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规律。如果违背规律,  相似文献   

2.
吴国庆 《政策瞭望》2006,(10):17-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要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论及“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时,用两句话概括,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当前新形势下,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现实选择,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得力举措当前,我国面临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两大历史性任务。其中,保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经济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集群经济是浙江省经济的一大特色,它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小城镇效应。产业集群经济在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为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国其他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段笃屏 《山西政报》2006,(10):34-34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和难点在农村,与农村经济相伴随的是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农村发展缺乏亮点,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村”论“农村”.就“增加农民收入”论“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找到适合农村经济现状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思路,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工作机制和经济体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7.
邹小军  吴鸣 《湖湘论坛》2006,19(6):15-17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高度统一。目前,对新农村建设强调更多物质支持,但是新农村建设仅靠对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支持是不够的,智力反哺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毕节地区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近年来,非农产业为农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劳务经济占有很大份额。本文将对农民收入现状、农民增收渠道进行分析,并就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农村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建言献策。一、农民收入现状多年来,为使农民增收,各级政府不图余力,作了不懈努力,提出并实施了诸如调整农业产…  相似文献   

9.
发展县域经济,主要是针对发展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提出来的。目前农业进一步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问题。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易炼红 《湖湘论坛》2003,16(3):46-48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做好政府工作的九条经验和体会 ,其中一条就是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并且提出 ,政府工作要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实做好“三农”工作。这表明 ,我们党和政府在认识上、在工作部署上都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而农村的重点和难点是农业的…  相似文献   

11.
陈建国 《创造》2003,(12):31-32
“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个十分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农业农村经济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后,似乎地里该种的都种了,圈里、水里该养的都养了,山上该开发的也开发了。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路在何方”?对此,笔者同大家一样在苦苦思索: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是一篇大文章,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找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领域,做到环环相扣,整体推进。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发展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发展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能尽快见效的具体措施,又要…  相似文献   

12.
加快新形势下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丽华 《前沿》2012,(14):124-125
近年来,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当年的首要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提高农民收入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在新形势下突破瓶颈制约、提高山区农民收入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烟水配套工程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和提高烤烟生产这个毕节财税经济支柱,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的有力手段,对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义康  蔡跃 《长白学刊》2007,(3):107-10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应通过财政体系,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珍 《江西政报》2007,(21):41-43
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定则社会安。“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培育和完善农村的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金融业如何立足自身行业特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特别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则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三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将“三农”工作列为各项工作之首.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赣鄱大地农村面貌和基层民主建设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增速快,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西部“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之一。谈农民增收,不是看短期的因素以及一些应急的措施导致的收入增长,而要看长远的、深层次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的矛盾,“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农村,而在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取向。特别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农村剩余劳动的有效转移。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对其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 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十六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的重大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确立了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解十六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有很多重要精神,概括起来有“三个一”。第一是十六大报告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判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我国农村的实际。其一,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在并将长…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200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一再强调,“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毋庸讳言,之所以称“三农”问题为“重中之重”,正是因为其是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弱中之弱”。关锐捷简介男,锡伯族,1954年8月出生于北京,籍贯辽宁省开原市。中共党员,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进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