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各地人民法院认真学习贯彻民事诉讼法,积极改进民事审判方式,促进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的提高,推动了民事审判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法院实行民事审判规范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的经验可资借鉴。 民事审判规范化,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出强化公开审判方式,全面规范审判活动,严格按法定程  相似文献   

2.
民事审判的规范化就是依照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规律,一定的内容、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方式审理解决各种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是民事审判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各种案件都是在庭审中通过调查、质证、辩论来弄清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然后确定解决方式和内容的。因此,庭审不仅仅是审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也是审判工作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反映点。张家口市桥西区法院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在  相似文献   

3.
“实行民事审判规范化,是对民事诉讼法各项原则、制度的具体落实,也是正确执行民事诉讼法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新时期的民事审判工作,严格执法,依法办案,具有积极的意  相似文献   

4.
于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2,(27):118-119
随着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的认知在在加强,对公共事务及社会事务的参与感也随之加强,民众要求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的意愿也越发迫切.司法权作为公共权力的一种,成为了社会公众对之进行监督的重要对象.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了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社会公众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和关注的重要媒介.民事案件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媒体对案件的审理过程及审判结果有着极大的兴趣.媒体报道与民事审判就本质来讲,其价值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追求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的实现,所以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事审判,对审判过程的透明性及审判结果的公正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媒体审判自身具有的特定及运作方式,加之对大众媒体监督司法审判的立法缺失,实践中媒体在司法活动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审判公正与中立.本文从媒体报道与民事审判的关系及媒体审判的功能方面,进行进一步阐述,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浅谈民事审判时限张明杰民事审限,是民事经济案件自立案到审结的法定最长时间限制。我国民事诉讼法之所以明确、具体地规定审限,其立法意图在于提高办案效率,减少经年积案,解决讼累和当事人告状难等问题,以促使人民法院及时行使审判权,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7.
8.
从民事审判权谈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剑锋 《法学家》2000,(6):77-82
民事审判权,是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通过审理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②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基本权力之一部.从形式上讲,它源于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管理国民和治理社会的一种权力.而在现代民主国家,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权力来自于民众,即任何国家权力,都来源于国民的权利.国家权力设定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国民权利,权力是保障权利实现的手段,③作为国家基本权力之一部的民事审判权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从本质上讲,民事审判权是服务于当事人诉权的一种权力,是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民事审判对象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民事审判对象的讨论一直受囿于新旧诉讼标的之理论框架。旧诉讼标的理论以案件所涉法律关系为审判对象,新诉讼标的理论则以原告的诉之声明为审判对象,法律关系和诉之声明自然而然地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焦点。相形之下,几乎没有人注意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事纠纷案件数量持续迅猛增长,有些人民法院的审判流程管理严重失控,这不仅对原本十分匮乏的民事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了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目标的实现。尽管一些法院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大部分的举措仍停留在以审限监督为核心的机械管理层面。笔者将从基层法院和  相似文献   

11.
张茂丰 《法制与社会》2011,(23):108-109
民事审判合法公正建立在程序公正、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上,同时还与司法环境、审判机制密切相联系。我国当前包括民事审判工作在内的整体司法公信力并不高,如何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保障民事案件当事人的各项权利,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民庭于1992年11月在北京就审理民亭案件中有关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和侵犯死者名誉权纠纷等问题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地区从事民事审判的同志、法学界在京的部分民法、婚姻法专家和中央有关单位的代表共30余人。会上,大家对最高法院民庭草拟的上述几个问题的征求意见稿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探讨,发表了许多赋有新意的见解。特简要综述如下,供读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清代民事审判依据学界观点颇多,本文主要分析两派代表性观点,在其基础上考察情理法的内涵,通过案例和实证分析来考察二者关系,从而最终得出情理和法皆为司法裁判依据,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导致了两派学者观点的对立,两派学者实质上是无分歧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人少案多的矛盾日趋尖锐。改革审判方式,提高审判效率是公认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改革审判方式应当在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审判作风,变革落后的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审理环节,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立足判决,推行直接开庭的审理方式以前,我国的民事审判工作一直强调“调解为主”、“着重调解”,片面追求调解率。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纠纷都是通过调解解决的,但是调解也有它的弊端和局限性。调解的主动权被当事人所操纵,体现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审判机关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正从传统的模式步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全国各法院都在积极推进以突出公开审判和强调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举证、质证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的改革。一言以蔽之,即实行直接开庭的审判方式。在此,笔者就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谈谈  相似文献   

16.
“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十六字民事审判工作方针,是我国多年来民事审判经验的总结。“调解为主”的原则,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民事审判工作发挥了指导性的作  相似文献   

17.
18.
质证制度是民事诉讼开庭审理阶段的重要组成,对查清案情、认定案件事实是非常重要的,弄清质证的概念、构成要素及通过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质证的范围和方式比较,提出我国质证程序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审判的公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有违民事审判公正性的情形笔者认为,实践中,只要做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高效和为民,也就实现了社会公众所期盼的司法公正。近年来,全国法院通过开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官素质以及“公正与效率”、“司法为民”等各种专项教育活动,案件质量和效率已大大提高。从全国性的执法大检查和各地法院经常开展的案件质量评查来看,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反映司法不公的问题查实下来绝大多数是程序上存在遗漏和偏差,真正因实体不公导致错判的很少。而程序不公正的问题又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公开审判未能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改革某些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已势在必行。一、某些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之弊端1.执法严肃性不够民事审判工作中影响执法严肃性的习惯做法主要有:一、法院包办调查取证,诉讼当事人坐享其成,把那些本应由原、被告承担的举证责任和费用转嫁给国家,加大了法院审判人员的工作量;二、法官轻视庭审,偏重案卷材料,先入为主,带观点开庭,影响了法官的公正形象。法官不是在法庭上通过举证、质证、辨论来了解案件事实,辨别是非,而是将事先由法官查证的材料拿到法庭上去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