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通过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了政治进步与社会善治。由于这种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始终无法改变地方政府主导的传统治理体系,地方政府创新陷入了"内卷化"困境。推进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应该成为新时期地方政府创新的趋向,具体包括创新地方政府治理制度、健全地方政府和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治理机制、发展有效民主和践行法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是近几年来学界、政府与公众议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为什么要进行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球化带来规制变化,推动民族国家以及地区构建更具竞争性、适应性与应变能力的治理制度;二是公共治理理念变化推动各国政府改革陈旧的治理制度与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公共治理转变与制度创新都是从基层开始的,地方政府在治理转变过程中居于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横琴新区祉会治理模式创新的原则构想必须符合《横琴开发总体规划》,符合横琴社会发展实际。要以政府管理创新引领横琴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并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维度进行横琴新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策略设计。横琴新区要借鉴港澳优势制度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社会治理模式,充分体现区域治理的互补性和包容性,以引领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4.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深刻理解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关系,全面把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助力创新社会治理面临的诸多难题,明晰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购买服务制度,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助力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的治安治理实践客观上存在着警察失效、市场失效的问题,基层社区参与治安治理并与政府、市场等主体良性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这种治安治理结构的确立需要社会资本理论的支撑。社会信任是政府治理的支撑点,规范的建立是保障治安治理有序的前提,基层社区参与网络的建立有利于治安治理行为的优化。通过改革优化政府机构、完善立法、发展市场化治安组织和加强社区建设,可以为治安治理效果的提升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生态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探寻解决之道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危机原初肇事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反生态制度。快速发展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使生态危机蔓延。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遇到多重叠加性困难。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从根本上讲要走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新模式,具体包括:制度改革为根本,即厘清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市场完善是重点,即合理规范逐利边界,健全市场运行秩序;公民参与为依托,即培育环保意识与责任,共享美丽中国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着各个传统行业,也对政府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部门要树立开放、共享和服务的治理理念,要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治理效率,要改革政府机构和职能适应"互联网+政务"的发展需要,要开发促进"互联网+"各项公共服务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政府治理创新,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本质上是制度文本转化为治理实践的过程,由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这三重维度所建构的制度分析框架也因此成为理解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重要视角。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三者间的耦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创新实践的呈现样态,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效能的实现。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偏离制度预期且在实践场域未能达到治理效能的一个可能性解释是,上级政府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时,忽视了制度创新是一个集制度设置、运行与变迁的综合过程,从而导致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之间的结构性脱嵌,使得制度悬浮于基层治理场域并进一步造成制度文本与治理实践的差距。为避免制度悬浮,推进政策文本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应当注重制度创新的完整性、回应性、协调性与有效性,使制度建设整体上处于均衡状态,从而推进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企业)被公认为当今社会治理的"三大支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社会组织发展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社会组织改革,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发育,成为推进社会建设与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政府治理模式机制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谐社会是政府治理创新的基本目标。建设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融洽,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宝鸡,亟需推动政府治理机制、模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只有科学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重视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治理体系的三大主体中,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无疑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没有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或建立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化,以及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的系统和和现代化。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涉及政府的机构、人员、行为、观念、组织、制度以及技术等各个层面。其中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符合现代文明的基本原则、价值理念和制度规范,那么技术层面的现代化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特殊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促成了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的建立,管制型政府也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型国家治理模式和管理型政府逐步取而代之,但其存在诸如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权力监督,缺乏利益调节机制,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保护等问题,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已是势所必然、迫在眉睫,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法治型国家治理模式与服务型政府,以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创新是当代中国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中部地区三种不同持续类型的地方政府创新案例为分析对象,建构"政府—制度—社会"分析框架,创新"深化发展"是政府嵌入、制度优化和社会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原地踏步"是政府积极动员、制度逃避和社会依附的原因;创新"动力衰竭"源于政府脱耦、制度困境及社会脱嵌。只有建立政府行动机制、制度改进机制和社会反馈机制,地方政府创新才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政府·市场·学术: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市场与学术是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三种动力机制.要根本解决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所存在的症结,就必须以治理理念为指引,改变政府主导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协调与整合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及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政府职能转变蕴含着理论与过程双重逻辑。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方式的变革直接关乎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而兼顾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政府职能转变,天然地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口。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遵循着"国家职能—政府职能—政府职责—职责体系"的过程逻辑。这两种逻辑在改革内容和发展脉络上具有内在关联,并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场域中。基于此,下一步改革应当聚焦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把握三项原则:一是要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均衡中调整职能边界;二是要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工具的应用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三是要打破自发形成的职责结构模式,推动职责体系重塑。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既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完善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第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国家治理功能。社会保障体系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社会保障治理自身体系的完善。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谋划社会保障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法治保障、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第二,深化社会服务供给体制改革,提升社会服务效率和公平性。一是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构建体现社会服务技术人员特点的薪酬制度;二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建立竞争性公共资源配置机制;三是积极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努力开创社会服务社会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善治视角下我国政府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自从兴起以来 ,就被迅速发展并以善治为目标取向。围绕善治这一总方向 ,我国政府要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角色的创新。在管理理念创新方面 ,我国政府要确立下列理念 :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 ,政府不是公共管理的唯一权力中心 ,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好合作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 ,要重理二者的关系 ,并充分发挥自组织的作用 ;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 ,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和公民的参与管理以及管理民主化。在管理角色方面 ,我国政府应实现如下创新 :有限政府角色、有效政府角色、服务政府角色、民主政府角色。  相似文献   

18.
摘要:国家善治理念推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政府行政向有效、有限、分权、透明政府转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框架中,合理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维系良好的秩序生态。国家审计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与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国家审计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用新思路、新视角、新办法创造性地参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审计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赖于一个发育完善的公民社会和一个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在和谐社会的意境中,社会管理将更多地向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化;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管理由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管理主体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分野将被社会各参与要素的共同治理所替代,公共利益将成为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观。这就必然要求以公共利益为核心推进政府治理创新,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市场治理创新,在社会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社会治理,要在法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的关系,建立和发展广泛的公共责任机制,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公正和效率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键是要淡化政府在国有资产运营中的行政干预。为此,我国必须设立国有资产管理专司机构,正确界定国有资产的历史使命,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发挥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的作用,从而使国有企业改革摆脱困境,真正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