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政策议程研究是西方政策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基于西方政治体系中的政策实践总结归纳出了政策议程的很多准入条件和模型。而中国学者在议程问题的研究上还处于萌芽阶段,基于本国实践的同类研究不仅数量稀少,而且解释的力度和系统性都欠缺。约翰·金顿(John·Kingdon)的多源流分析框架为基础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议程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晓平 《学理论》2012,(18):14-15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西方学者高度重视对它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协商民主理论涉及政治合法性、决策过程中的协商、作为治理的协商等内容。协商民主理论符合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议题设置、启动效应和框架效应均着眼于个人如何处理、认知、理解和评价政治议题或政策等方面,但三者的内在心理机制并不相同。其中,媒介因素及个体因素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常用的效果测量方法如横向等级排列及实验室测量方法均存在一定问题,以个人信息处理为核心,不同心理机制对于政治传播会产生不同的效用,不能完全解释现实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发生的作用。这正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深入研究政治传播的发生机制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中国政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传播学等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提升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政治效能感,增强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效能,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策议程设置是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研究的经典议题,政策议程设置最集中体现了国家治理中权力的真实运作,从政策议程设置视角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新的和有待拓展的研究领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逐步构建了与国家政体相适应的议程设置架构和机制,中国政策议程设置在合法性上回应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原则,并在国家治理能力实践中探索和完善了政策议程设置的有效性。理解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策议程设置的政治逻辑,探索和构建中国治理话语体系,是我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尚待推进的知识议题。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兴起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研究和探讨,一时间成了学术界的热门话语。由于政治生态、理论场域的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存在许多差异,具体表现为:理论研究缘起、概念内涵界定、理论探讨基础、理想现实定位、理论实现模式及研究价值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丰富公共治理模式的政治实践。以协商民主优化议程设置,有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政治决策体系。协商民主与议程设置在提供落地场景与避免隐蔽议程方面功能互补,以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为共同价值追求,结合形成具备全过程意蕴的政策制定模式。协商民主从宏观制度建设、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和数字协商民主机制角度推动公共议程转化为政策议程,使广泛讨论的公共议题得到政治过程的回应。确保政策议程与民意表达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建立公共理性与修辞叙事相结合的协商机制,营造开放宽容且回应性强的政策制定环境,完善协商民主议程转化的全过程追踪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提出 ,政治发展本是人类政治生活始终面临的基本问题 ,但自觉的政治发展研究则始于本世纪 50年代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进程分为酝酿期 (50年代 )、活跃期 (60 - 70年代中期 )和低速期 (70年代中期以后 )三个阶段 ,作者在引述了塞缪尔·亨廷顿等人有关政治发展的内涵的观点后 ,明确提出更赞同我国台湾学者陈鸿瑜的观点。该文引述了西方学者对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这两大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所阐发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国外政治发展研究对我国民主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政治传播是政治与传播相互交汇的一门学问。在西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政治传播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今天,经过30多年来众多学者的努力,这项研究经历了由最初的译介西方的政治传播理论到如今试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的过程,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政治传播的内涵、政治传播的要素、政治传播的形式、政治传播的环境、政治传播的功能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 6 0年代中的现代化研究 ,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发展理论往往倾向于把政治发展道路界定为朝着西方政治民主的进程 ,而随着 70年代现代化理论的衰落和 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很快摆脱现代化规范式的理论困境 ,实现了从“现代化”到“制度变迁”的语境转换。  相似文献   

10.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需要在深入解析西方"宪政"话语的基础上超越西方"宪政"话语。理解西方"宪政",不能脱离其原初置身的特定"文明情境",如此方能避免掉入"普世价值论"或"阶级定性论"的窠臼,从而把握人类政治治理的基本问题,即主权者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理性与意志的平衡问题,国家能力、政府责任和法治的统一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应与解答体现了对西方"宪政"话语的超越,包括借鉴吸收了西方"宪政"话语的合理内核,在根本上是为了服务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强调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位一体基本框架下进行法治建设,为实现"善治"而更加注重治理权的积极作用,基于中国文明情境而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民主行政的善治观念转变和社会自治的改变,基层社会管理出现了制度创新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广水出现了性别两票制新选举制度,而运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角度解释性别两票制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可从中挖掘出我国一般政策议程设置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超出了许多学者的预期。既有的主流民主理论也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只能依靠“威权韧性”来作出回应。这一事实表明,建立在西方现代化经验基础之上的政治学理论正面临来自中国实践的挑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超越“民主—威权”二分法,将二分法转化为包容性的“三位一体”概念框架,将中国政治作为一种与西方民主相并列的亚类型来看待,并在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基础上,重构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民主化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战后西方学界兴起的行为主义革命相同步,关于民主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囿于行为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与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在民主测量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却掩盖不了其打着科学的幌子垄断国际民主话语权乃至对外输出民主的本质。无论是从概念、方法论等理论角度,还是从冷战结束后国际民主化的实践角度来看,当今西方民主测量都面临难以克服的理论迷思和现实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认清西方民主测量的实质与目的,而且还应将国际局势变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国际民主议程的转向,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民主化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战后西方学界兴起的行为主义革命相同步,关于民主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囿于行为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与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在民主测量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却掩盖不了其打着科学的幌子垄断国际民主话语权乃至对外输出民主的本质。无论是从概念、方法论等理论角度,还是从冷战结束后国际民主化的实践角度来看,当今西方民主测量都面临难以克服的理论迷思和现实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认清西方民主测量的实质与目的,而且还应将国际局势变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国际民主议程的转向,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杨钦淋 《学理论》2013,(9):9-10
国外的政治效能感研究主要从集体效能感、以及新兴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效能感问题出发,更有益的是开发出一系列的干预性研究。而中国方面,台湾的研究多循着西方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多基于现实用途纵向比较和不同背景人群的比较;港澳研究多集中在行政管理领域,将政治效能感作为公众政治参与的指标之一;内陆研究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学者多把眼光放在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政治冷漠、转型期政治参与的特点以及政治信任同政治效能感的关系方面。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政治效能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董德兵 《学理论》2009,(11):65-67
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或者说民主理论的转向: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的审视各种建议,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可以在古希猎民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原始存在,协商民主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而非创新。在公民实践理性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但是协商民主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深受古典混合政体理论、现代精英理论和韦伯领袖民主理论的影响,同时立足西方政治实践,将民主重新解读为领导者的"竞争性选举",从而实现精英政治与民主制度紧密结合。从理论层面,熊彼特分别对之前的民主和精英理论做出了批判和修正,并提出了四个民主成功的条件;从政治实践层面,解决了传统精英理论无法解决的代表性问题。因而它得到了许多西方政治学家的认同。但必须指出,精英民主的实质是一套固定的制度安排,它抹杀了民主实践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对资本主义民主竞争性选举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目前信息碎片化传播模式越来越盛行,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需要以规律性、主导性与实效性为本,综合分析"受众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媒介素养理论"等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改进、接受主体优化、舆论主动权掌握与传受双方媒介素养增强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成效与及时性。  相似文献   

19.
徐瑶 《学理论》2013,(18):5-6
罗伯特·杰维斯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始终坚持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希望通过对微观层次的行为体的心理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实质,找到国家间冲突的实质及解决方法。其中,他于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全面阐述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首先简单介绍了《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扫描了该书有关国际政治中认知心理研究的成果,最后对这一理论作为一种研究国际冲突的方法具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本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以前所未有之势推动了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虽然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成果不乏真知灼见,对新兴民主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亦不乏指导价值,但由于当代西方学者忽视绝大多数新兴民主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单纯、片面地强调民主化进程;同时过分夸大政治精英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因而又使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