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兰花醉     
煮一壶好茶,不仅需要好水,还需要一双巧手.这是我在朋友家喝茶之后体会到的.朋友是一位品茶人.她喜欢煮茶、品茶.她最拿手的茶艺,不是普洱,也不是铁观音,却是地地道道的兰花茶.花是自己花盆里盛开的兰花,水是去野外的河里取回来的,茶壶是普通的紫砂壶,而煮茶人,别有一番情趣,长裙姗姗、长发飘飘、秀手纤纤.  相似文献   

2.
一天早上接到一个电话,让我猜她是谁。不喜欢这样的游戏,说你是谁吧,她说一对很好的朋友,却因为一件事而形同陌路,友谊似乎因此随风逝去,而且彼此心头有划过的伤痕。曾以为友谊是一杯茶,淡淡飘香,回味深长,比起爱情之酒的浓烈,它似乎更能让人在平静中体会什么是源远流长。泡好的茶放的时间越长,味道越浓,朋友相处越久,友情也更深厚;一杯热茶把温暖从口中带到胸中,直到全身,一位挚友让温情充满你的心胸;上好的茶奇贵无比,知已更是千金难买,一生难求。可是,茶也有变了味道的时候。好茶要用好水沏,否则,发掘不出它真正的美味;友谊需要水的滋润,…  相似文献   

3.
茶联赏趣     
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席位;茶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绮丽奇葩,古往今来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好。福建武夷山风景区有一条茶联曰: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话水煮龙图。游者饱览武夷奇峰秀水,歇足品茶货联,自然流连忘返。而在泉州市的一茶联更是别致...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一段时间,单身的我突然心血来潮想把远在千里之外高原小县城的 父母接到我所工作的县城来居住。当时我兴冲冲地给父亲打电话,让他在一个月内处理好老家那边的事,我会尽快把自己居住的两间单身宿舍装饰一下迎接他们的到来,让他们到我这里享享清福。尽管父母亲在老家的县城里有不错的房子,但我想接到我这里后生活条件要比他们好一些,一来让他们出远门散散心开开眼界,二来对我也有个照应。我把这种想法告诉了远在广州工作的三姐,她先是很激动,后来又和我争着把父母亲接到广州。争来争去,最后父母亲决定到我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再到广州。…  相似文献   

5.
千里茶缘     
这不是“有缘千里”吗?新山的随经茶馆几天前接待了两位不远千里而来的稀客。他们都是北京来的远方客人,一位是(海内与海外》杂志社社长兼总妇辑黄根华。另一位是中国影视音像交流协会影视制作中心的宏彬。该协会负责人不久前参与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人新加坡电视台播映了两次,新山人眼福不浅。茶馆的字号“随缘”取得好!远方的客人在这里不期而聚,只是为了一杯香气四溢的中国茶,这就是“有缘千里”啊!一切都“随缘”嘛!郑汉校和我当然也是有缘,陪伴这两位朋友到随线来品茶论艺,谈笑人生,真可以说是‘请朋自远方来,…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东城区魏家胡同,有一个9号院,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这里就是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所在地。走进大院,你能体会到这里散发的浓郁的“侨”味儿。这“侨”味儿,是一种温馨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长城卡情缘     
在大学生活近一年了,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父母每月都准时把钱存到我们的卡上,保管和使用起来都非常方便。提到卡,让我想起了高考后那个让我难忘的暑假。上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到来了,爸爸说要带我回一趟老家。总是听爷爷说起老家,这回我也可以去寻根问祖,当然高兴得不得了。爷爷说那里很美但是很穷。叫我不要怕吃苦。带着满心的期望我跟爸爸上了火车。爷爷的老家在秦皇岛的一个小村子。所以下了火车还要坐好几个小时的汽车。在车上看了一路好风景,这里真的很美,有山有水,恰似世外桃源。爷爷没有骗我,这里真的很穷。房子很破,人穿的…  相似文献   

8.
我住在一所大学的社区里,该校的图书馆我在最初经常去那里。在距我住地附近不远处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每天来往都路过它的门口,没有想进去的意愿。其原因是国内的类似图书馆给我的印象不好,藏书不多,地方窄小,服务不好。这里的图书馆也不会好到哪里,不愿把时间花在这种地方。时间久了,发现在这所图书馆的门前停车场里车辆很多,还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学生出入,就是在下雪天,也还是来往的人们不断,这些我都没在意。我为了消遣,准备到街上的音像商店去租借一些录像带,朋友们就说我不会看那些“刺激性”的录像,何不到公共图书馆里去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宣传本地种茶历史悠久,许多地方的政府官员,甚至是茶界知名的、有贡献的专家学者,根据民间传说,把孔明奉为“茶祖”。在一次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主办方的专家把传说当成了科学,“准确”地计算出了“孔明兴茶”的时间,居然打出了“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的横幅。开会时间是2006年,那么“孔明兴茶”的时间当为他平定南中的公元226年。在另一次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0.
见字如晤     
正当我再次走进宿悦先生的书房时,气氛如我三年前第一次到这里时一样,淡然、安静,饮一杯茶,与一个人天南地北地对话。不由得感叹时光,三年前的场景和当时的文章,似乎早已凝固。久置沉淀,于我,再次落笔,有了更多感悟与共鸣。一切都在变化,无论是对宿悦先生还是对我自己而言。三年时间,足以留下一段明显的印记,这印记,清晰地留在宿悦先生的书法中,也留在我的文字里。  相似文献   

11.
经外谈茶     
由于爱茶,便有了读《茶经》的想法,但苦于原文之古涩,一直未能如愿。后来在参加茶界举办的纪念吴觉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意外地得到了一本新再版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很是欣喜。该著不但对《茶经》原文有相当精到的注释与评述,还对当今的茶业、茶事做有权威性的介绍和分析,拜读之后,极受启发,便随手记下一些偶念片感,写成文,不敢称做心得,只能算是经外杂谈吧。  相似文献   

12.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每次读到《边城》的开篇,虽寥寥数语,却足以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安稳。于是,长久以来,那在概念中该是一派清幽朴素的一方天地就成了自己一直想要去寻访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回想起来,很多做人的道理都是在我学生时代逐渐体会和感悟的,如今,它们仍然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帮助我微笑着面对生活。这里,我想跟大家说两个学生时期的小故事———高中的时候,母亲一位同事的儿子谢元也恰巧在我们班,你知道,女人们在一起老爱对比各自子女的成绩,尤其是在教师这个行业,课余时间,母亲和那位同事就时常说起我和谢元的功课和在学校的表现,我们的努力与否以及考试排名第几便成了我和谢元以及我们的母亲们暗自较量的资本。我觉得在班上,谢元对我抱有敌意,而我,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把这样的心态挂在脸上———我和谢…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在京城一个普通的院落里,我见到了任弼时同志的夫人陈琮英老人。陈琮英老人在中共党内有极好的口碑,这缘于她矢志不渝的信念,默默无闻的奉献,从不伸手向党索取的品德。她的一生就像一杯浓酽的茶,让人品呷不尽其中的滋味。  相似文献   

15.
我记不起在哪里读到过,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的一则轶事。说他好美食,喜佳人。这位明神宗的首辅,完全按照先贤“食色,性也”的教导,不仅好食,同时好色。有正式编制的姨太太,达七位之多,还不包括众多的姬妾,和长期、短期的性伴侣。为了性欲不减,为了旺盛的荷尔蒙,自然要吃各式各样,能够壮阳的东西。食和色,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正写在宜兴的一笔柔情,是在宜兴几天时光里积攒的宜兴的记忆。小雨中,我用虔诚的眼神向路两旁的绿色致意。那是一片深情的绿啊,链接了我此次原乡行的情感:紫砂文化一段史,竹海情致一幅画,乡村民俗一首歌,茶园清风一行诗……站在清晨的宜兴街头,感受着空气中飘散的温润茶香、儒风雅韵,不由地对友人们说:我想在这里住下来。买房?真的假的?好像我的想法那么不现实。一细品紫砂壶里的茶,还原诗  相似文献   

17.
大理石殿与鱼摊子 好吧!事到如今,我已认清了时间、地点与情势的现实状况。皇宫和它的魔力、难缠的暴君、无动于衷的首相,这些均非夜半无人时的幻像,而是光天化日下的残酷现实。这里有异教的魔王在作祟,而只有一个寂寞的女人和一个孝顺小孩的宽宏大量去挑战他们。  相似文献   

18.
茶字一零八,个个喜欢她。皆因日日相伴,体壮受人夸。盏盏生津消渴,袅袅幽香除困,解闷顶呱呱。常饮能长寿,迷了万千家。生活好,无别爱,只贪茶。浅斟细呷,神意俱到胜观花。相约陆翁弟子,领略卢仙神韵,共度好年华。愿作高龄汉,妙法靠叶嘉。茶寿 调寄《水调歌头》@邬梦兆  相似文献   

19.
范敬宜同志来经济日报工作时,报社在王府井大街277号办公,这里原来是人民日报社旧址。有一天上夜班时,老范和我讲了一件往事,文革期间,有一次他到北京来办事,在人民日报这栋楼前的阅报栏前停留了将近两个小时,一边看报,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编辑同志: 您们好 ! 我目前在遥远的阿拉伯国家——科威特工作,参与中国石油工程集团公司总承包的集油站项目建设。尽管身处异国他乡已近三年,但仍通过不同途径去阅读来自国内的贵刊,“她”为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在工作之余,我也是一名摄影、文学爱好者,写了不少反映科威特及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国情及风情的文章,并拍摄了若干图片,以亲身的体会和第三只眼去感受这里神秘的清真寺、传统的婚礼、广袤的沙漠、浩瀚的大海等等。我很想让国内读者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去了解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伊斯兰世界,但我不知应采用什么方式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