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文乾 《传承》2013,(1):14-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和决策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房广顺 《人权》2012,(4):28-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和人权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发展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链条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5.
《思想工作》2007,(11):6-6
1.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一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礼全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辛向阳 《传承》2012,(3):24-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结果,更是与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基本精神密切相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制度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制度,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完善起来,并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12,(7):17
近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纷纷开设专栏,以大量报道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科学发展观是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峻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排除重重干扰,化解种种危机,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持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辉煌成就,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被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要位置。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彰显了我党在新时期的执政新理念,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是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至此,我党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已臻于成熟。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为一体,和谐推进,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政策瞭望》2013,(12):1-1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过20多年不懈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遥望前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依然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引航之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6,(2):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宗兴 《前进论坛》2009,(12):17-18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一方面公民的政治参与正从传统的动员式向自发式转变,政治参  相似文献   

13.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后,继续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建设经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觉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顾海良 《政策》2003,(1):44-45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基本经验"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两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当代中国大地上从事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中国风格与中国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0,(4):93-94
亓光、杨海蛟在《探索》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入宪十周年。回顾新中国法治探索和发展的伟大历程,可以更加确信: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建设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精辟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鲜明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点基本要求和两个百年目标,号召全党要坚定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表达,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当代话语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能否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宣传》2007,(6):1-1
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向互联网的延伸,孕育了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