一所有者,只是所有者之一,股份制企业实行法人财产制度,企业财产的原始产权或最终所有权属众多的所有者——股东,企业作为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这就能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企业不再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附属物。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不再是各级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厂长)负责制,股东大会成了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股份制企业的常设机构,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选举产生,董事长代表董事会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党组织从外在形式上讲是一种学习型组织,但又与学习型组织存在本质区别。从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角度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走出以学习取代建设的认识误区;要不断推进创新式学习,走出简单模仿套用的认识误区;要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为学习而学习的认识误区;要健全和完善学习机制,走出形式化、运动化的认识误区。通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党内学习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各级党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4.
如所共知,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以科学管理为标志的企业制度。而科学管理主要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表现出来的。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层这样三个层次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其四个显著的特点展示在人们面前:一是人事权与财产权统一。不是人事权决定财产权,而是财产权决定人事权;二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不是谁有财产谁经营,而是谁有能力谁经营;三是决策、经营、监督“三权分立”;四是股东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经理层“两层委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职责分明。由此使企业内生出一个相当合理的运作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让所有者放心,经营者专心,生产者用心。  相似文献   

5.
制约国有企业管理者成长的有体制、社会环境因素和管理者的素质水平等.管理者的激励约束因素包括控制权收益和货币收益.存在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和外部环境非市场化,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导致根本无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改革路径是健全国有企业的出资机制,解决国有企业所有权主体非人格化,强化对管理者的监督,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约束结构,建立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的管理者选拔制度,落实股票来源,确定行权价格.  相似文献   

6.
曹尔阶 《先锋队》2012,(26):30-3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从实际出发,在国有资本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了两大成果,一是没有把国企"一卖了之",全部退出竞争性领域,而是延续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二是没有保持国有企业原封不动,而是把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力推产权多元化和公司上市,使国有资本获得了当代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所具有的那种先进的财产组织形式和最具活力的管理形式。以一批大而优的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为核  相似文献   

7.
维系社会进步和安定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职责。在寻找多元化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办法中,美国率先创建了“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尔后为西方国家所仿效。该机制具有替代性、选择性、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客观总结域外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经验,对健全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经济学家王珏说,我们对公有制的认识主要存在三大误区:首先,人们对公有制的理解,主要局限于前苏联的传统经济学观念,把公有制理解为财产集中在同一主体上,即所谓实行财产“归大堆”,这是对公有制认识的最大误区。其实,公有制是一种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存在着许多误区,如僵化地解读马克思主义,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化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唯我独尊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些误区是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认识上产生失误、实践中遭受挫折、理论方面滞后的根本所在。理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是解决当前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矛盾与困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一大批处境困难的企业难以为继。成因之一是承包制改革的不彻底,之二是长期存在的缺乏竞争的卖方市场。深层次的原因:体制政策的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机制转变滞后。国企改革已到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些企业家和基层领导对企业组织形式的片面认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最近指出,企业制度应因时因地而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走出两个误区。吴敬琏说,我感到目前有些企业家和基层领导对企业组织形式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个就是认为所有企...  相似文献   

12.
产权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最根本的措施之一是要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使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成为真正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产权主体,并使我国所有产权主体的财产都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市场主体讲信用的能力问题、动力问题和压力问题,才能解决市场主体的长期守信行为,才能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5):47-50
教学对象: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教学目的:帮助学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意识多样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澄清思想困惑,走出认识误区;教学形式:主讲+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从专业化经营到多元化经营再回归到核心竞争 ,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走出我国企业对核心竞争力认识上的误区 ,对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政企不分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不仅造成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下降等,甚至会危及整个经济改革的成果。我们认为,政企分开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正确解决国企及其领导人不再确定行政级别的改革(以下简称:企业行政级别改革),具体地说,国家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地位要明确,职工作为企业财产终级所有者的地位要明确,企业与其行政管理部门脱钩。企业行政级别改革是确立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守市场规则,参与竞争,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党的各级党委班子的团结则是各级党组织团结的关键。影响党委班子团结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本文就认识方面的原因,谈谈切实增强党委班子团结要走出的若干认识误区。误区之一:“班子团结就是和和气气,相安无事”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误区,在相当一部分的党委班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其表现主要有:,一是追求形式上的一团和气。主要体现在不敢开展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担心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妨碍团结,影响稳定,奉行“不得罪人”的老好人主义,自我批评谈情…  相似文献   

17.
学习动态     
《前线》1995,(3)
学习动态海淀区委领导提出“三改”、“四自”要求7月6日,海淀区举办区处级领导干部学习《纲要》辅导报告会,区委副书记胡桂枝作了以领导干部如何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的报告。她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造世界观中要着重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改造认识观;二是改造权力观;...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企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方针,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这些措施是:建立现代化制度;把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再就业工程;推进配套改革。 这些措施,针对解决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针对着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也…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同劳动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实行何种经济方法和经济机制问题的核心,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关键。保加利亚共产党认为,国家是社会主义财产的所有者,它通过国家机关和“国家—社会”机关系统实现所有者代表的职能。作为人民的代表并受人民委托的社会主义财产的所有者——国家,在管理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的基本职能:(1)发展和增加社会主义财产;(2)指导直接利用社会主义财产的方式,以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平衡和发展的必要速度;(3)保证劳动集体有效地经营这些  相似文献   

20.
华浩炜 《唯实》2000,(2):40-43
20年来,国企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和国企亏损呈不断扩大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国企改革中,忽视了代理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代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一、产生代理问题的原因 企业作为一种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群体性协作经营组织,存在着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多个利益主体,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在实行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中,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是这一契约关系的委托人,而经营者(即经理)是代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