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瞒读者诸君,本刊开辟“实践总结”栏目以来,对这个栏目的稿源一直不甚满意,好多文章都是旧调重弹,废话连篇。实践总结,若不从实践中升华出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实践的东西来,就等于没有“总结”。 本期“实践总结”推出的文章,读者诸君不妨一读。其品位如何?读了之后最好给我们报个信。  相似文献   

2.
我校自1986年9月开始了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也感到教材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然也遇到了“可读性”与“可教性”的矛盾。经过实验,我们认为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不仅“可读”,而且“可教”。其一,新教材虽然“可读”,但学生并非所有内容都能读懂,对于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教师就得“教”。其二,有的部分学生字面上也能读懂,但对内容理解深度有限,这时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就得“教”。  相似文献   

3.
程朔  杜敏 《台声》2014,(9):96-97
“我姓林,树林的林,名字是右翎,现在是研究生二年级,我是2007年就来天津中医药大学这边读书的,刚过来的时候是读本科,五年本科毕业后就接着读硕士研究生了,我目前个人打算,就是拿到学位后能有一份工作。”与林右翎的聊天,节奏很快。关于个人情况,不暇我们问到,他已经将能够公开的部分,都竹筒倒豆子般地一古脑儿讲清楚了。然后,他就很快进入了想要表达的主题——他眼中两岸的同与不同。我们这些访问者踏踏实实地做了一回“忠实听众”。  相似文献   

4.
我读小学六年级时,生母病故了。由外婆介绍,父亲年内就娶了继母。我们兄弟妹几个,按祖母吩咐,叫她“阿嫂”。  相似文献   

5.
妙语     
《时事报告》2010,(3):5-5
中医有个理论,叫扶正祛邪,这是就人的调理而言,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情同此理。全市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黄打非,打黑除恶,就属于“祛邪”;我们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唱读讲传”,评选先进模范人物,就是“扶正”。既要“祛邪”,也要“扶正”。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央部署,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将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三讲”首先是“讲学习”,这是“讲政治、讲正气”的前提和条件。学习有三条途径:一是向实践学;二是向社会学;三是向书本学。这里只就向书本学习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读书好书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读书。宋人尤袤说过读书的妙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袤;孤寂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不仅如此,书是药,“善读可以治愚”;书是船,“带着我们从  相似文献   

7.
我们总说实事求是,但也总觉得实事求是似乎很难。为什么呢? 实事求是的目的是“求是”,而“实事”则是前提和条件,所谓“实事”的“实”可以当动词来读,这样就比较明白了——“实事”就是客观地认识事物,如此才能达到后面“求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许昌市为做好统战工作,十分注重发挥《中国统一战线》、《中州统战》的宣传指导作用,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两刊”的征订发行,一手抓好“两刊”的学习宣传,保证了全市“两刊”征订数量连年稳中有升,读刊、用刊蔚然成风,较好地发挥了“两刊”的“宣传载体”、“工作指南”、“知识传媒”、“良师益友”等作用,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全市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家都深有体会地说:统战刊物是高素质的统战宣传员,多订一份刊物,就多一个宣传员。刊物发行到哪里,统战工作也就宣传到哪里。通过读刊、用刊,我们唱响了统战宣…  相似文献   

9.
丁进 《人事管理》2001,(9):41-41
读中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非常差。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同学们豪情满怀地做着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的黄粱美梦,我却恍恍然不知身在何处。直到有一天读了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我才像一只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回家的路:“实在不行,就当个旅行家吧!”  相似文献   

10.
“读了大学也挣不来钱,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今天的农村不仅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有富家子弟信奉“读好书不如守好业”。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某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却是我那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弟弟,自己的心理落差比欠下的学费更为沉重。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别人的文章,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话:“……使我不禁想到——”,其中省略号标示的一般是某人,某事,某物或者某动作。这些我们可以记为“G”。显然,G 是具有诱导联想功能的,它诱导当事者重新感受、体验、再认以前曾熟悉过的类似的人物事件。假如“G”是语言(某词、某句、某语段、某篇章)的话,那么这语言也就具有了同样的诱导联想功能。读琼瑶的《在水一方》,这歌词就诱导读者联想到了它的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读“闲静如娇花照水”,这一比喻句就诱导读者于眼前文学所描写的林黛玉形象之外,看到了池畔娇花的一个可爱的景色,而看到“娇花照水”这一美丽的形象又引起我  相似文献   

12.
着急起来     
L君进局里工作十来年,也是“老机关”了,论工作,已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最近去报了两个班,一是MBA课程班,一是电脑中级辅导班,都是晚上读。这一读不打紧,感觉是“再不读要落伍了”,见人就说:“现在外面学习空气不得了。每天晚上业余辅导班都灯火通明,男女老少,多少人都在读得起劲!”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下看来,此话有几种解读。一是书经典,读半部就足够治天下了。二是人聪明,能干的治政者,不需要读整部《论语》也可以治天下。而今,读《论语》的人渐渐少了,借“西学”图强倒是共识。不过,某些人对有益的“西学”常常也是截取一半,便装扮为“西学”  相似文献   

14.
读路军《批判“老百姓”意识》(《民主与科学》2003年第4期 ) ,首先令我感到震动的是作者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其次才是作者犀利的笔锋。“老百姓”意识是早该批判的了 ,不批判这种意识 ,我们的法制建设无从谈起 ,我们的民主无从谈起 ,我们的腐败现象无法消除。相对于官 ,无官者是老百姓 ;相对于大官 ,小官是老百姓。这样介定之后 ,我们就容易得出中国的很多社会现象源于老百姓 ,或者说是源于老百姓意识。是“老百姓”这块土壤滋生了各类现象 ,是“老百姓”意识淡化了公民的责任。中国历代的大小贪官污吏没有一个与受贿无关的。有受贿者 ,…  相似文献   

15.
读了《研究与实践》2008年第一期发表的题为《怎样理解企业里的“以人为本”》的文章,感到文章写得非常好.好就好在紧紧抓住当前企业里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旗帜鲜明、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做了回答.特别是富有创见地提出了“标准员工”的概念.清楚地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的“本”就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根基。  相似文献   

16.
“读好书将来就大有作为。小明努力吧!”每当小明的爸爸这样提醒小明的时候,小明一撅嘴就捧起书本读起来,然而背着爸爸小明常(呶力)着小嘴对伙伴们嘀咕:“读书读书,爸爸自己从《论语》、《诗经》背到唐诗宋词,前些时候又啃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企业管理之类,可赚的还不到阿芳奶奶的一半。阿芳奶奶一个字都不认识,人家天天只卖一上午的卫生纸,一个月就是三百多元”。是的,自从开放搞活以来,我们这条街老老少少都做起了生意,连被人称做傻英姐的,因为卖小报也发了大财。而小明  相似文献   

17.
象暴风雨到来之前海燕掠过阴霾的海空一样,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创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带着惊人的光彩,出现在“五四”前夕,这引起了多少进步青年的惊讶和振奋啊!有的惊呼“中国文学要划一个新时代了!”有的说读了《狂人日记》,就感到“我们就譬如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然间走到夏日的炎光里来,我们由中世纪跨进了现代。”这种振奋的心情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个作品中具有一种新的东西,一股新的力量,耀人眼目,撼人心魄,使人如此振奋。而作品中的这种新的东西、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14,(7):3-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置身山下不同的位置,仰视庐山,我们观赏的角度不问,看到的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同样,读一本书,我们对于书中人物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这就好比“一千个人的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也许会把哈姆雷特当成是一个热衷于胡思乱想而怯于实践的懦夫,而我却认为他所说的那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是深刻之至的。  相似文献   

19.
“这些贫困孩子,只要他们读一天书.我们就会帮他们,一直到他们踏上工作岗位。”“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近日,荆门市政协吴红林委员新企业的开张庆典没有鞭炮齐鸣、没有锣鼓喧天,吴委员现场捐助该市东宝区漳河镇中心小学五(二)班廖明智等10名寒门学子,真诚的承诺、质朴的感言,庆典少了一些商业气息,多了一丝融融暖意。这是该市政协开展“一二三”活动,联系服务群众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20.
与17个孩子情同父子“请蔡叔叔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蔡叔叔,我好想您,您如同我慈祥的父亲,实际上您已承担了一个做父亲的义务。”“蔡叔叔,没有您,今天我就不能坐在中学的课堂中。在您扶助的学生中,有的担任了班长,有的任了文体委员,有的评上了三好学生。这一切都是与您的帮助、教诲分不开的,虽然我们这些人都没有了父亲,但我们仍然感到幸福,您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给我们支持和关怀。”当蔡军读着一封封充满童稚气的来信时,他欣慰而快乐地笑了。他怎么能不高兴呢?来信的罗国华同学正是在他的全力帮助下才得以继续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