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不少国有企业改制不规范、“公司制”的制度优势发挥还不明显的现实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 ,要突出抓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把“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到公司制度的核心地位 ,与公司制度的规范化程度相提并论 ,这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一、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和地位作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又称公司体制结构 ,是公司制企业中不同职能组织机构间的制度安排 ,主要指公司中的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挑战之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形成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党组织“大一统”的领导体制和传统的党政工的管理格局,使企业党组织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经济条件下,要认真总结研究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3.
段强 《桂海论丛》2001,17(6):55-58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 ,建立规范的、有效运作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这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组织领导体制进行了反思 ,对经济转轨条件下我国公司企业的治理结构的演变过程做了动态分析 ,并提出了当前阶段国有公司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胡小平 《前沿》2001,(10):67-72
1994年开始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 ,一些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 ,主要是一些改制后的公司未能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此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并特别强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本文就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和效率分析 ,针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探讨当前如何建立和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亟需解决的问题。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和效率分析公司制基本特征是所有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结合大连实际,我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制度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一、完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出资者选择经营者”、“管人与管资产相结合”的目标“出资者选择经营者”、“管人与管资产相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体制必须遵循的基本运作规则。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根据行政隶属…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政企不分、产权界定不明、企业包袱沉重等问题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拦路虎”。尽管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和改革实践对这些问题有较深入的探索,但至今仍然存在着理论上的某种混乱,存在着实践上无法操作的矛盾。政企分开——一个难解开的“扣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使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政机构附属物,真正  相似文献   

7.
后勤服务单位企业化,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但是,怎样实现企业化,改制成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及当地当时的情况而定。采取符合自身条件的企业模式,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将有利于克服转轨中的问题,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成效。一、采用公司形式后勤服务单位要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为企业。在我国企业制度体系中,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后勤服务单位应当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后勤服务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向企业内部职工转让股权,形成企业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密切企业与职工的联系,加强…  相似文献   

8.
还在我国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巴蜀大地上已经冒出了一个具有市场经济萌芽性质的物资流通企业,这就是四川省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现在的四川物资集团公司.30多年,这个企业从没吃过一口“皇粮”.1962年,在“地无一垄、房无一间”的条件下开张.1979年,凭借几十万元国拨流动资金起步.到1994年,集团公司已有包括16层3万余平方米物资大厦在内的近1亿元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尤其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作为保持社会稳定的“减震器”与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安全网”,其作用愈来愈重要.下面试以问山市的实践为例,谈谈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碰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鹤山市社会保险改革始于1984年.原来是劳动局属下的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在1993年组建了直属市政府的社会保险事业局,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初步改革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企业对职工承担…  相似文献   

10.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工作,对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企改革和制度创新,首先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向纵深发展的动力。东风公司的改革实践充分说…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狭窄,采用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两高一低”劳动工资政策,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然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改革提出了一道难题。因此,我们要做实个人帐户,完善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现阶段不存在计划经济的根据(一)计划经济制度在我国现阶段是不存在的。“计划经济制度”这一经济范畴。是列宁在一九○六年所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著作中首次提出:“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可能消灭剥削”。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是把这种计划经济制度与产品经济形态相联系的,而这种计划经济制度在我国现阶段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政治建警是前提,教育培训是关键,完善机制是保证。向科教要警力,向管理要素质,大胆改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公安队伍管理机制模式。笔者提出:“撤市并盟(地、州)”即撤盟(地、州)所在地市公安局,隶属盟(地、州)公安局以分局形式直管,或省市(区)以下公安机关条管;实行民警“转业制度”;推行司法民警和行政民警分类管理制度;大胆调整计划经济条件下公安管辖职能范围,为公安机关“减负”,解放警力,提高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力度;现有中专性质的警校调整改制,停招高、初中毕业生,改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培训一年带编(或占自然减员空编)分配到公安机关;加快制定人民警察最高从业年龄限制,实行民警“转业”制度,畅通出口,加快落实全国统一考录民警措施,严把入口关。  相似文献   

14.
肖卫东 《前沿》2001,(1):40-43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改变它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体制 ,建立起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机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 ,全国上下已形成了一种共识 ,要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解决好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管理等问题。然而 ,我国从 1 994年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以来 ,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工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抓紧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构架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其实是企业最核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求突出抓好四个环节,其中“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是重要内容。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工资制度也将发生重大变革。准确把握这种变革的方向、内容和条件,对于建立新型的工资管理体制,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企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涉及到全方位的企业制度创新,需要企…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企业改革经过了一个艰苦的历程。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过了将近一年多的调查的,提出了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写在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边,我看这是一个历史性文件。怎样才能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具有充分的活力,到市场中去拼搏竞争,这是我们十几年的愿望。现在看来,实现这个愿望大有希望。过去十几年,企业改革是孤军奋战,费了很大的劲,得不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现在配套改革,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改善整个国民经济的构成,使我们能够顺利地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当前的改革形势很好,可是,我们好多国有企业处于困境。原因究竟在哪里?其中,有一个体制改革中的阵痛问题,还处在过渡时期。另外还有“三  相似文献   

17.
胡巍 《理论月刊》2005,2(1):91-94
公司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最活跃最重要的企业形态。但公司法人格独立又为股东滥用公司形式提供了机会,对公司外部债权人极为不利。为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法律必须建立新的制度来对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作出修正或补充,这就是公司法律制度中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同时,探讨西方国家的法人格否认制度并加以借鉴,对确保我国公司形式的正确适用及其优势的充分发挥,保障和促进我国公司法人制度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狭窄,采用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两高一低”劳动工资政策.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然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改革提出了一道难题。因此。我们要做实个人帐户,完善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体制。其基本特征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真正的公司法人制度,使其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国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组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资源包括劳动力和国有的生产资料,由于这些也可以由市场调节,因而它们也就自然成为商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明显的区别。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主要是为了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当时虽然已经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即已经预见到将来必然要发展到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种种条件,特别是由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姓“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