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8年1月上旬,接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抵达太行山抗日前线,开始和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搭档;1950年10月下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辞别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赴京参加人民军队陆军大学(后称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至此,两位卓越的军事大家共同战斗了整整13年.他们率领的队伍一步步发展为著名的“刘邓大军”。期间.刘邓军政互补,“偶然也有争论,但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做去”。  相似文献   

2.
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 刘伯承与邓小平,有着13年共同指挥军队的战斗生涯,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友情谊.刘伯承生于1892年,年长邓小平12岁,两个人都属龙.他俩是两条真正令中国人骄傲的威猛巨龙.在他俩相遇之前,人生经历就有了一些微妙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空前广泛的人民战争。从1947年起,中共中央决定以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中原战场,先后建立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原局和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扩大的中原局,领导中原人民解放战争.邓小平和刘伯承等充分发动中原人民群众、相信中原人民群众、依靠中原人民群众,逐鹿中原、解放中原,为中原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相坤 《实践》2014,(5):33-33
<正>1947年,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强渡黄河时,指挥部选在了山东省阳谷县蒋家庄。蒋家庄的群众为照顾好刘邓首长,专门腾出一座两层小砖楼供二人居住。当村干部和群众簇拥着刘邓二人来到楼前时,邓小平沉默了,他恳切地对村干部说:"我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不是来享福的。大家的心意我们领了,这小楼还是乡亲们住吧。"几句朴实真诚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见邓小平执意不肯住小楼,村干部们商量了一下,把他们安排到普通  相似文献   

5.
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三战全胜1948年4月中旬刘邓大军进入河南中西部。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局,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任第三书记;成立中原军区,刘邓野战军及陈赓兵团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便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逐鹿中原。  相似文献   

6.
我最早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是在抗日时期。1938年1月,小平同志接替张浩同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我任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我调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都是在刘邓的领导之下。解放战争时期,我在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任组织部部长,后调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任兵团政委,仍在刘邓麾下。建国后,又多次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经常有机会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为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不久,邓小平政委也…  相似文献   

7.
檀力  陈勤 《党史纵览》2003,(4):23-25
1947年,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我军某部副连长"抢劫"民财的案件,平时既爱兵如子又治军极严的刘伯承和邓小平在"爱"与"严"交织的两难中,挥泪肃军纪,作出了悲壮而又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三年解放战争中,神州大地驰骋着一支神速出没的部队.他们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面对着美国机械化装备的800万国民党军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刘邓大军.当年,我就是中原野战军二纵四旅十二团一营的一名战士.  相似文献   

9.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毛泽东为实现用5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败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指挥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经略中原.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进国民党统治区的胸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胜利地完成开创中原新解放区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我切身体会到,作为企业政工干部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专政工又懂生产经营,与行政干部融为一体,努力发挥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效,才能体现政工干部的自身价值。 首先,要摆正位置。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自觉服从并服务于这个中心,这就是我们政工干部的位置。具体地说,党组织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后,政工干部必须维护厂长的权威。要教育党员、干部和职工,听从厂长的指挥,保证其指令的畅通,维护其决策的严肃性,支持其依法行使职权。在厂长工作出现某些失误的时候,要多做补台的工作,尽…  相似文献   

11.
金哲 《党史文苑》2004,(5):28-29
在抗日洪流中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为了全民族的利益,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不久,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邓小平先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不久调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师长是刘伯承。从此刘邓开始了十多年的共事和合作。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说话,向来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邓榕在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里说,她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千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和师长刘伯承一起深入,  相似文献   

13.
宋清渭 《党建文汇》2009,(10):37-37
解放军发起的解放重庆战役,历时仅一个月。这场战役为何进展得如此神速?除刘邓首长指挥有方、我军将士作战英勇外,国民党军内部还有我方一位高级“卧底”刘宗宽。此人后来被二野司令员刘伯承誉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的率领下,开辟和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师部先是驻涉县常乐村,后来又移驻到涉县清漳河畔依山傍水的赤岸村。在赤岸村,刘邓首长工作很忙,特别是在1942年到1943年间抗战最艰难时期,两位首长更是日夜操劳,既要指挥部队作战消灭敌人,又要领导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回忆刘邓首长指挥二野渡江作战和准备向大西南进军陈鹤桥读到《党的文献》1993年第5期发表的陆庆良《邓小平同志建国前夕在南京》一文,勾起了我对这段岁月的回忆。当时我在二野政治部工作,对邓小平指挥二野部队作战和领导部队政治思想建设方面一些重要的活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政工干部的自身价值?我认为,海尔集团公司的名言:“真诚到永远”非常具有借鉴作用。海尔人用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千千万万个用户,从而发展了企业,而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也只有用真诚才能把工作做到家,进而实现我们的自身价值。真诚地对待别人。如今,在企业里,最难做的恐怕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这是许多政工干部的共同看法。但我觉得,只要能真诚地对待别人,结果就会发生变化。作为一名车间党支部书记,我的行为准则就是用真诚去面对支部“一班人”和职工群众。每当生产经营遇到困难,职工对重大改革和…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芦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亡国灭族之灾,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师长的带领下于1937年10月在陕西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挥师北上,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1月,邓小平接任一二九师政委。刘邓率大军以太行山为依托,创建开辟了太行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晋冀鲁豫革命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1996,(3)
邓小平从严治军二三事1946年8月,刘邓率部发起陇海战役,这是刘邓部队在内战全面爆发后的首战,歼敌16000人。杨勇、张霖之率第七纵队英勇作战,解政砀山城,歼敌5000多人。但在战斗中纪律不好,损坏了群众家具等,不少群众家被弄乱了。情况反映到邓小平那...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的光辉进程,常常把一些本不相干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组合成家喻户晓、名垂史册的新“名字”。诸如马恩、朱毛、刘邓…… 从抗战初期开辟太行,到解放大西南;从1938年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在前后长达13年的共同战斗生活中,刘伯承、邓小平两位中国历史的巨人,可谓珠联璧合、并肩战斗,共同导演了多幕威武雄壮、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1,(7):23-23
1949年11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率军西进途中,奉中共中央电示,在湖南常德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南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重庆解放后,西南局和随后成立的以刘伯承为主席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以贺龙为司令员的西南军区领导机关均驻扎重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