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国共两党的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原则分歧,认识我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认识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了解党的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反对主观主义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共对实现抗战领导基本条件的理解,实质上是把握住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搏、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和基础,并通过具体应用到政治口号的与时俱进、群众性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抗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等方面,真正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有利地保障了党的抗战领导地位和作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我党能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取得抗战的辉煌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因为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提出并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我党提出并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首先,独立自主原则的提出和坚持,有力地动员起亿万军民投入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存在着两个大党,一个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它掌  相似文献   

4.
<正>70多年前,在法西斯兴起并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率先推动中国全面抗战,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战场,卓有成效地打击了日军,支援了正面战场,引领中国抗战走向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调整,中共采取了不同的抗战动员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共独立自主地开展了抗战动员,形式或明或暗。统一战线建立后,两党配合密切时,抗战动员做得有声有色;当两党磨擦产生时,抗战动员暗中鼓动,做到了不露声色。从动员对象看,全员覆盖,有的放矢;从动员机制看,借鸡生蛋,双管齐下;从动员形式看,方式灵活,激发了各阶层抗战热情;从动员效果看,为抗日战争凝聚了人心,也为中国抗战胜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起来,抵御日寇侵略的结果,同时也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密切相关。这些策略原则主要有:团结原则、灵活性策略、革命的两面策略、区别对待原则和利益兼顾策略等。抗日战争中党的这些策略原则把全民族的抗日力量凝聚在一起,对最后抗战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永红 《世纪桥》2013,(7):53-54
周恩来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凭借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唤醒了民众的抗日意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重建党组织,制定了革命性政治工作制度,他的“军民抗战”指导思想有力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他所提出的“革命的政治工作就是民族抗战的生命线”是抗战期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更是中国共产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针对当时党内和军内盛行的“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错误而写的。这篇文章,在党内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郑重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命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从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初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与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  相似文献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独立自主原则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本文仅就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形成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试作探讨。 一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其内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蒋介石国民党企图通过限制、削弱等途径来最终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在统一战线外部,共产国际出于“武装保卫苏联”的需要,要共产党一昧迁就、一切服从国民党。同时,在共产党内部和抗战阵营里又出现了右倾和投降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多次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同共产国际、苏联的关系,独立自主地制定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今天,重温独立自主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起的巨大作用,对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竹沟镇,随着中共河南省委的迁驻和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成立,已成为党在中原抗战的指挥中心,刘少奇、李先念、朱理治、陈少敏、王国华、周骏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工作和战斗。被毛泽东形象地称为“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在竹沟抗战斗争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夺取中原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首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渐成为抗击日寇的主战场。在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如何“组织工人阶级并发挥其力量到最高度”,使其成为“争取抗战胜利最重要工作之一”的确是一个新问题。为此,党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工运的领导,经过整风、肃清“左”倾错误思想影响,明确了根据地工运的方针政策,健全和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组织工人参军参战、生产支前和巩固、发展根据地、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业绩。由此,党大大深化了对抗日民主根据地工会问题的认识与实践,这是继苏区之后,党对人民政权下工会问题的认识与实践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独立自主是每个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党与党、国与国和国内各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把革命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共运中,是正确执行独立自  相似文献   

15.
短评     
《党建文汇》2014,(9):15-15
抗战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69周年.一路从苦难中跋涉而来的中华民族,倍加珍惜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没被仇恨笼罩.没在打击下一蹶不振,反而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涵.自强自立、独立自主成了全民族的共识.和平发展、改革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信念.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1938年,当全民抗战被“亡国论”“、速胜论”的疑云所笼罩,抗战的前途究竟在哪里?一时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之际。一部震惊中外的军事杰作的问世,透过一位时代伟人的远见卓识,一扫时局的阴霾,旋即成为指导全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这就是——1938年7月1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这部震惊中外的军事杰作一经问世,便一扫积淤在当时国人心头上的疑云与阴霾,焕发起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党内外、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反响,并成为指导全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抗战初期“,亡国论”“、速胜论”疑云弥漫1935年6月,日军开…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制"原则,并成功领导了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抗日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三三制"政权的成功实践为党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关于政权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对今天党领导政权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我一直在大后方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没有到过前线。我是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的驱动而到革命队伍来的,可是却没有与日寇厮杀,而是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相周旋。这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所必需。因此,当此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仅能以与抗战有关的一些事情记叙于此,算作纪念。  相似文献   

19.
1937年11月8目太原失陷,华北全境除晋南之外,均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11月13日,毛泽东电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明确指出:八路军当前的任务是“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应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为此,八路军…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在对待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上,有着二种不同的态度:共产党深明民族大义,高举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战争去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