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永琛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国际刑事法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密切关注国际刑事法学研究,开拓进取,在国际刑事法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国际刑事法学术研究领域广泛,科研成果丰硕,涉及国际刑法的基本理论、国际犯罪、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国际警务合作、区域刑法、跨国犯罪、国际恐怖主义、国际刑事诉讼法及侦查学、犯罪学、反恐学等诸多领域。他勇于开拓创新,研究自成体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洞察力强,崇尚思想宽容。  相似文献   

2.
国家的政策与实践并非与世隔绝,有许多因素会导致观念变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是通过学术交流接触外国理念。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有二十四位中国学者来到美国,在犯罪学/刑事司法学领域或者相近学科领域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通过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这个复杂的过程,可以深入了解选择在美攻读犯罪学或刑事司法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们的历史和他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研究基于CiteSpaceⅡ可视化软件绘制国际刑事司法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展示了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研究力量的分布,刑事司法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刑事司法研究的知识基础以及该领域研究前沿的态势。研究表明,国际刑事司法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欧美国家的大学与相关研究机构;该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学科;国际刑事司法研究在知识演进过程中明显地呈现出注重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两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域外华裔学者所著的这本《犯罪学知识手册》,建构了"犯罪学/刑事司法的知识架构、调查方法(Methods of inquiry)趋一性、大中华(Greater China):台湾、香港与澳门犯罪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了隐含式、特色式融合中西的知识体血脉。这本以美式犯罪学范式所建构的、集大成的关于中国的犯罪学开拓之作,代表一代犯罪学者共同努力推进中国犯罪学的科学发展的集体智慧结晶,寄予了对未来的殷切期望与为之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的价值和功用——兼谈犯罪学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是一门有用之学,而不是无用之学。犯罪学是关于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犯罪观;犯罪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人性和社会本质的独特视角和有用工具;犯罪学是刑法学的上位学科,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指引作用;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犯罪学具有政治献策功能,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引作用;犯罪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业",通过犯罪学研究来科学地应对和解决犯罪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学意义。此外,犯罪学研究还具有综合性的知识训练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许春金先生,现任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特聘教授,被尊称为"台湾实证犯罪学之父"。许教授毕生致力于犯罪学研究,专著有《犯罪学》《警察组织与管理》《人本犯罪学》《刑事司法》《体系组织与策略》《犯罪预防与犯罪分析》及《警察学总论》,研究著作50余本,期刊著作120余篇,著作等身,不胜枚举,对我国台湾地区及国际犯罪学术及犯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刊物,2003年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目前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学报现为双月刊,80页。主要栏目有政治理论、法学研究、刑事侦查学研究、治安学研究、警察学研究、警察管理、警务管理、犯罪学研究、司法心理研究、公安法制、学术争鸣、教育与教学研究等。本学报对稿件实行优质优酬制度,对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的优秀稿件给予更优厚的稿酬。欢迎广大读者惠赐具有理论深度和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9日至10日,由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要案会诊———第五届犯罪学高层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70余人围绕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刑事案例,从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着力探索案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因素,回应了现实社会对中国犯罪学的期待。本刊将连续登载论坛实录,以飨诸君。  相似文献   

9.
刑事政策学是源起于欧洲大陆国家的一门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涉及刑事司法的社会科学相关联的学科。对其研究对象的理解和适用直接和一国一时的政治制度紧密相连。本文以对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梳理与回顾,来探寻刑事政策作为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在现实的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作用,从而使我国的刑事政策更好地以我国的公共政策为依托,并和公共政策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犯罪原因的研究是犯罪学的核心内容,在对原因论取得符合客观需要的理解之后,才有可能由此延伸到犯罪控制的研究领地(现实情况却是难遂人意的。许多司法对策似乎不屑于对犯罪原因做理性思考就可以出台——笔者注)。这种延伸实质上不是通过犯罪学的传播而实现的,相反,这种延伸恰恰是由刑事司法活动来实现的。以古典学派。实证学派、社会学派和新社会防卫论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原因论做为理论积淀,犯罪控制论才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犯罪学就是原因学,所谓犯罪预防学中的司法预防的内容实属刑事司法的研究范围(早以缺…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学的研究,尤其是犯罪成因的研究为刑事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借助"犯罪学—刑事政策—刑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实现犯罪学与刑法教义学的学科贯通与良性互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虚假信息犯罪的规制为这种路径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平台.从相关司法文件来看,针对疫情期间的虚假信息犯罪,基本形成了依法严格惩处、区分分流两大刑事政策.从犯罪成...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急剧转型与强化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犯罪学应该通过自身研究路径的展开来实现犯罪学的学科价值与满足社会的客观需要。具体来说,应该科学借鉴域外与挖掘传统的犯罪学理论成果,创新具有本国特色的犯罪学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犯罪学实证研究理念,扎实与系统地开展中国犯罪学本土的实证研究;积极参与刑事立法与司法运作,在社会防卫与公共政策方面体现犯罪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6月2日,吉林警察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八届犯罪学高层论坛在吉林警察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近30位国内犯罪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院长张兆端在致辞中说,犯罪学论坛举办多年来,组织和凝聚了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大批有志于犯罪学研究的学者,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犯罪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和防治对策。在深化犯罪学领域研  相似文献   

14.
刑法刑事政策化之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刑事政策化是指在刑事立法、司法以及刑法学研究过程中必须考量刑事政策因素之影响,并将其作为现行刑法的价值导向、评价标准和目标指引。刑法刑事政策化在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和司法领域日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刑法刑事政策化思想背后有其重要的犯罪学和刑法学的理论基础。刑法刑事政策化的理论根据主要包括犯罪相对论、刑罚有限论、刑法机能主义及谦抑主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以2001—2015年《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刊载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量、核心作者、作者单位、引文、影响因子和h指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广东行政学院学报》载文量总体保持稳定;下载总量大,基金论文占比高,被引频次逐年递增;作者遍布全国,核心作者和发文核心单位发文数量和被引比重高;影响因子曲线上升,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h指数为33,在同级学报中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16.
域外刑事管辖权是域外管辖权的一种,是指一国超越其领域范围的刑事司法权利,也就是一国的刑事司法管辖权及于一国领域之外的人或行为,意味着一国刑事管辖权的域外扩张。关于各国域外管辖权的行使,国际法已经形成一系列原则。就我国而言,要实现域外刑事管辖权需做好两方面的国际合作:一是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二是加强国际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为研讨当前国际刑事犯罪的势态、二十一世纪世界警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为加强国际警界的合作与交流,中国警察学会于1993年1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际警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260名专家、学者和刑事司法界的官员来自包括我国在内的30个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18.
刑事政策是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刑事政策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刑事政策合理化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周路先生是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倡导者、领跑者、学术带头人,是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亲历者,对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产生了显著的学术影响力。但是,2005年12月25日圣诞节,周路先生不幸因病英年早逝,是我国犯罪学界的重大损失。1991年,在受邀参与肖剑鸣发起的犯罪学和犯罪行为"C·C系列讲座"时,本来作为学员的周路先生,自告奋勇,在讲座上介绍了他在美国  相似文献   

20.
<正>《犯罪地图与犯罪分析》([美]雷切尔·博巴·桑托斯著,金诚、郑滋椀译)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雷切尔·波巴·桑托斯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副教授,国际犯罪分析领域著名学者,同时兼任国际犯罪分析师协会的常务委员。该书不仅是该领域一本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还因其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在体例上形式多样,成为当前美国大学的刑事司法专业采用的一部经典教材。该书内容涵盖了犯罪分析的历史、现状、关键概念和技术,包括战术犯罪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