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丹梅  郭普璞 《学理论》2008,(20):68-69
我国流浪乞讨群体于当代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解决大量充斥社会生活中的流浪乞讨现象,应先从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层面入手,即:确立身份认定标准,向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救助;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区分救助政策相关者的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3)
近几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问题已被人们广泛关注和讨论。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原先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国家在人权保障上的进步。然而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流浪乞讨问题十分复杂。试通过分析救助管理制度在现实中的运行困境,探寻改进完善这一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流浪乞讨救助发展史是救助理念的演进史,是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的改革史。随着流浪乞讨形成原因和群体特征的变化,“关爱型”救助理念与体系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出现救助对象界定不清、救助主体赋权不足、救助标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将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从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救助标准、推进社会化进程及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构建“权益型”救助治理体系,推动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向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是政府的良心工程,然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目前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的阶段。存在救助对象范围不明确身份难甄别、权利义务失衡违规违法行为增多、救助经费短缺导致日常工作难维持、后续安置滞后引起循环救助、流浪乞讨儿童救助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对10个"救助站"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在分类管理、责罚落实、绩效拨款、服务提升、流浪儿童的重点救助等方面着力,从而将这项良心工程变成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近半数美国城市对流浪乞讨行为进行了相当严厉的立法管制。管制措施包括设置"禁讨区"、禁止"侵犯性乞讨"以及禁止占用城市的公共场所等。但关于是否应对流浪乞讨行为进行立法管制,美国国内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议。本文分析了美国城市限制流浪乞讨行为的举措及其对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建立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建立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贫富差距,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是在现代社会救助价值理念的指导下.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害性社会救助为主体,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重点,以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造一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就必须重构社会救助的现代价值理念,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加快社会救助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实现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健全社会救助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陈敏 《瞭望》2004,(29)
收容遣送改为救助后,痴呆傻、精神病人成了最头疼的救助对象,也是救助站最感困惑的事情。 国务院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代之以《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流浪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生活状态。 重庆市万州区救助管理站站长黄仲清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新政策出台后,各地的收容遣送站都更名为救助管理站,强制收容遣送职能变成个人自愿求助、政府无偿援助。这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来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流浪精神病人问题日益引起重视,同时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政策法律不完善、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救助经费不足、预防及出口无法落实等。针对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提出相关看法如下:从国家层面,完善法律政策,将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从社会层面,建立权责明晰的社会救助体系;从医院层面,加强救助管理能力建设,重视住院流浪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坚持源头治理和彻底治理,创新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新思路,重点解决好流浪精神病人的预防和出口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3)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在西方福利国家福利多元化、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大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尤为必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该在救助服务的三大阶段,搭建服务参与平台,使企业、社区、志愿者、非营利组织等服务主体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救助服务的过程中,构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叶思含 《学理论》2013,(20):58-60
自2003年开始,我国加快了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对流浪儿童福利和救助政策的现状进行探究,力图找出当前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探求有效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途径如下:加强流浪儿童的预防工作,减少流浪儿童每年增加的幅度;完善救助政策,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转变救助方式;社会各界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邢佳佳  马永方 《学理论》2015,(4):125-126
近年来,有关流浪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了解现阶段我国流浪儿童的基本发展状况,探讨流浪儿童问题出现的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及个人原因。从社会工作视角的出发,分析当前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将社会工作人性化的救助方法引入到流浪儿童救助领域,促使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本文初步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分析探讨提出可行的建议与对策,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实践中,这些意见和对策可以得以应用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确立的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至今暴露出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现行立法忽视了法理学中"权利(权力)和义务的平衡原则"在救助制度中的适用。根据该项原则,在行政救助法律关系中,不能片面强调救助主体的职责履行而漠视救助主体的权力享有,不能片面强调受助对象的权利享有而忽视了受助对象义务的履行,应增设救助主体必要的管理权力以及受助对象违反义务规定的法律责任和被救助主体权利被侵犯后的司法救济权利,以此平衡各方权利(权力)和义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良性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确立的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至今暴露出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现行立法忽视了法理学中"权利(权力)和义务的平衡原则"在救助制度中的适用.根据该项原则,在行政救助法律关系中,不能片面强调救助主体的职责履行而漠视救助主体的权力享有,不能片面强调受助对象的权利享有而忽视了受助对象义务的履行,应增设救助主体必要的管理权力以及受助对象违反义务规定的法律责任和被救助主体权利被侵犯后的司法救济权利,以此平衡各方权利(权力)和义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良性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
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整体上迅速推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而伴随日益增多的外出务工和城乡流动出现的大量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给我国的救助管理机构带来了诸多困境与挑战。立足当前苏州市救助站的现实,探求我国救助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一是制定详细实施细则;二是扩大救助对象;三是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四是推广社会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不能让流浪乞讨儿童成为违法犯罪后备军“直到现在,一看到穿制服的人,我还有拔腿就跑的冲动”,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李玉平,六七岁时曾有过三次乞讨经历,那时留下的心理阴影,到现在也没有消除。更多没有李玉平那样幸运的流浪乞讨儿童,散布在我国各个城市的角落里。《瞭望》新闻周刊最近调查发现,许多流浪乞讨儿童因为特殊的成长经历,基本价值观破碎,精神上有趋于不健康的倾向:不诚实守信,缺乏爱心和同情心,没有法制观念。专家认为,如果不及早对流浪乞讨儿童进行社会干预、心理干预,这些“问题儿童”长大后,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敏 《理论探索》2004,(6):125-126
流浪乞讨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用法律加以规制实属必要。但是 ,目前出台的有关法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缺陷 ,在理论上没有充分考量权利冲突及权利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而已颁布的救助管理办法在实践上还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 ,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1)
流浪儿童群体自出现至今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结合社会工作的实质对流浪儿童救助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从社会、社区、家庭方面来解决流浪儿童救助问题,为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4)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建设快速推进,然而,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碎片化、城乡救助标准差距逐年增大、信息化建设不全面等方面问题。做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培训与宣传,整合制度,实现城乡救助一体化,完善配套法规,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做实家计调查工作,选用专业社会救助工作者从事社会救助工作,是保证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民生、社会稳定与和谐。自中国进入全面转型以来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儿童应该是社会一切福祉的最先享受者,一切灾难的最后蒙受者。目前,我国的流浪儿童数量庞大,生存状况恶劣,基本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现状和实践来看,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严重滞后,救助机制尚不健全。为此,迫切需要围绕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机制、法律保障机制、早期干预机制和多元化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