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克武(1885-1970),字锦帆,井研县盐井湾(今研经镇)人。18岁东渡日本,考入东斌学堂学习军事,20岁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第一批会员,并被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孙中山指派他学习制作炸药和炸弹。1905年12月,为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他和同盟会员秋瑾、黄树中、谢奉琦等回国,在上海以创办"上海公学"为掩护,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充分显示了历史的吊诡:清统治者欲专制自为,却成了自己的掘墓人;革命者最初欲改良社会政治,最终却走向了革命;清王室欲行宪政,却屡屡错失良机,从而导向了革命;革命终结了帝制,却推出了袁世凯这一复辟帝制的野心家。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地。自1922年中共二大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镇,这是由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百年来,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亲历亲为,直接指导,正确决策,为上海统一战线工作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判断力、决策力与行动力在上海的统战工作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上海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明显的前导性与示范性,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引领性。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出乎意料快的胜利和袁世凯出乎意料的复辟,以及长期军阀混乱格局,从文化层次上探讨是因为没有充分的启蒙运动(以当时最著名启蒙学者兼革命家章太炎、孙中山为例)。要实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理想,必须进行深入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必须解放农民,必须发展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百余年来,孙中山先生和中国共产党人都十分关注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将执政的重点指向民生,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和历史性超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中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人人都将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运动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这一革命不仅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爱国、强国、民主的思想,对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中国各民主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生和发展,实质上就是孙中山几十年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7.
8.
1911年10月10日。中国近代史上上演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革——辛亥革命。从此。中国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迎来现代民主与共和的第一道曙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研究在跌宕起伏中不断发展。以有关学术论文为载体从时间分布、文献源、研究团体及焦点变迁四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团体及学术阵地还不太成熟,文献源集中趋势不明显。有关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的研究内容和主题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日益多元的变迁过程,体现明显的时代特征。建议未来研究要祛熟悉化,寻找突破点;活化内容,提高实效性;多维透视,尝试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古时的长安,今日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历代王朝在此建都的时间累计超过一千年。曾先后建都长安的周、秦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但是,三个强大的王朝并没有长久持续下去,都走过了一个由盛转衰的历程,并且,在其由盛转衰的节点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雷洁琼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她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新中国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创立发展、为民进的成长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所走过的人生历程,是民进优良传统的典范;她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民进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思想逐渐代替维新改良思想而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旋律.这一思潮的高涨直接导致1911年辛亥革命的暴发和清朝专制统治的被推翻.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极为丰富的,其中最宝贵的是他的爱国、革命、和平、奋斗的精神,核心是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今天,我们继承和发展孙先生的精神遗产,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教思想形成相关背景的吕澂、首开使用敦煌禅宗史料研究从达磨到神会的新禅宗史的胡适等。1949年后的台湾地区在"解严"前(1949—1987),"胡适禅学案"等即可说明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的继续;"解严"后(1987—2011),虽无再度出现如吕澂或印顺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著作相继出现。中国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佛教思想的批判性诠释的百年薪火,不只没有完全断裂过,而是更善于转型和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当年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系列思想,是今天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所追求的民权,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忠不党”的全民政治,即以国民党的党义治国,而非仅仅以国民党党员治国。而在中国实行民权的障碍是中国人特有的皇权思维。兴民权,必须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打破皇权思维。民权实施和运行的手段为建构权能分治的“万能政府”、实行地方自治,这对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梁启超在20世纪初最早提出的,但他后来扔掉了这面旗子。后来,民族主义思潮在留日学生中逐步高涨,为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纲领作了思想准备。孙中山则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始终联系于一体,不仅把民族主义同民主、民生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突出地强调民族平等的观念,既不容许其它民族压迫和奴役本民族,也不容许本民族反过来去压迫和奴役其它民族,提倡的是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这种民族主义是极为健康向上的。  相似文献   

18.
在孙中山的国民观中,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他也看到了在现实中人民程度不足的问题。依据对人的类型划分,他强调作为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的使命,即通过训政带领人民走向宪政。然而,他对革命党人的过分信任和倚重,与他的民主目标很可能形成冲突,构成民主与威权之间的张力,甚至导致威权压抑民主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伟大革命,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革命以意识觉醒为特征,唤起了中华民族近代思想的醒悟。第二次革命以方向觉醒为特征,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道路的抉择。第三次革命以模式觉醒为特征,显示现代化建设模式的创新。中华民族通过三次革命,实现了意识觉醒、方向觉醒和模式觉醒,这就为创造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世界先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一书有助于解读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优势互补、统一市场、资源整合,这也正是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所蕴涵着区域经济思想.泛珠三角区通过区域合作可以形成良好的叠加效应,形成多赢格局,将发展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级.福建是泛珠三角合作中的重要省份,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准确锁定了福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求突破.同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使福建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