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3年12月中央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03年中央财政用于“两个确保”和低保的资金达700亿元,2004年中央财政资金仍将向社会保障倾斜。  相似文献   

2.
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现在达到的这个小康生活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离全面小康,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仅就城乡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平衡看,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扩大。据统计,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7:1(以农村为1),1992年为2.33:1,2000年为2.79:1,2001年为2.90:1,2002年则进一步扩大为3.11:1。如果把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和各种优惠折算成…  相似文献   

3.
小康社会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而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标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是我们党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它能够极…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要把握十六大报告的主题与精髓,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发展与法治的关系;严格履行职责与服务的关系;严格执法与体现社会效果的关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政治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政冶文明,就没有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宗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相协调,一直是宗教人土和有关社会人士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宗教法律和基本政策,宗教内部积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要求,具备了协调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实践证明,宗教能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也有不利社会稳定的一面,要保持长期协调合作下去,需改变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的认识,创造条件,团结教育信教人员,促进宗教改革,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社区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着重分析了发展城市社区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分别阐述了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基层社区民主、加强社区党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农村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必要性,旨在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小康社会为内容作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和保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到2000年,我们…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20世纪末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国防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发展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理解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和保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强参政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参政党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工作着力点;坚持全面提高成员素质,培养骨干队伍。同时,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明显提高。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团结中华民族的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十六大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的位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需求和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文章具体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它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坚持保护环境,促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十一五规划”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目的出发所制定的重要方略之一,为解决“资源瓶颈”问题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环境问题成为世…  相似文献   

17.
由张春光等同志撰写、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评价体系研究》一书,着力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现实课题,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有开拓性、创新性的研究,写出了一部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8.
农民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当前使农民致富的根本条件;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涵盖了妇女发展纲要的主要目标,妇女参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又可以为妇女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为妇女参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的妇女参政状况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可行性对策以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青年干部素质过硬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