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燕 《理论研究》2007,(1):62-63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特征。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主要资源配置、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及财税体制不合理,因此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消除体制性障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相对性。所谓粗放型或集约型增长,都是就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言,实践中并不存在单纯依靠投入增加或单纯依靠效率提高的增长方式;一种增长方式在今天看来是粗放的,与过去相比可能是集约的;就本国而言是集约的增长方式,与他国相比可能是粗放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生产…  相似文献   

3.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是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既定目标的有力保障.但改革开放进行了这么多年,我国经济却仍然没有走出粗放式增长的模式,这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很多危害,而且这种危害越来越明显.为什么我国长期以来没有走出这种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关键是体制改革不到位.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其中投资体制、决策体制及干部人事体制又是三个主要体制,对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改革投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责任制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确保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2004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主要是防止经济过热,中央定下的基调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4年经济走势总体上已趋于回落,这种回落实际上在2004年二季度已经表现出来,只是由于受2003年"非典"影响,直到2004年三季度才在指标上表现出来.据初步统计,2004年丽水GDP增长14.8%左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前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体制模式使我省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具有粗放经营的特征。改革开放伊始至即年代末期,短缺的经济环境使经济生活中热衷于铺摊子、追求外延扩大再生产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省经济增长仍停留在总量扩张阶段。90年代,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将成为我省“九五”期间乃至今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二、经济增长始终没有走出高投入、低产出、低逆差的格局。多年来我省的高投入并没…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长方式转变是国民经济成长阶段的要求我国经济成长长期实行的是一种数量速度型,即以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典型的外延扩张型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我国改革推向了更深层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国民经济成长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是:(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增…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福州市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德水 《求是》2005,(21):19-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谓经济增长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和具体做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谈论多年的重大话题。1995年中央就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的方针。10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了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未实现根本转变。牢固树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感增长方式粗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主要通过扩…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行两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尤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995年12月9日,浙江省委党校和浙江省科委科技发展对策研究中心、浙江省软科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与会的省内有关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我校教研骨干,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现将校内一些与会同志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思考刊载如下,以期引起更加深入的研究.盛世豪:如何全面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涉及的前提.在目前国内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中,一般都把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外延)型和集约(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所谓粗放(外延)型,也就是数量增长型或投入型,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入量的增长,或生产规模的扩大来推动,而不注重改善经济管理与推动技术进步.集约型与粗放型相反,经济增长主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粗放型与集约型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着经济的增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因此,关于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三农”问题、城市化、区域发展、和谐社会这“六大关键词”所确定的发展战略,成为“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为关键。因为经济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尽头,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刻了。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这些要求都是相互联系的。从基本面上看,在"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把它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之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多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资本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和主要依…  相似文献   

14.
刘海生 《奋斗》2006,(4):2-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这为我省加快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很大成效;但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增长方式,不但取决于国情和发展阶段,还取决于发展观。在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日渐严峻的今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第27次研论会最近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我国经济增长如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行了专题研讨。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 与会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切地说,应是由以外延的增长为主向以内涵的增长为主的转变。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尽管在理论分析上可以把经济增长方式区分为外延的增长(粗放型)和内涵的增长(集约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宋法棠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是我省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尽快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跃,是摆在全省...  相似文献   

18.
冯学庆 《前线》2008,(6):56-56
把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为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的创新和亮点。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安静赜  沙咏梅 《实践》2007,(10):8-1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讲话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多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命题的深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增长方式转变:一个步步深化的课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综述杨利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