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记忆     
刘绍卫 《传承》2008,(13):8-13
汶川大地震强悍地改变了当下的中国记忆,灾难、苦难、悲情、无奈夹杂生命的不屈的抗争,倾国救援所焕发的人性之美,大义见证真情,大勇感动天地。在守望生命的记忆中,我们选择了坚强,在悲情中融入了反思精神和新的力量,一个震变后新中国开始挺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道德记忆是不忘来时路的积极回应和真诚表达,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客观要求。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道德理念记忆,初心与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价值追求记忆,民主与科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道德属性记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精神风范记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道德记忆的时代价值在于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相似文献   

3.
辛华 《中国减灾》2008,(4):58-58
30多年前,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废墟;30多年后,新城崛起.废墟不再。对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冰冷的历史。有关这场灾难.究竟留给今天的人们多少清晰的图像.难忘的瞬间和震撼人心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内隐形态的本质要素 ,从内和外、本质和现象、核心和核外的关系看 ,民族精神处于内在和核心的位置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联结、互相渗透 ,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总体说来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消长呈现一种正相关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精神的丧失 ,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能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则使中华民族精神沦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整合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5.
瓦莲京娜 《前沿》2003,(12):149-152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包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的事业中 ,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同世界其他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相比较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 ;精神宏阔 ,兼收并蓄 ;气岸高标 ,大义凛然的基本特征。它们表征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底蕴和基本精神 ,形成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其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7.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动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壮杰 《理论月刊》2004,(6):133-136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赖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周平 《思想战线》2018,44(2):61
党的十九大在大会的主题、 新时代的内涵、 党的历史使命、 国家发展目标等的确定上, 都使用了 “中华民族” 概念, 从而使中华民族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 这样的凸显, 既是政治决策的产物, 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据。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到, 在民族国家构建、 国家陷入深重危机、 实行改革开放并促成社会深刻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若干历史紧要关头, 中华民族问题就会被历史凸显出来, 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表明, 在中国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 作为一种社群形式的中华民族, 既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又是不可或缺的组织资源, 其形成和发展都是必然的, 并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挥着根本性的影响。 国家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 也有赖于中华民族这种社群形式的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公共事件,灾难带给人类社会巨大的破坏,包括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伤亡。自然变迁、人类活动均可引发灾难。无论是从人类文明史、国家成长史还是民族发展史来看,灾难均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可以说,灾难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过去。灾难的频发,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与此同时,在与灾难斗争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防御力、攻坚克难的应对力、革故鼎新的创新力和团结一心的凝聚力。面对灾难,中华民族必须学会于灾难中成长,能够理性认识灾难、建构灾难文化、提升应对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楠 《两岸关系》2010,(5):F0002-F0002,1
<正>世博会的承办权落户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令海内外中华儿女为之骄傲、自豪。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广大台湾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了在世博这一大舞台上纵情演绎、尽心诠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建设,即中国的国族建设,是由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而引出的一个重大命题.肇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画上了句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实质上是一套保障民族认同于国家的制度安排.民族国家构建了国族,国族又承载着民族国家的制度结构.而国族是政治构建的产物.反观中国的国族建设,“应有”与“现有”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因此,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建设.这是一项筑牢国家政治安全根基的基础性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建设,需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更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国族建设之路.其中,还必须处理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平 《思想战线》2019,45(1):56
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将国民凝聚为整体并支撑中华现代国家的中华民族,再次被凸显于历史舞台的显著位置,中华民族研究的热潮随之出现。对中华民族所进行的研究中,国家视角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华民族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今天将中华民族加以凸显的现实要求。国家视角的中华民族研究,把中华民族置于世界近代以来民族形成的宏大视野中考察,注重中华民族概念的国家属性及其伴随中华现代国家构建而形成的过程中沉淀的国家内涵,突出中华民族对于中华现代国家的支撑性,注重挖掘中华民族对于今天国家治理和发展的资源价值,将中华民族研究与今天的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这一视角的研究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各个侧面,但有一些议题在当前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静蓉 《学习与实践》2020,(10):120-131
国家记忆是一种作为社会强制力量的集体记忆或黏结记忆,它有两种生成机制:强制性"嵌入"和"诗性自觉"。"嵌入"式记忆包括强制记忆和强制遗忘,"诗性自觉"主要指诗性的思维、文学想象以及文字的延宕。经典是对国家记忆之建构过程及其结果的重要呈现。判断何为经典的标准必须依靠动态的经典形成的过程才能确立下来,在此过程中,现代民族国家和学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背景下记忆产生危机,应当处理好经典对国家记忆的形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山记忆     
麻楠楠 《中国减灾》2010,(8):F0003-F0003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地震史中最惨烈的地震之一。这次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波及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国士面积的一半,这次地震致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人,轻伤36万人。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08,(6):1-1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5月16日下午,胡锦涛视察北川中学救援现场,得知还有300名师生被埋时,他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形成了科学、进步的中华民族民族观。通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历史、民族力量、民族前途、当代国情、前进道路、立场气节、民族精神、国际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科学认识,构成了邓小平中华民族民族观的丰富内容。邓小平中华民族的民族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下简称“复兴”)。近年来,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各种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复兴”问题并加以论述,使之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一个极具感召力的重要政治口号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公方彬 《传承》2012,(19):62-63
民族精神突出文化元素,旧家精神则突出政治元素。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由一统、厚德、包容、勤俭、克己和坚韧等元素构成。美、英、德、法等西方大旧重视强调国家精神。优秀的精神理念,透出人类进步的光芒,成为人类跨进现代文明、引领世界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然而,灾难凝聚力量,灾难孕育生机,抗震救灾的过程,既是拯救生命、安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过程,也是激发和彰显民族精神的过程。抗震救灾激发民族精神的活力,彰显民族精神的内涵,展示民族精神的价值,民族精神成为战胜灾害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