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犯罪产生的因素有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原因及贪利、逆反、侥幸、猎奇、孤僻和寻找社会归属感等心理因素是青少年网络犯罪产生的个体因素;放纵和关爱缺失的家庭氛围,过度关注应试的学校教育,社会上大量不良的网络信息和对网络的监管不力是造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形成犯罪的外在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并且社会因素是主导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因素可分为大社会环境因素、小社会环境因素等。大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中的不良因素以及刑罚的社会效应。小社会环境因素,指的是个体直接生活其中的具体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居住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宣传媒介等。大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以来,吉林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和案件数所占比重均较大,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犯罪成员的构成、犯罪意图的产生、犯罪的手段、犯罪主体的年龄、犯罪侵害的客体几个方面呈现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出特点。不良微观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毒品犯罪发展有这样一个趋势:“农村包围城市”———犯罪主体以农民为主,区域是从农村逐步向城市扩展。尽管农村毒品犯罪的基本原因大致相同,但不同地区又有其特定的因素,豫皖农村毒品犯罪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生成有其主体和环境两方面的原因。主体方面受错误的人生观、不健全的认知结构、较差的消极情绪控制能力、明显的个体矛盾性、法律意识淡薄、较低的犯罪感等因素的控制;环境方面受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了解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演进过程,对防范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街面犯罪近年来呈现高发势头,特别是犯罪主体与波及区域扩大以及危害程度加深动向已经构成城市社会和谐的严重威胁。导致街面犯罪高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转型期城乡、贫富差距等本源性问题促使,也有法律制约和警务管理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重视民生、完善制度、发展经济、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而健全法律体系、强化警务防范与打击力度,则可以压缩街面犯罪空间。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自杀性恐怖犯罪是为了达成某种政治目标或恐怖效果而经常采取的一种恐怖犯罪行为。近年来由女性直接实施自杀性恐怖犯罪的数量开始明显增多,并在犯罪主体成分、犯罪手段、犯罪形式与数量、犯罪科技化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态势。究其根源.社会地位低下是女性参与自杀性恐怖犯罪活动的基础根源,民族主义因素与宗教文化影响是其思想根源,战乱冲突境况是其外在根源,恐怖组织利用是其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谈城市“两抢一盗”犯罪的情景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情景预防是指对某些高发生率的犯罪通过改造可能诱发犯罪发生的情景来减少犯罪的犯罪预防方法。“两抢一盗”犯罪的情景因素包括:犯罪人、被害人、影响犯罪的时空因素和社会控制力度。采取减少犯罪机会、加大犯罪难度、增加犯罪成本及降低犯罪预期回报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两抢一盗”犯罪。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引起的,包括客观环境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等,其中,文化环境因素往往直接影响人的生存生活方式,并渗透到人的心理、精神等内心世界,具有相对持久性和稳定性。由此可见,文化环境与犯罪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认真研究农村不良文化环境对农民违法犯罪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所面临的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对于其原来生存的农村环境十分陌生,作为边缘和弱势人群,“环境”对他们有着特殊的含义。影响其犯罪的特殊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农民工贫困群,城市社会的歧视、排斥,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冲突,以及所居住的亚文化环境。控制住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犯罪增长势头,需要寄希望于制度革新,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对农民城市化中犯罪环境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抢劫、抢夺、盗窃、扒窃、拎包、诈骗等为内容的多发性街面犯罪,近年来呈现高发势头,特别是犯罪主体与波及区域扩大以及危害程度加深动向,令人触目惊心,已经构成城市社会和谐的严重威胁。导致街面犯罪高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转型期城乡、贫富差距等一些本源性问题促使,也有法律制约和警务管理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重视民生、完善制度、发展经济、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而健全法律体系、强化警务防范与打击力度,则可以压缩街面犯罪空间,促使不法分子放弃犯罪并走向合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城市犯罪不断增多并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走势:犯罪类型、走向更加明显;犯罪区域性、阶层性特点更加突出;犯罪特征、结构更具特色.其中,流动人口是犯罪的主体,侵财犯罪是犯罪的主要类型,地域性结伙流窜犯罪趋势明显,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高科技犯罪不断出现.对此,应该构建城市化进程中的犯罪防控体系:其一,将城市犯罪防控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其二,提高居民素质使其成为防控城市犯罪的重要因素;其三,紧抓犯罪高发区域和高发性犯罪的预防;其四,加强对各类犯罪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犯罪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女性青少年犯罪因其主体具有女性和青少年双重特征,其特殊性及持续走高的犯罪率使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而海口市作为海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重点检查城市,有其自身的代表性,通过对未成年犯管教所、少年法庭、海口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地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理清当前海南省海口市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海南省女性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鉴戒。  相似文献   

15.
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构成的 ,既有主体外因素 ,也有主体内因素。其中在主体内因素中心理上的非社会化情况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 ,产生犯罪心理是由于各个因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而产生了一种新质特性。形成犯罪心理的诸因素是一个系统 ,由母系统和子系统组成 ,系统中各因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那种把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单一因素或这几个因素简单排列都是极其错误的 ,它不能说明产生犯罪的真正原因。如研究某人发生犯罪行为时 ,就不能仅仅列出家庭因素或工作因素或经济方面等因素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16.
当前女性犯罪呈现数量上升、所占犯罪比例增加、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流动人口为主,暴力犯罪、性犯罪、毒品犯罪突出等特征。影响女性犯罪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传统道德观念弱化、自身素质较低等。抑制女性犯罪,需要加强对女性的道德、法律等教育,切实贯彻男女平等原则,加大“黄、赌、毒”的根治力度。  相似文献   

17.
诸多因素助长了“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滋生发展,其犯罪活动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类别多元化、犯罪手段公开群体化的特点。同时,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过程中存在线索摸排不深不透,多警合成不力没有形成打击合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管控不够等问题。因此,亟需通过强化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工作组织领导、加强犯罪线索摸底排查,精强侦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的专业队伍、提高侦办水平和质量,建立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的长效协同机制等策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人的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综合因素中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对青少年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后者对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的犯罪是成长中的犯罪。青少年正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上述两种因素交替变化是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基因遗传和突变特性以及激素旺盛分泌对情绪、情感、行为的影响强烈程度都大于成年人,所以,他们的犯罪往往带有生物性因素作用的本能色彩。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不应忽视这些具有不良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的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综合因素中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对青少年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后者对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的犯罪是成长中的犯罪。青少年正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上述两种因素交替变化是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基因遗传和突变特性以及激素旺盛分泌对情绪、情感、行为的影响强烈程度都大于成年人,所以,他们的犯罪往往带有生物性因素作用的本能色彩。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不应忽视这些具有不良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智能一般是指个体运用知识、经验获取信息、认识客观事物、合理思维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主观能力。侦查智能是侦查个体运用知识、经验,获取、利用犯罪关联信息,通过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参与,认知事物、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力。侦查智能的本质特征是对涉及案件有关知识的创新运用,基本内容是发现、处理犯罪关联信息;其表征是对犯罪关联信息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侦查智能的核心表征与实质;其衡量标准是认知、解决犯罪事件的速度、准确性和恰当性;其发展及制约因素是社会环境,个体的学习、实践以及“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