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对非洲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对非洲政策就一直是该国争取大国地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印度调整对非洲政策,印度在非洲的活动范围超出传统的英联邦和"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并积极与非洲地区组织建立伙伴或合作关系.在印度对非洲政策的长期演变中,凸显三大特点,即把中国作为印度对非洲政策的参照对象、重点发展与支柱国家和非洲地区组织的关系,并实行"联合政策",以及在对非洲政策中重视"道义"和价值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析冷战后印度对非洲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和非洲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国际体系和非洲形势的变革,印度对于非洲的政策出现了新的趋向。印度加强了与非洲在能源、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印度试图通过加强双边合作,旨在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促成政治大国的目标实现以及巩固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3.
面临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革,印度的外交观念、外交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印度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这在对非洲关系中得到了明确体现。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援助、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支持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极大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积极借鉴印度对非洲软实力外交经验以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非洲政局总体上趋于稳定,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西方国家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纷纷调整对非政策,其关注非洲的程度较之前些年明显增加。这些在客观上有助于非洲改善国际处境,提高国际地位。但非洲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局部冲突不断,经济全球化大潮下的被边缘化,以及西方对非政策明显的局限性。非洲国家正通过集体努力解决自身问题,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洲的形势与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的形势与战略地位任卫东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非洲形势的变化,一度被冷落的非洲重又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的关注,一些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显然,非洲问题对一些大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非政策已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非洲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冷战的结束为界,对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合作与分歧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印对非政策差异、中印边界分歧和国际格局三个因素,影响了中印两国在非洲问题上的合作。发展中大国印度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非洲的合作,对于增强亚非团结与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21世纪,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一些分歧,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两国在非洲的合作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12,(6):135-152
巴西与非洲建立联系的时间较早。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巴西对非关系的态度在重视与疏远之间徘徊。2003年卢拉执掌巴西政权后,巴西出于重视国内非洲裔人的平等权益、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和追求独立外交等因素的考虑,日趋重视对非关系,并大幅调整对非政策。此举不但巩固了巴西与非洲关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而且扩大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卢拉政府的对非政策被其继任者罗塞夫总统所继承。巴西对非关系在长期演变中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对非关系受国际体系、国内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葡语非洲国家在巴西对非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在对非合作的领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曹升生 《东南亚》2012,(1):33-37
印度的非洲政策,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总体而言,各国学术界对印度的非洲政策态度和评价不一,但都拿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与之做对比,并认为对印度的对非政策的研究有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欧非关系转型——从"依附"到"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非洲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欧盟提升非洲在其外交政策议程中的地位,调整对非政策,提出将"平等的政治伙伴关系"作为欧盟非洲政策的首要目标。然而,由于欧盟长期以来对非洲居高临下,与非洲关系存在不对等性,因而根本改变对非政策模式,实现双方的真正平等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印度为了实现其“大国”梦想,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获取更大的战略利益。印度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大国外交为主轴而展开,通过积极的外交努力,印度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互利友好的双边关系,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战略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后,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这一进程而不断深化的南南合作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不断拓展在非洲的利益并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国竞逐非洲更趋激烈。国际政治环境的新特点、中非发展状态的新变化以及大国对非战略的新调整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为此,中国应该妥善应对,谋划未来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23,(4):134-155+160
印度将“印太战略”视为其“东向行动”政策的超越。虽然“东向行动”政策是印度介入印太事务的基石,但涉及非洲的“西联”与“南控”政策也很重要。换言之,非洲对印度“印太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应“东向行动”政策、助力其走向亚太并提高大国影响力,还在于实现印度深耕印度洋、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和加强人文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基于“印太战略”,莫迪政府将印非关系提升至战略层级,增加对非外交机构与资源投入,在战略议题设置上更加突出海上安全,以加强对非反恐与人道救援合作、践行支持非洲发展承诺、发挥在非海外印度人“桥梁”角色等方式,大力推动区域集体安全与经济一体化,在深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互联互通、防务后勤保障等领域合作上展示出较大的开放性。印非关系的发展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地缘与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印度在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涉非议题上的发言权,增强印度战略自信。未来,印度仍将视非洲为实现其大国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不过,受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印非间现实性问题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掣肘,印度对非政策将更趋务实与谨慎。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与西方国家悲观看待非洲不同,中国在努力与非洲国家保持传统友谊的同时,开始把扩大与非洲的经贸合作设立为对非战略调整目标,形成了一种援助与经贸结合、以援助带动经贸合作的对非新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从印非峰会看印对非政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召开的印度-非洲论坛峰会,是冷战后印度改变对非政策的重要体现。峰会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免关税优惠计划》、《印度-非洲论坛峰会德里宣言》和《印度-非洲合作框架》三个文件之中,对未来印非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90年代印度的“区域性威慑”军事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年代后,面对世界形势和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在对国家内外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的过程中,通过对冷战结束后的安全形势的分析,相应地,印度也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即由过去的为夺取南亚地区战略支配地位而推行的“地区性进攻战略”代之以“区域性威慑”军事战略。本文旨在阐述印度新的军事战略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并力日揭示这一战略的影响。一、印度军事战略调整的背景(一)90年代以来的国际形势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化,原先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地区势力的…  相似文献   

16.
印度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立场与政策选择是印度核外交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涉及印度的国家利益以及印度与其他国家关系,它还牵涉到整个国际核秩序以及国际核机制运作。1998年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待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立场与政策历经一些调整。印度对一些国际军控条约的强硬反对立场有所缓和。印度也试图在某种程度与现有国际核机制达成暂时和解。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与其他多数有核国家依然没有一致的认同,印度在是否应该承担有关防核扩散条约的义务,并承认现行的国际核机制等问题上犹豫踌躇。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波 《西亚非洲》2004,(5):29-33
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是日本对非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 ,非洲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日本调整了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进入新世纪 ,日本对非洲外交呈现出积极的态势。日本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出发 ,对非洲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评估 ,日本对非洲的政策调整主要是加强对非洲的经济援助 ,并以此为手段加强对非洲的影响 ,积极介入非洲政治 ,为日本国家利益服务。尽管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客观上有利于非洲的减贫、疾病防治、教育、环境和卫生状况的改善 ;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非洲更多地参与全球事务 ,但是日本的内政外交强烈地反映了日美基轴路线的影响 ,再加上日本对非洲外交的实用主义特性 ,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的作用仍将受到多方面制约  相似文献   

18.
“争常”失败后日本与印度的非洲政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常"失败后,日本与印度对非洲有基本的共识,即非洲国家对日、印两国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一共识,日本和印度加,强了对非洲的外交攻关,扩大了对非洲的援助,但日本和印度的非洲政策仍存在重大差异.日本主要通过经济援助方式扩大该国在非洲的影响;而印度在同非洲的交流与合作中,强调向非洲输出技术和文化等软实力的"新模式".深刻了解和认识日本与印度对非洲政策的异同,对于中国制定对非洲政策及发展中非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巴西和非洲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种族血缘奠定了巴非关系发展的基础.巴西独立后长期优先发展同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关系,非洲在其外交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起,巴西逐步就对非政策作出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将优先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和非洲的政治、经济关系全面提升,进入历史上最密切时期.巴西在对非合作中十分注意策略,有其独特之处,受到世界舆论的好评和非洲国家的欢迎,值得我国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欧盟对非洲政策中的中国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作为部分欧洲国家的前殖民地,在欧盟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欧盟积极调整对非洲政策,并将中国因素纳入欧盟发展对非洲关系的政策框架中。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欧盟、非洲和中国:走向三边对话与合作》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中、欧、非三边对话与合作的建议。这是欧盟对非洲政策的一次新调整,是对中非关系深入发展作出的一个新回应,也为中非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在此背景下,中、欧、非三边合作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