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宏远 《证据科学》2000,7(3):132-133
广泛软组织挫伤导致死亡的案例,一般多发生在刑讯逼供、非法拘禁和监所内的暴力案件中,死亡机制主要为创伤性休克、挤压综合征、继发感染等.对于损伤时间的判定,简单可靠的方法是根据皮肤的颜色变化[1].本文通过对4例死于大面积软组织挫伤的案例的皮下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描述不同时段血栓组织结构,印证挫伤部位容易形成血栓的观点[2],分析血栓形成的机理,以及对补充推断损伤时间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静  王晔  幸宇  刘敏 《证据科学》2004,11(4):282-28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保险公司的直接请求权,从而缓解了患者在请求赔偿方面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通过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1983—2001年尸检检出的127例各种原因所致的SAH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类SAH案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高峰年龄为21~40岁。按SAH常见特征可分为外伤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血管粥样硬化、中毒、伴发于心脏疾患、其他等八类。其中,外伤性与脑血管畸形最为多见。外伤性SAH与脑血管畸形出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11~50岁,脑血管粥样硬化出血仅见于50岁以上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并不多见,见于11~50岁。以SAH为死亡原因者,32例,占25%,多见于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破裂,出血部位多见于脑底及小脑天幕以下。大多数SAH,出血部位多见于大脑表面,较为局限,出血量较少,非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多数SAH并非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SAH死亡者,其死亡性质多属自然死亡。  相似文献   

3.
1案例资料 米某,男,48岁。某日酒后与他人发生争执,被人用木凳打击头部致伤,后爬倒在小桌上,昏迷不醒,45min内送往医院已死亡。尸检见:右枕项部有一8cm×7.5cm的青紫肿胀区,其中心有3cm×0.8cm表皮剥脱,左顶部有一3.5cm×3.5cm类圆形青紫肿胀区,  相似文献   

4.
眼眶内侧壁骨折是间接外力造成眼眶骨破裂,眶缘完整,眶内薄弱处裂开,形成软组织嵌顿疝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本文作者在法医学实践工作中,遇到63例外伤致眼眶内侧壁骨折案例,现将对其进行的法医学鉴定的资料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63例伤者中左侧57例(90.5%),右侧6例(9.5%)。男性51例(81%),女性12例(19%);年龄以21~40岁为多,共55例(87.3%);20岁以下3例(4.8%),41岁以上5例(9.9%)。63例伤者在近期均有眼部受钝性暴力损伤史、不同程度的眼睑裂伤、挫伤或擦伤,以及眼睑皮下积气和点片状球结膜出血。拳击致伤46例,车祸为10例,其他钝器损伤为7例。…  相似文献   

5.
在临案法医鉴定过程中 ,由于诊断水平的不同 ,对轻、重伤标准的理解以及鉴定时机把握的差异 ,鉴定思路的正误等诸多因素 ,往往会导致同一损伤而出现不同的鉴定结论。这势必造成鉴定部门相互之间扯皮 ,当事人反复缠诉 ,给审判工作带来许多不应有的压力。笔者从本地区近几年来各类案件鉴定情况统计分析 ,差异率约在 4%左右。一般资料经总结统计 1995年以来复核各类案件共 10 2 2件 ,维持原鉴定结论 974件 ,改变结论 48件 ,其中轻伤改重伤 4件 ,轻微伤改轻伤 8件 ,重伤改轻伤 8件 ,轻伤改为轻微伤10件 ,改变伤残等级鉴定结论 18件 ,见表 1。表 …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王某,男,26岁.某年5月29日20时,与他人饮酒后,在酒馆门口与其他一伙人发生争执并厮打在一起,王某被一拳击中颜面左侧后倒地昏迷,"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1.2尸体检验 左颊部可见皮下出血.口唇可见破损、出血.胸背部可见皮下出血.全脑重1380g,脑组织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以脑底部及大脑两侧为重,脑干周围可见血肿包绕.脑底前交通动脉瘤.仔细检查脑底动脉环及其分支,可见脑底动脉环前交通动脉瘤,瘤壁完好、无破裂,血管注水试验见大脑后动脉交通支破裂.项部右侧深层肌组织可见出血,寰椎、枢椎旁肌组织出血.颈椎未见骨折.打开脊髓腔,颈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切面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1案例1.1案情摘要 余某,男,31岁。2011年3月9日,因“外伤性脾破裂”至某县医院急诊行“脾切除术”。术后1个月,余某因“腹痛、腹胀2d”再次入住该县医院,诊断为“腹痛待查,不完全性肠梗阻”,予行对症治疗2d后出院。数日后,余某在外院确诊为“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管腔内血栓形成”,予行“门静脉间接置管溶栓术”等治疗。现余某认为该县医院在对其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故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相似文献   

8.
徐绍伟 《法医学杂志》1996,12(2):87-87,89
对95例伤害案件出现不同鉴定结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择的鉴定时间不同是导致鉴定结论不同的主要原因(占42.1%)。鉴定机构多,人员分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鉴定标准不严密、不完善、临床检查诊断均可对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起干扰作用。提出解决措施:改革现行体制成立独立的鉴定机构,制定活体损伤鉴定程序,建立法医专门诊室.  相似文献   

9.
在临案法医鉴定过程中,由于诊断水平的不同,对轻、重伤标准的理解以及鉴定时机把握的差异,鉴定思路的正误等诸多因素,往往会导致同一损伤而出现不同的鉴定结论。这势必造成鉴定部门相互之间扯皮,当事人反复缠诉,给审判工作带来许多不应有的压力。笔者从本地区近几年来各类案件鉴定情况统计分析,差异率约在4%左右。  相似文献   

10.
吴新明  张玉华 《证据科学》2001,8(3):159-161
当前在涉及人身损害的案件中,重复进行法医鉴定的情况呈明显增多趋势,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为此,作者对重复法医鉴定的案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对将造成重复法医鉴定案件增多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致猝死的病理变化。方法排除外伤、中毒及疾病所致死亡,收集26例不明原因猝死者心脏,采用作者创建的心脏传导系统取材法,常规切片、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26例中见心传导系统有发育不全、结构异常、细胞或组织结构移位和窦房结纤维垫等病变,9例同时具有2~3种类型。16~30岁共21例,占全部样本的80.8%。结论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可能是不明原因青壮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致死性心脏压塞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完成的38例心脏压塞致死案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致死性心脏压塞好发于男性(71.1%),平均年龄44岁;直接死因血性积液34例,非血性4例;根本死因以疾病多见(73.7%),主要为夹层动脉瘤、冠心病、恶性肿瘤;发病12小时内死亡占75%;涉及医疗行为30例(78.9%),26例无医疗过错(86.7%);疾病致死案件涉及伤病关系15例(39.5%)。结论掌握致死性心脏压塞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鉴定路径是准确完成该类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案例的病因、诱发因素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以期为心源性猝死案件的法医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法医病理检案中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对其年龄、性别、死亡时间、死因、诱因及场所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中男性多于女性,18~45岁发病最多;病因包括冠心病(129例),心肌病(78例),心肌炎(36例)等;应激为SCD最常见的诱发因素(157例)。结论 1应激和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了要进行系统的尸检及病理学检查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死亡时间、死亡经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明确死因。  相似文献   

14.
法医病理司法鉴定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医病理司法鉴定在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保险理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鉴定工作实践,总结出法医病理司法鉴定纠纷产生的各种原因,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第107号令《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17条规定,在进行司法鉴定前必须签署司法鉴定协议书的实施情况,同时借鉴医疗活动中知情同意的做法,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法医病理司法鉴定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性猝死(SCD)的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和诱因等。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97例心性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7例SCD患者中,冠心痛猝死38例,心肌炎23例,心肌痛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肺栓塞4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由于猝死的因素繁多,因此对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签定结论。  相似文献   

16.
To find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age identification upon age-related pulp cavity narrowing, the mesiodistal diameters of the cervical pulp chamber, the middle and terminal parts of the root canal of the pulp cavity of 620 incisors were measured on radiographs taken in situ in 80 Chinese aged from 15 to 80. It was shown that the three mesiodistal diameter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age (-0.4233 ≤ r ≥ -0.8465) in all incisors, but the narrowing velocity of the cervical pulp chamber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oot canal in the maxillary incisors (b = -0.02 mm) was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mandibular incisors (b = -0.01 mm). Accordingly, a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ages as a function of any one of the three mesiodistal diameters of the pulp cavity was deduced, which would be useful for age identification in forensic medicine or archaeology.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23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探讨血栓的演变过程及外伤等邻近事件与PTE猝死的因果关系判定方法。方法对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98—2008年23例PTE猝死案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TE猝死合并外伤、手术、制动等危险因素,其中外伤12例,手术21例;院内发生22例,以伤后住院时间1~2周及术后1周多见。PTE中17例为反复性栓子栓塞,余为一次性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16例,左侧多见。结论明确栓子的来源、外伤及外科手术等邻近事件对于确定PTE猝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226例处理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26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件处理结果进行调查,发现处理结果与鉴定结论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有关报道。对提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及案件处理质量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据文献报道,有很多心源性猝死是由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在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往往很突然,尸检及镜下病理学检查又缺乏特征性的改变,使得鉴定其死亡机制成为一大难点。因此,寻找一种客观、准确的心律失常鉴定方法,对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鉴定尤为重要。本文将就上述问题,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致死机制、形态学所见及死后生化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源性猝死致死原因的法医病理学分析、鉴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精神障碍患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功能障碍并伴有一系列功能缺失和寿命缩短的群体,其死亡率为普通人群的2~5倍,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猝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服药者。大量案例报道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与服用APs相关。本文简要介绍APs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和危险因素,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