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宋冬林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之一。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正确处理市场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结合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对十五大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问题,应当着重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怎样实行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实行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我国,两者的结合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使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积极作用,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关于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五中全会文献都已作出全面。系统和明确的论述。其基本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分别发挥动力功能和调控功能,共同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运行机制是正常的,经济增长方式就必然是高效率、高质量的。本文主要从市场机制方面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军事人才流动的市场性质更加突出。积极研究探讨建立与国家人才市场相适应的军事人才市场这一崭新课题,已经无可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军事人才市场是军事人才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作用下优化配置的方式和场所,是国家人才市场中一个特殊的...  相似文献   

7.
江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基本要求。文章探索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各自发挥调节作用的空间直观定位问题,目的在于正确把握和运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节的空间定位。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把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报告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缺一不可。但是,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尚需进行长期而艰苦的探索。一、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内在统一,相辅相成从系统角度看,市场机制是一种“负反馈”的自组织系统,它可以自行调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农业进入市场,逐步实现农业市场化。但是,实现农业市场化,并不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进行调节,而是要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以保持农业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晓萍 《新视野》2006,(5):44-46
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十一五”期间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推进“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与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市场监管机制、公共服务平台等角度,探讨转型期政府在人才市场发展中的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以消除人才市场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发展市场经济、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仅不排斥宏观调控,相反,还要加强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加强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经济固有缺陷、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一种损益经济。它既具有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使整个社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优势,又存在不能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与平衡、难以兼顾效率和公平、外部非经济等缺陷。市场经济的这些缺陷,只有通过宏观调控才能加以弥补。因为宏观调控具有能够运用经济的、法律的…  相似文献   

13.
《党建》1998,(1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有利于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事部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意见》,推出13项新政策加快人才市场发展。这13项政策和措施是:完善人才市场服务网络;推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促进人才市场供需主体到位;合理利用市场价格调节功能;提高人才市场竞争活力;加大对西部地区人才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监管力度;实施宏观调控;强化人才市场行业自律;创造人才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意见》还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目标:遵循市场发…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区域性的人才市场逐步建立,人才市场网络初步形成,人才流动争和市场调节手有所提高。但是,人才还没有完全搞活。人才流不动,人才短缺与积压共存,人才市场作为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仍是当前人才流动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因此,人事部门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对人才流动工作的宏观调控。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管理职能要逐步地由过去的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转变。在人才流动工作中,政府人事部门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其中第一个所需要提高的能力就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是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但是由于单纯的市场机制调节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宜宾市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通过加快劳动力市场“三化”(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地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自1999年至今年6月,全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登记求职人员达13万余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2万人,通过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再就业7.9万人,其中国企下岗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下行政调控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致力于有限政府建设,要求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政府不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随着公共资源的短缺、市场机制的失灵,近年来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城市交通等领域频繁地采取了限购令、限价令或者限行等行政调控措施。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作用多一些还是政府作用多一些,必须相机抉择。在缺乏明确法律授权的情况下,采取行政调控措施需要平衡法律保留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的关系。对行政调控的前提条件、调控主体、调控程序以及救济监督进行立法规制是当前行政法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前提。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率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对于这种观点,沈伟同志认为“不宜把‘市场失灵’作为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而应代之以“市场失衡”。(见《内部文稿》1996年第7期)对此,我认为是值得商  相似文献   

20.
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实现发展观念、经济增长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等四个方面的转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