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立 《两岸关系》2003,(5):37-42
本刊连续两期刊登了贾亦斌回忆与蒋经国从相识到成为好友,最后决裂的历史。本期则是贾亦斌回忆与蒋经国从溪口诀别到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而间接交往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李立 《两岸关系》2003,(3):42-46
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好友,得力助手。后来顺应历史潮流,毅然率“太子军”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蒋经国发誓要将贾亦斌捉拿归案,以解心头之恨。1950年,将经国又派特务跟踪至香港,追杀贾亦斌……待硝烟淡去,一切恩怨随风而去。80年代后期,蒋经国想要对历史有所交待,遂派人与贾亦斌联系,以探两岸接触与对话之路,进而达成两岸最终统一。遗憾的是蒋经国去世……本刊将陆续刊登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口述他与蒋经国从好友到决裂再复交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蒋经国在台湾执政的最后几年,糖尿病晚期症状愈见严重,从1973年开始就频繁出入台北的荣民总医院。到了1986年,病体沉重的他不得不以轮椅代步,身体状况已至危境。蒋经国自知来日无多,开始抓紧一系列他认为有必要在有生之年完成的事情,诸如开放党禁、结  相似文献   

4.
蒋经国,蒋介石的长子,1910年生于浙江奉化。学生时代的蒋经国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共青团员,青年时代的蒋经国,在苏联留学、工作长达13年,聆听过斯大林和高尔基等苏共老党员的教导,是一位经受了各种考验的共产党员。幼时的蒋经国十分聪颖,12岁到上海,考取了万竹小学四年  相似文献   

5.
蒋经国先生于1988年1月13日逝世。经国先生一向不喜欢做寿庆生,不过今年4月1313正逢他百年诞辰,与一般生日毕竟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屈武,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谈到他昔日与蒋经国先生的交谊,以及对蒋经国先生的希望。本刊特征得屈老的同意,发表於此。  相似文献   

7.
<正>1926-1927年邓小平与蒋经国是苏联中山大学的同窗,1973年两人几乎同时掌管大事。之后数年间,在台湾回归和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两人展开了多次较量。邓小平给了蒋经国"重重一击"1973年,毛泽东决定让邓小平复出。1973年,蒋介石把许多事情都交给儿子蒋经国。当年3月,邓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来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务交给了他。邓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经准备好,可以跟台北直接谈判统一的问题。滞留内地的老国民党人,透过公开、私下的渠道,向蒋家父子不断招手。卧病在床的蒋介石顾不了这些,负责台湾党政军大事的蒋经国,同样不予理会。1975年,蒋介石去世。1978年3月11日,蒋经国被  相似文献   

8.
林言顺 《春秋》2009,(2):18-20
抗战胜利后,蒋经国常在溪口,首次回来是在1946年春天,其时武岭学校已开学上课,全校学生手持欢迎标语到汽车站迎接,他到溪口后,住在原先的小洋房内,主要是访问亲戚,祭扫祖茔。  相似文献   

9.
邰言 《黄埔》2012,(6):78-81
蒋经国继位,从“汉贼不两立”悄悄地改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他的时代结束了,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相似文献   

10.
正贾亦斌,1912年出生,湖北省阳新县人,18岁辍学从军,从国民党军的士兵升至少将。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鄂西、长沙等大战役。抗战胜利后在青年军复员管理处与蒋经国共事遂成至交。经蒋经国力荐任原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副局长、代理局长。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主要助手,1949年春,领导了震惊东南的嘉兴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贾亦斌与蒋经国的相识很偶然,话得从1946年说起。那年,贾亦斌从国民党最高军事学府——中央陆军大学  相似文献   

11.
岁月蹉跎,寥廓海天,我与蒋经国先生西湖一别,转瞬已三十五秋,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前读廖公:“人到高年,愈加怀旧一句及经国手写“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一语,不禁令人感慨系之!一缕缕有关蒋氏父子的往事,扣动了我的心弦,如梦幻般地又在我的眼前浮动了. 回忆五十年前,当时我正在南京公园管理处工作,蒋介石老先生当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他身边原来有个秘书叫吴俊杰,也是奉化人.有一次蒋叫吴送一封信,结果吴迟迟没有送到,蒋很不满意,想把吴换掉,就叫机要科长毛庆祥物色人选.毛的父亲与我父亲是宁波法政学堂的同  相似文献   

12.
1925年的秋天,广州开往上海的一艘轮船,正劈波斩浪疾驶在浩淼无垠的大海上。船头桅杆上猎猎飘扬的镰刀锤头的红旗,使人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这是来自于苏联的船只。船舷旁伫立着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国少年,似乎是在凝思。他,就是当时声名显赫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这一年,对蒋经国这个年仅15岁的年轻人来说,可谓人生路上一大转折。大革命的洪流席卷中华大地,有志青年无不深受感染,身不由己地要投身革命,一展身手。本来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读得好好的,一场五卅运动唤醒了这个当时还算热血的青年,他也与无数莘莘学子一道走上街头,抗议示威,结果被开除学籍。根据父亲的安排,他转赴北京,进入吴稚晖创办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尽管杜月笙与蒋介石已有过节与矛盾,但双方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表面上客客气气;在公开场合,杜月笙对蒋的政策均表示拥护,表态积极,捐款踊跃。但到1948年秋天,杜月笙与蒋家父子形成了正面冲突,发动攻击的,正是如日中天的蒋经国。  相似文献   

14.
在蒋经国的推动下,1987年7月台湾当局开启了以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和民众赴大陆探亲为主要内容的"政治革新",它被认为是拉开了台湾政治转型的序幕。蒋经国力主推动这样的政治改革,原因有:台湾党外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带来的挑战、大陆调整对台政策构成的影响、周边专制国家迈出民主改革步伐带来的压力、"江南命案"形成的冲击以及蒋经国个人具有西方民主观念与民主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在重庆蒋介石侍从室工作时,曾和蒋经国有过多次交往,耳闻其在苏联留学的一鳞半爪,及奉化籍侍卫官竺培基、蒋国辅等口头传说。今凭记忆所及,撰写片断如下:1925年,在苏联驻华顾问鲍罗廷的推荐下,蒋经国决定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同行留学生三百余人,其中有张闻天、伍修权、乌兰夫、康泽、郑介民、徐一、赴苏联留学,崇拜托洛茨基君虎等人。他们历经22个昼夜的旅途劳顿,于11月初到达。学校当局为每个中国留学生取了个俄名,蒋经国叫“尼古拉”。中山大学开学典礼是在莫斯科工会大厦举行的,当时被苏联一些人称为“红军之父”的…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二十年代,蒋介石追随孙中山,赢得了苏共最高领导人的好感。出于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苏联政府以极大的热情接纳了包括蒋介石儿子蒋经国在内的大批青年人留苏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1948年11月6日,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打响。徐州为南京的门户,11月18日,解放军逼近徐州东数十公里的碾庄,南京告危。11月24日,蒋介石与蒋经国商谈时局,已深感党政军干部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如欲复兴民族,重整旗鼓,必须舍弃现有基础,"缩小范围",另外选择一个"单纯环境",进行根本改造,另起炉灶。南京不保后,作为退守之地,国民党只有西南、华南、台湾可供选择。而蒋所言的"单纯环境",指的就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月13日是台湾地区已故领导人蒋经国逝世30周年。1月17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追求国家统一,并为两岸关系缓和做了一定的努力。我们愿与国民党在"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保持沟通,加强交流和对话,来共同维护两岸同胞的权益,来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是蒋家王朝的"太子",一个是旧上海的流氓大亨。一个自恃有"上方宝剑",手握生杀予夺之大权;一个在上海滩呼风唤雨几十年,只要一跺脚,整个上海滩都发抖。他们就是蒋经国与杜月笙。就是这赫赫有名的两巨头,40年代末在上海发生了一次明枪暗箭般的较量,最后,上海滩的大闻人敌不过国民党的蒋太子,首次败下阵来。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南京政府下了一道"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发行金  相似文献   

20.
周幼马:宋庆龄好友马海德之子.全国政协委员。自1971年起担任宋庆龄的私人摄影师,在宋庆龄病重期间,他是住在宋庆龄寓所内的唯一的一名摄影师。1981年6月4日,他随同护送宋庆龄骨灰到上海,并参加了宋庆龄的安葬典礼。在宋庆龄逝世三十周年之际,他充满感情地回忆了宋庆龄最后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