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后的老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瞭望》2006,(40)
口号两种尽管秦淮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作出保留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及其构件的承诺,这仍不能得到两位均年近八旬的南京文化遗产保护界的元老——梁白泉与蒋赞初的认可。“被拆掉的地方,一是盖高楼大厦,二是做假古董,不外乎这两者,”梁白泉向《瞭望》新闻周刊表明了立场,“你把人都迁走了,原来的社会生态都没了,弄出来的东西能有历史文化价值吗?能名垂青史吗?”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7,(5)
正五绝秋夜风起归人急,云浮度月残。雁飞惊夜雨,摇落一天寒。洁一个人时经常反思,她自觉不是那种水性扬花的女子,那么她与吴出轨的诱因是什么?难道她们之间真的是人们常说的世间真爱吗?难道这千古难寻的感情真落到自己头上了?抑或就是单纯荷尔蒙在彼此间做祟的结果?不然为什么每次见到他,自己都会魂不守舍,  相似文献   

3.
黄蕙 《瞭望》2002,(32)
进入汛期,长江水位的每一涨落都牵动亿万人心。洪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可是“母亲河”为什么变得狂暴呢?洪水是什么?难道水与人将永远对抗吗?抑或人类可以换回和平?  相似文献   

4.
仔细分析一下那些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被提拔任用之前早已是有各种各样重大问题甚至是“五毒”的干部了。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防止提拔使用“带病”干部。是什么原因导致“带病”干部能够顺利地被提拔重用?是制度、程序、观念、用人失察,还是固执己见?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或前提性的因素是识人的问题,即识人不准。识人者缺乏识人能力是导致“带病”干部得以提拔重用的内在根因。慕绥新、张二江等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在提拔任用前早已问题成堆、劣迹斑斑,有的反映还十分强烈,但都合理合…  相似文献   

5.
刘星  傅敏 《学理论》2012,(15):17-18
死亡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内在规定性,它无时无刻不在羁绊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将人类笼罩在永恒的死亡阴影中,作为肉体终结的罪魁祸首与"个人的一切努力归于失败的可能性"的死亡,人类从生存即创造的角度对其进行可彻底的否定。死亡是否究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切最使人恐惧,最令人绝望的罪恶源泉?是否是于个人,于社会,于自然都毫无价值可言的导向虚无的悲剧事件?如果我们抛开死亡是导致生命创造性与价值性彻底丧失的成见,用理性的眼光对待死亡,其实死亡是有价值的。思考与探讨死亡的价值对处于现实中的人推动、实现其人生价值,提升人生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登     
《读者来信》目栏不能缺少王洪武(江苏省盐城市):党报《读者来信》版是读者非常喜欢的栏目,《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大报至今一直坚持开设这一栏目,让人好为感动。然而,近年来不少省市党报上的这个栏目早已难觅踪影,这实在是个严重失误。党报没了《读者来信》版,首先是失去了一个让人民群众说话的平台。《读者来信》让老百姓多了一个向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7.
西方最早的大学在哪里?有人说是巴黎,有人说是牛津,其实都不然。事实上西方的第一座大学诞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此地可以说是世界近代大学的摇篮。古老的博洛尼亚大学是该城的光荣与骄傲。也正因为它太古老了,确切的建校日期已不可考。人们只知  相似文献   

8.
一些人在与西方发达国家作生活水平上的比较时,往往觉得有点心怯理亏,似乎这一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被比没了。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就此大做文章,把中国的“穷”归罪于搞了社会主义,归罪于共产党的领导。这种简单的比较和推理,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在实际上是没有充分根据的。不可否认,在生活水中上,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着差距,但是究竟差距有多大?差距是呈扩大的趋势,还是缩小的趋势,造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都需要作认真的、客观的分析,以便得出正确的、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朱剑 《瞭望》1996,(46)
截至6月30日,我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2个城市实施了禁烟规定。与此同时,我国烟草行业制定出“九五”奋斗目标:在卷烟产量少量增长的前提下,力争实现税利累计达4600亿元,比“八五”增长80%以上。 禁烟运动的如火如荼和烟草产业的蒸蒸日上,两种相悖现象的并存,是当今人类行为方式矛盾的集中体现。“吸烟危害健康”和难以割舍的烟草的巨大利润之间的矛盾将成为人们吵吵嚷嚷永恒的话题吗? 控烟活动日益高涨 关于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无论吸烟或者不吸烟的人都早已耳熟能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下岗职工的心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现在的下岗职工是指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欠佳等原因 ,在原企业没有工作岗位 ,且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但仍然与原企业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统计资料表明 ,截至到 1 998年底 ,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为 6 1 0万人。到本世纪末 ,预计每年还将新增下岗职工30 0— 40 0万人。“下岗”对每一个职工而言都是严峻的考验。下岗前 ,工资有人发 ,福利待遇有人给 ,生活得稳定、踏实 ;而下岗后 ,工作没了 ,工资没了 ,更谈不上福利待遇。面对这种巨大的变化 ,下岗职工的心态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他们有的悲观失望 ,忧愁焦虑 ,消极地…  相似文献   

11.
最苦与最乐     
<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上,人权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多。当人们在谈论人权时,却很少探究人权是一种什么意义上舶权利?它的主体是谁?宪法意义上的权利与人权是什么关系?人权的根本保障是什么?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 人权(human rights),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是根源于人的尊严而产生的权利。 人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享有本宣言  相似文献   

13.
熊猫与水果     
送两只熊猫(台湾叫猫熊)给台湾,是一种亲情的表达,也是一种示好的信息。孟老夫子见梁惠王,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赏乐如此,赏熊猫何独不然。熊猫是中国国宝,国人理当共享。若举国得以观赏,唯独台湾同胞无此眼福,岂非憾事?奇怪的是台湾当局的有些人,竟然因此大惊小怪,好像两  相似文献   

14.
易中天 《党政论坛》2012,(14):37-37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  相似文献   

15.
正从3月9日开始,一场人与机器的围棋大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场大战在韩国首尔上演,一直持续到15日,共5轮。大战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对战的双方是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令人惊叹的是,整个比赛过程中,Alpha Go的表现都堪称完美,最终以4:1击败李世石。这个战胜人类世界围棋冠军的Alpha Go程序到底是何方神圣?它为什么如此厉害?"阿尔法狗"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编辑絮语     
中国人向来讲究人情“关系”,这种传统已经绵延了几千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到了现代社会,“关系”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人们反而越来越离不开“关系”了。从生到死.人的一生都在与“关系”打交道。婴儿出生,如果不给医生送点红包.受罪的有可能是母亲和孩子。人死了,送到火化厂.也要给司炉工送点好处.不然怎么烧法还说不定呢,而中国人对这个是非常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人的虚拟化生存及其相应社会关系的形成、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方位变革分别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技术机制和价值体现。无论是狭义上的界定还是广义上的泛指,网络虚拟社会本质上都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展示人类大脑意识图景和虚拟构建及延伸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场景的技术性社会形态。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网络虚拟社会体现出非聚集性、非独立性、非封闭性、非线性的基本特征,经历了连通的网络虚拟社会、共享的网络虚拟社会、感性的网络虚拟社会三个演化历程,并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势必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林子楠 《慈善》2016,(2):34-34
母亲节到了,我带上自己攒的"私房钱"去超市,打算给妈妈来上一个大惊喜。可一到超市,我就犯难了:买什么好呢?项链?化妆品?太贵了!这些可不是我那空瘪瘪而且几乎全是"毛票"的小钱包可以承受得起的。零食?虽然很符合我妈的吃货本性,但吃完可就没了呀,一点儿纪念意义都没有。要不,让老爸出来帮忙挑吧?不仅多了个参谋,还可以实行"...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人也有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长期以来一直和人的本质与人性纠结在一起。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时期对这三个概念做了科学的区分:人的本质是指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人性是指人从动物兽性中分化出来积淀起来的人之为人的一系列善良特性。人的本性只有一个,就是需要。人的需要本性作为人永不竭尽的渴望和动力,使人处在发展常态中,是人类历史的源头和起点。人类的需要历久弥新,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要在需要及其满足中来理解历史。而整个历史如马克思所说,"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人的需要,要把"需要"看作激活生活和历史的一把钥匙,"需要"衰竭,社会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变成一潭死水。但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非正当需要加以遏制,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正当需要,满足长远需要。马克思的理想正是人类的未来将"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生活和劳动。  相似文献   

20.
不忘历史     
全世界都在纪念“二战”的胜利。这日子确实不该忘记,因为人类为此付出了太多的代价。纪念胜利,不能不追根寻源,查究这劫难因何产生?有何教训?还要以史鉴今,检讨我们对于类似的劫难,是否已有足够的警惕和防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以史为鉴。那些同制造人类劫难者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希望忘却历史,用忘却摆脱往日不光彩历史的纠缠。那些以一群、一族、一党之私为最高利益者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