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和谐之基。就业问题是和谐重庆建设的“症结点”和关键环节,是推动和谐重庆建设的“牛鼻子”。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时期要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转移就业200万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这一目标尽管任重道远,但来自开县和渝中区的这两篇报道表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扩大社会就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汪洋书记提出的“通过努力,使主城区成为全国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城市之一,使重庆成为全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好的省份之一”的要求,从而为构建和谐重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方亚丽 《当代贵州》2017,(49):24-25
贵阳市全面启动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城镇和农村有效劳动力就业率达95%,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率达100%,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11月1 6日,贵阳市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这意味着贵阳全面启动充分就业城市创建行动.贵阳市将从体系建设、经济拉动、技能提升、精准扶贫、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资金保障等7个方面入手,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今年10月公布的《贵阳市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创建目标:到2020年,城镇和农村有效劳动力就业率达95%,总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率达100%,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17,(15):42-43
“十二五”期间,利通区承担1800户9000人移民任务;“十三五”期间,承担424户165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截至目前,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380户5712人,搬迁安置“十二五”生态移民1087户4998人、劳务移民688户2804人,“十三五”劳务移民149户694人。  相似文献   

4.
叶树根  许勇 《当代贵州》2016,(49):26-27
黔东南州为实现“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7万户26.71万人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新日子,逐步过起好日子,大胆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产业、就业、培训、帮扶、服务“五个全覆盖”新途径,着力提升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陈亮 《江淮》2005,(1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对于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湖南省岳阳市就业服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致力于民生殷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就业再就业创新高,新增就业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7万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02万人;农民转移就业创新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7.
贵州速度     
《当代贵州》2012,(5):10
贵阳市城镇新增就业8.54万人 2011年贵阳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4万人,就业技能培训2.65万人。全市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75亿元,扶持45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56万人,  相似文献   

8.
8月12日,距汶川大地震3个月,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城乡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的445.4万户家庭住进活动板房和过渡安置房;地震灾区已实现异地转移就业14.6万人,实现就地就业64.2万人……  相似文献   

9.
8月12日,距汶川大地震3个月,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城乡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的445.4万户家庭住进活动板房和过渡安置房;地震灾区已实现异地转移就业14.6万人,实现就地就业64.2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的成功实现,标志着历经17年之久的三峡移民工作已全面转入后续阶段。深入推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工作,建立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长效机制,要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坚持经济发展不动摇。增强移民安稳致富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20,(8):32-33
石嘴山市是宁夏南部山区易地搬迁移民的重要迁入地,也是全区劳务移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二五”以来共搬迁安置移民12577户57303人,其中,生态移民6544户33625人,劳务移民6033户23678人(占全区劳务移民总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12月又整体接收宁夏农垦集团海燕村1705户4908人。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4,(2)
认真开展农村评“三户”活动盛川文近几年来,四川省委宣传部在全省210多个县、市农村群众中普遍开展了定期评“遵纪守法光荣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的活动。现在,全省乡以下2580多万农户中,已有71.36%的农户被评为“三户”。农民争创“三户”...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失业现象,只是程度不同、境况各异。我国是人口大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问题格外突出。在失业群中,人们发现,最困难的是“零就业”家庭,即一家数口中虽有劳动力,却无就业者,生计没有着落。失业者情况多样,如夫妻同下岗、子女未就业以及土地被征用等。对他们给以低保或失业保险,可以勉获温饱,但是难以持久,更不用说逐步改善和走向小康了。实践中也涌现了一些好经验,是以“零就业”家庭为对象,优先安排其就业,即使一户只安排一人就业,就成为“零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是窘迫的,转化为“零失业…  相似文献   

14.
记者:俞副局长,您好!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流入城镇的农民,学界通常称之为“民工”、“农民工”、“外来工”、“农村劳动力”、“外来人口”或“流动人口”等等。最近,您提出一个观点,称这些流入城镇的农民为“新移民”,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请您向本刊读者具体谈谈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个项目安置3000多名移民就业,意味着3000多个移民家庭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到今年底,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人左右。在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三碰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必然成为我国的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必然成为我国的安国之策。  相似文献   

17.
2021年1月至11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3.42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1万人; 全省就业帮扶车间(基地)2239个,累计吸纳就业25.04万人; 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点)755个,累计促进就业21.22万人次; 截至10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335.6万人,外出务工规模高于...  相似文献   

18.
《党建》1995,(12)
评“三户”促农民素质提高中共崇州市委员会我市是成都市辖区内的一个县级市。按照农村两个文明的发展水平,我们用“双文明户”的条件要求富裕户;用“五好家庭户”条件要求温饱户;用“遵纪守法户”条件要求一般农户,从而形成了“三户”评选制度,以提高农户两个文明建...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到1999年9月底,四川省国有及城镇其他企业新增下岗职工达到了32.8万人,加上去年结转的各类企业下岗职工43.6万人和四季度新增的下岗职工,预计全年下岗职工总量将达到80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城镇的50万失业人员,以及约2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员军人和“农转非”机械增长人员,全年全省城镇就业和再就业的总人数达到150万人左右,将形成建国以来四川省城镇的第三次就业高峰期。此外,四川省农村还有1200万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1998年,四川省城镇失业率高达8.84%,比属于能够承受范围8%高出0.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襄樊市地处鄂西北汉水中游,历史上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全国20个地市级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取得明显实效。2006年,全市建成通村公路1200多公里;6.1万人告别高氟水、苦咸水;107个示范村制订了村庄整治规划,“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有序推进;新增户用沼气7063户,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到5个县(市),参合农民达到170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多人,新增转移劳动力11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