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关系思想传统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是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丁·怀特用来区分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经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这三大思想传统对话的产物。从怀特到文森特,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三大传统兼收并蓄,理性主义是他们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框架,以至他们从维持秩序与和平的角度出发解释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大国、均势、战争,以国家间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现实来怀疑革命主义,另一方面,对现实主义因素的肯定使他们看到了政治和军事,对革命主义的考虑则减少了其理论的保守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日趋走向体系层次理论建构的背景下,微观层次上的国际关系心理学分析是否还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对这个学科的本体存在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首先从"层次分析法"和"施动者-结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正当性,进而对现有的国际关系心理学分析的研究路径进行梳理,最后指出心理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结合所存在的内在问题,以及微观理论和体系理论的结合对国际关系学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义桅 《美国研究》2022,(4):9-29+5
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从理念到现实,彰显中国的学术自信与学术自觉,也引发国际学界的关注。近年来,西方理论创新不足,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抬头,全球国际关系学开始流行,激励了本土化、原生性中国理论的兴起。在数字/生态文明时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超越中国崛起思维,切实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观、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未来观,充分发掘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创立人本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华学派,才是正道。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愈来愈重要。就现状而言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仍处于草创和摸索阶段 ,尽管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冷战结束后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更是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正名溯源、思想之旅、中国观念和作者的研究风格四个方面对张小明撰写的《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和中国观》一书做了介绍和评论,认为该书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角度,把英国学派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具有丰富伦理内涵的传统学派 ,伦理思想最能体现英国学派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当代意义。英国学派游移于伦理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并逐步向后者偏移 ,经历了对格老秀斯理性主义国际伦理传统的继承、修正与复归历程。在实践伦理上 ,它试图以维持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保障生存与安全等基本人权为伦理底线 ,以非完美主义的形势伦理观来处理各种伦理困境 ,避免绝对主义 ,曲折反映了英国等中等强国既有别于超级大国也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处境和国际政治诉求。尽管存在历史观与政治哲学的保守性、价值尺度的西方主导性和中间立场的伸缩与模糊性等缺陷 ,英国学派仍表现出一种相对客观、稳健并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伦理取向。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义桅 《美国研究》2003,17(4):22-41
本文首先提出了评判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个层面 :“作者性—国家性—时代性” ,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层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突出地表现为美国性 ,即美国不仅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主体 ,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客体 ;美国不仅主导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价值论 ,而且主导了其本体论、认识论 ,导致所谓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话语霸权现象。本文无意批驳这种现象或强化类似认识 ,而旨在考察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根源 ,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政治文化、国家使命与国家性格如何塑造其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从这一个案出发进而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性问题。认为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化必须另立门户 ,提出全新的体系与学说。  相似文献   

8.
地区主义有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两种主要讨论方法.本文主要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地区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然后对国际关系理论中涉及地区主义的有关学说和流派进行梳理,并特别对地缘经济学与地区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地区主义的基本逻辑.文章最后就地区主义研究的可能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初步提出了"地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何曜 《美国研究》2001,15(1):89-100
在建构国际关系理论的过程中,研究者的视角和假设差异决定了他们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更使得他们对因果关系有不同的选择.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假定与目的,价值判断与因果关系来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开放性理论,每一种理论流派的相关性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冷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解释了与国家"硬权力"相对应的"软权力"的缘起及其基本内涵,并对国家"软权力"与"硬权力"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进而阐释了构成国际关系中国家基本权力的"软权力"和"硬权力"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地带,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将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什么作用?对外奉行什么政策,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相比旧的国际关系模式,新型国际关系强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是主权原则、价值原则和利益原则的有机结合,是对基于实力均衡原则的权力政治和以社会制度划线的意识形态政治的突破和发展。对中美关系的案例研究显示,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的前景还是乐观的,确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规范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出现了“建构主义转向” ,①尤其是 1 999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的力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面世之后 ,建构主义逐渐成为推动第三次辩论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学派。因应西方学界的理论转向 ,特别是在秦亚青教授把温特的著作译成中文出版之后 ,国内学界掀起了建构主义研究的高潮。截止到 2 0 0 3年 2月 ,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 ,共出版学术著作 7部 ,其中译著 3部 ,专著 2部 ,包含建构主义内容的西方理论概论性著作2部 ;在主要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共 42篇 ,其中译文 4篇 ,理论研究文章2 8篇 ,案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东西方关系的视角,对后疫情时期中美关系背景下日本的外交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后疫情时期的中美关系,越来越呈现东西方对立关系的特点。西方一向对东方有强烈的优越感,甚至经常表现为敌视态度,但是,在此次疫情中,西方表现不尽人意,西方核心国家美国更是治理无效,在疫情期间,国家出现混乱。美国为了转移国内危机,开始污名化中国,导致中美关系日趋恶化。在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日本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要求日本选边站队,中日关系面临考验。日本面临的选择,实质是在东西方之间进行的选择,意味着日本外交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确判断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既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内对外战略的基本依据,又是形成国际秩序观的重要基础,不同的秩序观反过来又会促进或者阻碍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从深层次揭示了国际秩序变革和发展的动力,以此逻辑研究可知正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造成了国际秩序的不合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批判中要重建文化自觉,探索出超越现存的西方中心观的国际关系理论与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 ,是关于国际关系中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 ,是构成任何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从建立学科之时的理想主义流派 ,到最新的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本体论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由于国际关系本身就是人类整体社会关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 ,哲学对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有着很大的借鉴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在本体论上的思考 ,正是以西方哲人长期的哲学思考为背景和基础的。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本体论的哲学基础 ,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 ,而且对于我们尝试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也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指出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兴起 ,主要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际格局的急剧转换 ,大国关系的调整。接着 ,本文提出从新纪元开始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宏大目标是构建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国际关系学 )及为实现此目标必须完成的六大任务。最后认为中国南方国际关系研究具有自己的优势 ,可以在构建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作者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心得,在简要回顾中国国际关系学四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既充分肯定了该学科的成就和特点,也坦率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热诚地提出了改进、提高的若干方策。作为一篇学术(科)史述评,本文对于了解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来龙去脉,把握学科进步的基准和趋势,推动学科的健康和顺利发展,特别是对于甫入这一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年轻学子来说,都饶有兴味,颇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下的国家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军 《当代亚太》2007,20(9):24-31
自冷战催生了现代安全研究以来,安全研究深受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辩论的影响.随着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转变,国家安全研究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历程.本文试图对这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国家安全研究进行描述,并指出建构主义视角转换的进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拥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具体表现在理论视野的不断拓展、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理论观点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时俱进的品格与其所秉持的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危机与变革并存的复杂局面,应当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优秀品格,进一步拓展理论视野,聚焦攸关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探究当今世界特别是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趋势;在坚守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深度发掘传统方法的精髓,积极借鉴其他学科领域与理论流派的有效方法,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体系;要勇于突破既有研究范式的窠臼,不断提出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和新观点。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特别是国际关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争取实践上的更大主动。  相似文献   

20.
亚洲区域合作的路径竞争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区域合作虽然被认为存在巨大潜在收益,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战后很长时间里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合作开始在以东盟为中心的10+框架下推进,但很快就形成了10+3和10+6之间的路径争夺。从相关各方的利益考虑出发,本文认为,亚洲区域合作不同路径的竞争包含亚洲与非亚洲的利益争夺和中日之间关于主导权的竞争两个方面;同时东盟对自身地位的关注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结合这一判断以及对中国区域合作利益诉求的分析,本文对未来中国推动区域合作的战略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