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首拒礼诗     
蒋光宇 《奋斗》2009,(2):63-63
宋朝有名的清官包拯写过一首拒礼诗。那是在包拯六十大寿的时候,他吩咐儿子包贵,不管是谁送的寿礼,一律不收。但出人意料,皇上竟然派人送来了寿礼。面对皇上的寿礼.包贵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请送礼的太监写几句,以便向其父禀报。于是.太监挥毫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2.
两首柜礼诗     
宋朝有名的清官包拯写过一首拒礼诗。 那是在包拯六十大寿的时候,他吩咐儿子包贵,不管是谁送的寿礼,一律不收。但出人意料,皇上竟然派人送来了寿礼。面对皇上送的寿礼,包贵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请送礼的太监写几句,以便向其父禀报。于是,太监挥毫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3.
古人以诗拒“礼”,端庄文雅、幽默感人。包拯60岁生日时,皇帝念他德高望重,要为他做寿。包拯只好奉旨,但他特地吩咐儿子包贵:一概不收寿礼。谁知来送寿礼的第一家就是当朝天子,来人是六品司礼太监。这下可把包贵给难住了:万岁爷送来的礼敢不收吗?他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理由写明白。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有不少清廉官吏,曾赋诗拒贿,取信于民,传为美谈。包拯60岁寿辰时,他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不料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竟是皇帝。皇宫派来送礼的太监听包拯的家人说寿礼一概不收,便索来红纸一张,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礼不通。”包拯看后,挥笔回道:“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看后,为包拯的人格所感动,就带着礼回宫去了。明代李汰到福建任主考,有人暗中送他黄金以通关节,李汰断然拒绝,并当场答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  相似文献   

5.
《湘潮》1991,(9)
有功不居功,大抵是有作为者的共同特点。历史上人称“大树将军”、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名将冯异,此人英勇善战,累建奇功,而当“诸将并坐论功”之时,他却“独屏树下”,躲起来了。宋代的包拯60岁时,皇上给他做寿送礼,被他吩咐包贵拒之,太监便  相似文献   

6.
“廉洁”一词,始见于《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据王逸《楚辞》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又《汉书·贡禹传》称:“禹又言孝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可见,“廉洁”一语,由来巳久,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渊远流长.前人中曾有过不少清廉自守的佳话,这其中有些志节之士,为廉洁自重竟敢冒“轻君”之罪,或因持大节、守清贫,险遭杀身之祸.实是难能可贵,令人钦敬.宋代包拯,为官清廉,不畏权势,铁面无私,人称“包青天”.他在60大寿时,吩咐家人一律不受寿礼,并派人守门把关.可第一个送礼人便使守门人为难了.是谁?当今天子仁宗皇帝派来的太监!家人愣了半天,还是斗胆把主人拒收贺礼的事告诉了太监.太监位高气傲,当即赋诗一首交付家人:  相似文献   

7.
人文历史     
《支部生活》2015,(2):48
包拯婉拒皇帝寿礼宋仁宗时,朝野上下送礼之风盛行。在官场中收受礼品不但不遭非议,反而成了一种会待人交友、显示德高望重的殊荣。所以许多人更乐此不疲,以收礼为荣,多多益善。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始终持反对意见,曾几次奏疏皇帝,请求颁诏禁止官员之间送礼收礼的恶习,以开廉洁之风。  相似文献   

8.
包公巧送寿礼同海燕宋仁宗时.曹国舅仗着权势,在乡里为所欲为,作恶多端。他每年都要借做寿之机,向手下的人发请贴,勒索钱财。有一年,新任山东历城县知县包拯也接到了请贴。他沉思片刻,心生一计,便叫王朝、马汉二人到帐房领1000个铜板去买寿礼。两人拎着铜钱....  相似文献   

9.
微观     
《廉政瞭望》2014,(9):18-19
##正##【皇帝没了,太监哭了】@万网互通:溥仪被赶出皇宫,皇城内外一片悲嚎。悲伤的不仅仅是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还有大批给皇宫生产特供的人、抬轿子的人、倒屎倒尿的人,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人在街上大哭,其中太监哭得最惨的,逻辑也最强:皇上没了,谁还要太监?  相似文献   

10.
微观     
《廉政瞭望》2014,(17):16-16
[皇帝没了,太监哭了]@万网互通:溥仪被赶出皇宫,皇城内外一片悲嚎。悲伤的不仅仅是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还有大批给皇宫生产特供的人、抬轿子的人、倒屎倒尿的人,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人在街上大哭,其中太监哭得最惨的,逻辑也最强:皇上没了,谁还要太监?  相似文献   

11.
正宋代著名清官包拯有首以廉明志的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首诗表达了包拯对清白为官的执着追求,强调的是为官要以不廉洁为耻。包拯为何对自己的廉洁要求达到如此苛刻的地步呢?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包拯对"耻"德的深刻认知与体悟。  相似文献   

12.
单鸿恩 《唯实》2002,(4):77-78
老伴儿最爱看清宫戏。“格格”类的与太监类的还差些,可对《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不管是首播还是重播,看得昏天黑地。而且每看完之后总会感慨万千:多好的皇上!他  相似文献   

13.
读包拯“家训”有感聂周勇包拯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他一生视清廉为做人做官的根本。所以,在为官的三十年间,包拯对人、对己、对家族亲属都要求极严。为教育家族的后世子孙,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眼里,皇帝老子是天下第一霸,三宫六院,美女万千,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谁敢管他?其实不然“,敬事房太监”可以随时叫停皇上的“性福”生活,因为这是是“王法国法”赋予他的神圣权力与职责,不这样干,那是“严重”的“渎职”。  相似文献   

15.
据说,中国的第一架钢琴是1600年12月意大利神父利玛窦献给明神宗朱翊钧的一件贡品。这种内部装有许多钢丝弦和被绒毡包裹着木槌的键盘乐器,人们用手指一按那黑白键盘,就能带动起木槌去敲打钢丝弦,从而发出极其复杂多样的声响。当时,随同利玛窦进宫朝觐皇上的还有一位乐师,奉命当场为神宗演奏了乐曲。龙颜大悦且极为赞赏,下令这位乐师作为教习,训练4名太监学会弹琴。这4位太监大约就是我们华夏最早的钢琴演奏者或“钢琴家”。史料记载这位来自异国的教授钢琴的演奏者,颇有“洋为中用”的修养与能力,在随后不长时间里,还编出了“西琴曲意八章…  相似文献   

16.
<正>为官者当为民造福,但求事功,不事张扬。包拯在一首诗中写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包拯一生刚正不阿,为民办案,从不念及自己功劳,但其功业泽被后世,被誉为“包青天”。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官者有没有功劳,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东汉大将冯异,  相似文献   

17.
朱德总司令60大寿,时值1946年12月1日。那一天,朱老总意外地收到一份寿礼———用颜体书写的“威震环宇”的寿匾。他老人家仔细端详着这份特殊的寿礼,绝口赞扬寿匾上的字写得好。这是陕甘宁边区“抗联会”(全国总工会、妇联、青年团、文协4个人民团体的总称)敬赠的,寿匾上“威震环宇”四个大字出于“抗联会”总会计王德裕之手笔。王德裕,原名王际裕,别名王德三。1881年4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县一个贫寒农家。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常利用放牛空闲时间到私塾窗外听先生讲学。没有钱买笔买纸,就用草棍在地上…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与包拯是北宋仁宗时代的两位名臣。欧阳修博学多才,既是北宋著名文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在反对贪官污吏、改革吏政的政治斗争当中,他与包拯志同道合、并肩作战,有时候,他的表现比包拯还要勇猛、顽强和不顾一切。只是两人在斗争策略上有明显的不同,包拯在政治斗争中政绩显赫,官运不败,而欧阳修则遭受过三次贬谪。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诫贪酒联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饮酒很注意场合。一次,包拯请他和他的政敌一道来家中宴叙,意欲为二人和解。席间,王安石却始终只动箸而不端杯。事后,包拯责怪他太不近人情。王安石也不辩驳,只是写给包拯一联解释原委:“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莫过。”原来这是一副集唐人句的漏字联,上下句各漏去一个“酒”字。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任交口县人大人事工委副主任的张寿礼被任命为双池村党支部书记,张寿礼上任后,带领全体村干部转变观念,改变思路,适应时代发展,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群众比较敏感的村财务工作,做到公开化;为了使村干部做到清正廉洁,首先从节约集体开支做起,将办公用车及招待费用减至最少,严格杜绝各种名义的虚假报帐,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领导管理机制逐步正规和完善。张寿礼带领村委干部和群众义务投工800余个,仅仅十天时间就修筑下水涵洞530米,解决了多年排水难问题。同年又为双池小学配备电脑50台,村委每年教师节都给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