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有部门领导同志在布置工作时说,雇工8人以上者是私营企业主,雇工7人以下者是个体户,这是马克思定的标准。随后不久,有多个文件规定个体经济的标准,一般是一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请一至两个帮手,技术性较强的可以带两三个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这样两个帮手加5个学徒,最多7人,正好与上述同志所说的雇工标准相同。这就是后来一段长时期里,在一些人的认识和在工商管理中,把是否达到雇工8人作为划分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标准的来由。 其实这不是马克思定的标准,而是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九章论述的明显误解。马克思是在详细解释一个人既自己劳动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的雇工经营是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出现的。到一九八二年底,全市农村雇工的人数为一千一百人,今年以来,无论从雇工单位,雇工人数上,还是从经营的规模、行业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截止一九八三年七月底南郊、清徐、古交、阳曲四个县区统计,雇工单位已有五百五十四个,雇工人数已达五千零六十六人,在雇用人员中,技工四百九十一人,劳力工四千五百七十五人。据南郊区委农工部对全区七十个雇工单位,二千五百二十二个雇工的情况分析,在七十个雇工单位中,属于承包集体项目后雇工经营的十一个,占百分之十五点七一;个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雇工概念一种意见认为,雇工实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体现为劳动力和资本的对立。所谓雇工就意味着剥削。没有剥削的雇工是不存在的。雇工经营是以谋取占有他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在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和产品的分配上也是不平等的。另一种意见认为,雇工是一种以工资形式支付劳动报酬的经济关系。雇工和剥削是两个不同概念,雇工只是为剥削创造条件,有的雇工并不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雇工产生剥削的可能性更是大大地缩小了。  相似文献   

4.
马永辉 《党史纵横》2004,(12):11-12
雇工这个问题,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大问题.在我党历史上,关于雇工问题有两次大范围的争论,一次是建国初期关于"党员雇工"问题的争论;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个体、私营经济中雇工问题的争论.与邓小平直接相关的雇工问题的争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这一次.邓小平在关键时候的几次表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8,(12):36-37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的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其经营规模日渐扩大。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他们逐渐突破了国家规定的雇工8人的限额,成为事实上的私营企业。雇工现象在各地的出现,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雇工问题一时间成为思想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雇工概念一种意见认为,雇工实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体现为劳动力和资本的对立。所谓雇工就意味着剥削。没有剥削的雇工是不存在的。雇工经营是以谋取占有他人所创  相似文献   

7.
雇工现象的出现,是我们党在改革初期遇到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它一时间成为思想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其经营规模日渐扩大,并逐渐突破国家规定的雇工8人的限额,成为事实上的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保定。其父冯有茂是位泥水匠,为逃避兵役来到一个偏僻村落为地主当雇工。地主家有两个少爷,老地主为了光耀门第,请来一位武艺人教儿子练武。冯有茂天生好学,常去武场讨教两手。考期到了,老地主叫冯有茂带两个少爷前去应考,结果,两个少爷连射三箭无一中的。这时,冯有茂冒昧上前试手,竞连中三元,从而考取武庠,继而投身淮军。  相似文献   

9.
关于雇工问题争论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党历史上,关于雇工问题有两次大范围的争论,一次是建国初期关于"党员雇工"问题的争论,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个体、私营经济中雇工问题的争论.对雇工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际反映了人们分析问题的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经历了阶级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和法律分析法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古边 《新湘评论》2004,(2):5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为民 《支部生活》2008,(2):36-36
《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12.
柔然 《党的建设》2008,(3):56-57
"雇工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的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经营规模日渐扩大,个体经营者逐渐突破了国家规定的雇工8人的限额,成为私营企业主。同时,雇工现象在各地的出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雇工摔伤,责任应由谁负?对此,新疆车排子垦区法院在近日前审理的一起雇工受害赔偿纠纷案中有说法。2006年4月7日,个体老板王某安排雇工余某替自己再找几位雇工搬运石料。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5,(22):19-19
马少林.回族,1905年出生于中宁县彰恩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八九岁便给人放牧.十三四岁时父亲积劳成疾.他为了父母和两个弟弟糊口.长期给人当雇工.20岁时被抓去当兵。5年后回彰恩招亲成婚.以打短工.扛长工谋生。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党员雇工于国家、社会有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完全符合生产力标准。”我以为,这是一种把共产党员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对立起来的观点。它关系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也涉及到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课题,很值得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6.
再试一次     
朱吉红 《党课》2014,(22):84-85
奥里森·马登,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他是个孤儿,生于贫穷家庭,家居深山老林,3岁丧母,7岁丧父。为了活下去,8岁时就开始给人当雇工,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4小时,但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没有亲情的关爱,没有同龄的朋友,不但要遭受主人的责骂和皮鞭,还要忍受雇主家孩子的嘲弄和虐待。他先后更换过五个主人,但情况没有什么好转。  相似文献   

17.
石阡万寿宫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7,(24):51-51
贵州是一个移民省,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移民。如果说明代的移民主要是“屯民”为主的话,那么,清代则是称之为“客民”的移民居多。由于“先入为主”的缘故,先来的移民已成“土著”,便把新来的人称之为“客”。“客民”是因经济原因迁来的自由移民.他们是来贵州经商、做手艺、当雇工或购田置产的.大都居住城镇。这些“在异乡作异客”的人.零星迁来,人地生疏,  相似文献   

18.
农八师一五○团工程连泥瓦工出身的王玉霞自成为“十六大宣讲团”成员后,真是对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响在外咧。她靠勤劳的双手,2002年挣了20.5万元钱,引得众人惊奇、羡慕,刮目相看。 王玉霞有一个拥有555亩耕地,机井、农机具配套齐全的家庭农场,有一个拥有20头马鹿、圈舍配备完善的养鹿场,还拥有一个100只生产母羊的羔羊繁育场,总资产达61万元。自1997年以来,5年累计创收52.5万元,她常年雇工5人,农忙时最多雇工68人,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板。 1995年以前,她一直是工程连的泥瓦工,掂瓦刀、抹  相似文献   

19.
新知     
《当代党员》2011,(9):2-3
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重庆于2010年6月在全国率先提出“微企”概念,将其定义为雇工(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十万元及以下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做人与做官     
有人说,做人有“做人之本”,当官有“当官之道”,二者不是一回事。其实,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做人”与“做官”是统一的。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当然,好人不一定能当个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好人。 好人的标准不是严格统一的,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心地善良是好人,为人正派是好A,乐于助人是好人……。毛泽东同志有一段著名论述,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应该是共产党人做人的基本标准。 “官”是什么?“官”首先是人。党和人民给与他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