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容克投资计划是新时期中欧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的新形式。中欧战略对接首先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与国际产能合作。目前双方已搭起了初步的合作框架,但对接进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欧盟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认知、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管理结构问题,以及欧盟相关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与市场风险等。对此,中欧需保持和加强政策对话,通过多元化方式落实和推动多层战略对接,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此降低投资风险和保证对接合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近年来中国对欧盟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双边合作的新领域。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发展中欧投资合作潜力巨大,推进投资合作已成为中欧双方共同的目标。本文从中国、欧盟、中欧关系及全球的角度对影响中欧投资合作的一些因素作了分析探讨。在国内外经济新常态下,扩大中欧投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近年来中国对欧盟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双边合作的新领域。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发展中欧投资合作潜力巨大,推进投资合作已成为中欧双方共同的目标。本文从中国、欧盟、中欧关系及全球的角度对影响中欧投资合作的一些因素作了分析探讨。在国内外经济新常态下,扩大中欧投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吉磊 《德国研究》2010,25(1):26-34
中外学界普遍认为中欧广泛的战略共识是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对于致力于应对全球安全威胁,牵制美国单边主义倾向,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形象与影响力的中国与欧盟而言,联合国安理会无疑是促进双方战略合作、实现共同战略利益的重要舞台。但是在极具重要性的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欧非但很少进行互动与合作,还表现出明显的分歧。本文通过分析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进程以及欧盟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探寻欧盟本身的分歧、美国的负面影响、中欧双方在战略实践层面上的具体分歧等三方面因素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阻碍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球公地之一的太空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一个领域。中欧双方都有在太空合作的需要,而且可以从合作中收获诸多好处。中欧太空合作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中国与欧盟层面、中国与欧空局层面和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层面,迄今合作成果丰硕,为世界树立了太空合作的典范。当然中欧太空合作还面临一些挑战,也就是需要解决太空合作的定位问题、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问题、太空技术转让问题,以及如何约束太空武器化问题。但总体上,中欧太空合作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6.
张莉 《欧洲研究》2012,(5):100-116,3
一直以来,欧盟在保护环境上起着全球领先者的作用,考虑到中欧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对全球抑制环境恶化和改善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了解欧盟环境和能源方面的政策和行动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人眼中欧盟作为环境行动者的形象,对中欧双方学界和政界进一步探讨双边合作的潜力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讨论欧盟的各种对外身份和形象入手,论述欧盟在环境、气候和能源问题上作为全球领先者的贡献以及中欧在保护环境和气候变化上的合作,然后考察欧盟环境行动者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分析中国市民、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学者以及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工作者对欧盟这一形象的认同和感知,并探讨其对中欧未来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相关问题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1988-2007年中国与欧盟15个发达成员国的相关数据,以G-L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平均市场规模、研发水平差距、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额和规模经济为解释变量进行了长期稳定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述变量不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且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不过,调整速度较慢。第二,中欧人均收入差距、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和市场规模因素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其中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充分证明了中欧产业内贸易的垂直型特征。第三,外国直接投资和规模经济对中欧产业内贸易有抑制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抑制作用表明欧盟对我国的投资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直接对外投资;规模经济的抑制作用则说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和品牌创造方面仍存在弱势。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产业格局新一轮变革中,中欧产业发展战略均寻求在高端制造业领域获得突破,力争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在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下,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载体在竞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提升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水平至关重要。结合欧盟对于高端制造业的行业及产品定义,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与欧洲主要制造业强国近年来在高端制造业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现状;其次,从管理能力、财务水平、投资绩效和发展潜力四个维度建立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并结合100家中欧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比较中欧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研究表明,中国高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整体上与欧洲存在一定的差距。相较欧洲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规模较小,缺少行之有效的内部激励,其管理能力落后于欧洲公司;中国公司在财务能力方面表现较好,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但资本运营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相比于欧洲资本市场对相关产业的理性投资,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已出现投资过热迹象,具体表现在较高的资产估值及较低的市场回报上;中国公司已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研发投入、无形资产增长,其拥有专利数已接近英法水平,但国际化程度明显落后,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和海外业务的拓展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2010年,由于《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2020》战略的问世,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欧盟面临着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的多重挑战。在此压力下,欧盟将对外战略东移,开始重点经营与中国的关系。本文回顾了20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认为中欧双方在经贸关系、科技合作、政党外交、社会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在其他领域里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然而,由于缺乏相互的深层了解,中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认知鸿沟,将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理念和行动,分析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以及合作前景。笔者认为,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中欧的全球气候治理理念都处于变化中。中国从之前被动地接受"治理",到积极地参与国际机制,甚至主动提出治理方案,如南南合作。而中国近期提出的"自主国家贡献"目标更是对促成2015年的巴黎气候谈判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欧盟利用话语权和气候外交的优势,在引领气候治理向着自己意愿方向发展的同时,逐渐成为分化发展中国家阵菅的"推手"。中欧尽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但双方的合作空间却在不断扩大。这是因为中国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气候治理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而欧盟也愿意以更温和的态度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欧盟已经在原则上达成了考虑建立自贸区的共识。本文首先从中欧双方的真实意愿和欧盟的利益角度分析中国-欧盟自贸区协定谈判的前景,然后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中的难点、中欧的利益最大化诉求冲突和中欧技术标准差异角度分析可能妨碍中国-欧盟自贸区协定谈判顺利进行的几个疑难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加大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以立法促产业”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特点。在中国绿色产业处于全球优势地位、美国借《通胀削减法案》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压力下,欧盟以抢抓全球绿色经济新机遇、对冲全球绿色产业政策竞争压力、谋求能源安全长远保障为目标,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的顶层战略设计和资源统一调配,推出以“绿色协议产业计划”为总体框架的一揽子绿色产业提振政策,构成欧盟加强扶植本土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纲领。虽然中国绿色产业实力雄厚,产业链供应链国际融合度高,但欧盟作为中国绿色产业主要出口目的地与合作伙伴之一,其绿色产业本土化趋势或将降低对中国低碳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给中国绿色产业优势地位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并加剧中欧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竞争摩擦。当前形势下,利用欧洲能源结构调整契机,主动运筹对欧关系,稳定中欧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是维护中欧关系稳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欧金融合作的过程、动因、路径以及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欧盟国家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不仅意味着中欧金融合作经过多年努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而且也标志着中欧关系开始走向新的阶段:双方通过不断加强的资本纽带,正从传统的贸易伙伴逐步转变为全球合伙人。本文认为金融合作对于"锁定"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避免欧洲走向封闭的"大西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皎  李传龙  郑淑琴 《欧洲研究》2020,38(2):104-123,M0004,M0005
当前,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面临巨大挑战,欧盟提出建立国际投资法院机制,中国正在考虑构建“一带一路”争议解决机制。在此情况下,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的ISDS条款应该采用何种ISDS机制?通过对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及其实践的回顾,本文发现,ISDS条款具有三方面的价值:作为附属性质的争端解决条款,作为对投资者程序性权利加以保护的实体性条款,以及构建国际话语权的附加价值。从当前欧盟的条约实践来看,欧盟似乎迫切希望通过双边谈判推动多边投资法院的构建,而忽略争端解决条款对于解决未来缔约双方相关争议的基本功能。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的ISDS条款原则上可以引入投资法庭机制,但是,一方面不应完全排斥其他ISDS机制;另一方面,应当简化制度设计,使其成为一个确实能够在双边层面有助于争议解决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多边主义意愿下降,世界舆论和学界出现了中国和欧盟合作引领全球治理的观点。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欧盟的全球治理诉求及其对华战略和政策取向,一方面考察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本文认为,中欧在全球治理领域确实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在欧盟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思维发生重要变化的背景下,这种合作乃至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不仅会受到当下国际体系结构深度调整的影响,而且可能更多地受到欧盟对华认知的较大变化及其相应战略调整的诸多制约。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受到了所有国际行为体的重视,欧盟也不例外。①鉴于"一带一路"战略是中欧所有合作伙伴今后进一步发展及更好合作的坚实基础。欧盟表示愿意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与中国开展合作。为此,欧盟必须设计出相应机制,以促进其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政策协调。未来的中欧关系将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步人新阶段。而世界政治及经济格局,也有可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  相似文献   

17.
欧盟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展,欧盟诸国经济复苏乏力,由此导致了欧盟市场需求减弱、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减少、欧元大幅贬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给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本文根据历年中欧贸易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了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欧出口贸易额、出口欧盟所占总出口比重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从市场需求、贸易政策、贸易融资、直接投资、汇率波动这五个方面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对欧出口贸易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近期中国对欧出口贸易形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国家规范应当被区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国内规范是指国家在国内治理的过程中应如何行事的理念和规则。国际规范是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应如何行事的理念和规则。中国与欧盟的差别不仅体现在双方认同的内外规范不同,也在于双方传播这些规范以影响世界上其他行为体的方式不同。中欧的规范分歧最突出地表现在人权与主权等国内规范上。在国际规范上,如中国的多极化与欧盟的多边主义,双方的分歧要小得多。规范互动尽管给中欧关系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但对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也具有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综合实力增长的主动力。太空产业因其拥有的重要战略价值越来越受到各国和各地区的重视。在欧盟推进一体化的进程中,科技合作一直是重点,而"伽利略计划"则是欧盟科技合作的旗舰项目。"伽利略计划"如果实施成功,不仅能进一步增强欧盟的科技和经济优势,而且将提高欧盟在政治乃至军事上的独立性,从而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欧盟始终面临成员国分歧严重、项目管理困难以及国际谈判艰难等问题,使"伽利略计划"屡次延期并严重超出预算。"伽利略计划"推进的困难,凸显出欧盟在科技合作领域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日本和欧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欧EPA)生效会对中日和中欧货物贸易产生较大影响。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项目)评估结果表明,日欧关税减让使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均明显减少,对欧盟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不同产业所受影响异质性明显,中国的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皮革制品和纺织品对日本出口明显减少而对欧盟出口有所增加,机电产品和汽车及运输设备对日本出口增加而对欧盟出口下降;中国自日本和欧盟进口的机电产品、汽车及运输设备、化学橡胶制品和金属及金属制品均有明显下降,尤以机电产品进口所受负面影响最大。为此,中国急需促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对重点进口产业预警机制建设,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