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要警惕国学复兴中的复古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在近些年的传统文化热或国学热中,始终有这样一股思潮,似乎中国文化一切都是好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国学"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差异。"国学"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应该是指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积淀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在当前的"国学"文章和"国学"宣讲中,既有专指儒学或孔子的,也有  相似文献   

3.
综观近代国学思想可以发现,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思想在近代哲学家中最为相似,而与同时代的哲学家渐行渐远。进而言之,两个人的国学思想之所以高度相似,源于对诸子百家的整合以及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宏观认定。这些通过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称谓最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且直接影响着两个人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和对国学的研究。康有为、谭嗣同都以孔教、孔学整合诸子百家并且以孔教、孔学称谓中国本土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两个人国学理念的契合度和相似性;反过来,相近的国学称谓以及国学理念不仅决定了康有为、谭嗣同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而且框定了两个人国学研究的宗旨、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帷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于霞 《学理论》2009,(9):123-124
国学热是眼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这次国学热因为大众传媒的加入,因此凸现了国学普及这一课题。国学热的出现,反映了大众对国学的渴望,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文化市场需求与文化产品提供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优秀的通俗国学作品、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打造健康、完备的传播平台。针对当前国学热中的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不仅界定了文化的内涵,考察了“文化的总量”,系统回答了文化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化,而且彰显文化的民族性,用文化将个人与群体、社会联为一体.梁启超对文化的界定和诠释紧扣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传”这个主题,既影响了他的国学理念,又与国学一起弘扬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国学"是国家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全民的"精神血脉"和"悟道之母"。传承先进国学思想与发展当代国学理念同样重要。而实践国学思想,有赖于全民的文化自觉。要使"国学之树"常青,需要把构建"当代国学思想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使之真正生化为"民魂国魄"。  相似文献   

8.
国学的当代价值与民族精神之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化领域近来形成了“国学热”。“国学热”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民族精神、民族美德、民族艺术的复兴。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反映了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增加,反映了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在这轮“国学热”中,人们对什么是国学,旧国学有哪些当代价值、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创新旧国学,弘扬国学的当代价值,如何发挥国学在塑造当代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等方面问题,都非常关注。本文也就这些问题进行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复兴国学的人们到底要做什么。国学是什么?我们从国学中学什么?如何学习才不会迷失方向?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总给人一种炒作的感觉。儒学首先是一种典籍文化。典籍文化是经过学者系统化的符号文化,在过  相似文献   

10.
王纲  王晶 《学理论》2010,(7):78-79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国学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人格培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国学在青少年人格培养中的作用,必须以目标的指向性精选典籍为内容,以途径的多元化营造教育环境,以实践的主体化构建内化平台,把握好传承文化与学习典籍、目标与切入点的统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1.
张扬楼材 《学理论》2009,(30):203-204
国学自二十世纪初创制以来,关于国学的概念就从未统一过。目前仍有学术市场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汉学”、“儒学”、“经学”、“孔学”、“中国传统文化”、“国粹学”、“国故学”等等。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角度来看,其中大多数观点都有一定的狭隘性。而真正国学(或称“中学”、“汉学”),应是代指中国古代文化全体的学问。  相似文献   

12.
郭桂兰 《学理论》2012,(10):177-178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现代性不断推进的当下,国学教育日趋式微。在认识高校国学教育的历史、现实意义之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国学教育现状的研究,探求其出现的历史、现实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法,为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为国学的弘扬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2"、独尊儒术"造成自然国学史的大断裂秦汉时期,自然国学与整个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遭受两次大的冲击:一是焚书坑儒,一是独尊儒术。对自然国学而言,从《汉书.艺文志》所保存的先秦诸家的著述看,独尊儒术所给予的冲击远甚于焚书坑儒。  相似文献   

14.
国学的度越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国学”研究再度升温。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先后成立并复办国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方面的学科或研究机构。与此相应,社会上也出现了争相举办“尊孔、祭孔”仪式和“诵经、读经”活动的热潮。如何正确认识国学热?如何对待和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就以上问题进一步展开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5)
通过阐述外语学院进行国学"拓荒"的文化功能与当代价值,将"国学热"浪潮转移到外语领域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将它作为校园精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学术讲坛相结合,探寻这种承载方式的合理性。国学"拓荒"的必要性如下:加强国学涵养需要;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国学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文化形成。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学理论》2012,(2):173-174
自五四以来,国学历经波折,在国人日益强烈的文化认同需求下",国学热"兴起并逐渐大众化,但国学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从国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角度,剖析国学思想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在真正发挥出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学与国学研究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问题。国学虽是近代产生的概念,但其内涵却可以涵盖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它主要属于价值层面,是"德性的学问"。国学研究才是近代学术发展的产物,它将国学视为研究对象,主要属于知识层面,是"文献的学问"。国学研究应该暂时搁置价值争端,提倡一种"学无中西"的跨文化理念与方法,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国学。  相似文献   

18.
东耳 《瞭望》1993,(39)
据说,“久违了”的“国学”又在“悄然兴起”,而且是最近打出的一面“旗帜”,不禁愕然。“国学”一词,若是追根寻源,最初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即后世所称的国子监。“悄然兴起”的“国学”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后来有“国故”一词,是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大约到了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些留日的学生把日本人研究中国文化的“支那学”一词迻译过来,这才有了“国学”一词新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当代国学之建设自有当代中国民众的生命实践作为基础,但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意识异化原理作启发,兼引当代西方存在论革命之思想,才能一方面从根本上诊治中国传统文化之痼疾,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立心、立命。  相似文献   

20.
正4月15日,辽宁省社会各届人士50余人齐聚沈阳市慈恩寺,参加辽宁省儒释道文化研讨会。活动由沈阳市慈恩寺、辽宁省国学教育促进会主办。沈阳市慈恩寺住持盖忠法师首先致辞。盖忠法师讲到:"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引领,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扬,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沈阳市慈恩寺与辽宁省国学教育促进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于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洪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