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伯乐泛滥     
这是一个伯乐泛滥的国度。谁的眼里,都是千里马奔腾澎湃,谁都想口头提拔这个那个,好像不随时口头提拔一下别人,嘴巴一定会淡出鸟来。  相似文献   

2.
书边草     
佚名 《法制博览》2009,(2):40-40
有两句早听说过的话:“中国人走在大街上,先要把人都看成坏人,防范着,接触中再找出谁是好人。外国人走在大街上,先把人看成好人,接触中,再辨认谁是坏人。”这看似简单的出发点,却决定了不同国民的生活处世态度。今年夏天,我去了趟埃及,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资讯     
《法制博览》2009,(12):1-1
缺什么 谁都觉得自己缺钱,包括那些不缺钱的;谁都不觉得自己缺德,包括那些缺德的。真善美《读者文摘》创始人华莱士说: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征服人心,即使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还是有所敬畏的,那就是看似简单朴素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不是儿戏,来不得半点的嬉弄,谁嬉弄了生活,谁就会被生活毫不客气地淘汰,谁的人生将会从此黯然失色,甚至毁灭。我就是曾嬉弄了生活而又最终被严酷生活所惩处的人。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老家安平镇的冬日的夜晚似乎特别长而冷,木窗格子上的窗纸总是被风吹得呼呼嗒嗒地响。奶奶家的北房临街.街坊乡邻会在这个时候陆续登场。每晚都会从凳三唐后五代聊开去,谁都有可能是故事的主讲。  相似文献   

6.
谁是王石     
佚名 《法制博览》2010,(3):26-26
28岁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是唯一叫王石的。 绝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爸妈给的。我也不例外。 说起来,名字是一个符号。可是,谁都希望这符号是独有的和唯一的。一个人最好只对应一个特殊的符号,谁也不愿意有同名者来利益均沾。  相似文献   

7.
汤军 《法制博览》2010,(10):24-25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儿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相似文献   

8.
爱情现实说     
人正处于热恋,是最有侵占性的。热恋中人都止不住要抓住朋友没完没了地诉说自己的恋情:把对方说出花儿来,缺点也是优点,优点更是隆重,情人完美无缺。听别人诉说恋情,基本上属于白搭工夫,因为这种题材是不容讨论的;请热恋中人来聚会,纯属浪费空间,因为在他们眼里,谁都不存在;替热恋人着想,是白贡献大脑,人一热恋,都是把脑子挪到裤裆里去了,跟他们说话等于面对半个大脑。  相似文献   

9.
鲁民 《法制博览》2011,(11):29-29
敝单位有一老领导,酷爱下棋。当政时,从来没人赢过他,大伙都夸他是“国手”,他也一向很自负,曾蝉联单位十多年象棋冠军。退休后,又一次回单住参加象棋比赛,结果是见谁输谁,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0.
《工会博览》2014,(32):54-54
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都不确定的时代——无论事业、情感、日常,这一刻料想不到下一秒的颠簸动荡。我们害怕这种不安,试图扭转困局,一边努力,一边恐惧。慌乱时愤怒地哭泣,绝望时战粟着放弃。丝毫没有意识到,生命本就如此不定,自生至死。我们在不确定中出生,又在不确定中结识朋友、伴侣,经历一件件生命大事,未来将以何种方式结束生命,谁都不能确定,但谁也无法逃避。鲍勃·米格拉尼和我们中很多人一样,对过去不甘心,对未来不确定,他焦虑过,恐惧过,挣扎过,逃避过。但一次次的印度之行,让他终于明白,那些因为不确定而生出的恐惧,终会化成力量坚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