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辅世先生的《苗语方言声韵母比较》一文(1979年油印;《民族语文》1980年第2期)为苗语语音史的研究搭起了一个架子。读者从文中可以了解到苗语各方言中某些词在古苗语中属于哪一声类和韵类,以及后来在各方言中的演变及其对应情况。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今天各方言中这些词的词义伸缩情况,以及哪些词是同源词、哪些词不是同源词,哪些词后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汉语借词等等。有评论说,这篇文章是研究苗瑶语共时性的“比较有分量的文章”,“实际上相当一部苗语《广韵》”(毛宗武《我国苗瑶语族语言研究概况》,《民族研究动态》1985.3)。我们还认为,这篇文章不仅是在语音学上的贡献,在词汇学上的贡献也不能忽视。文章不仅是为我们进行苗语甚至是苗瑶语的共时研究提供构架,同时,对我们进行词汇的历时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本文里,笔者结合自己熟悉的苗语黔东方言(下称黔东苗语),在阅读《比较》一文时,发现养蒿语点(代表黔东苗语)有一些缺例,由此引起本人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即苗语方言经较研究时对同源词寻找的问题。我想,在对没有文献的语言进行方言间的语间、词汇  相似文献   

2.
刘琨 《求索》2008,(1):189-192
为了恢复《切韵》原貌,陈澧《切韵考》以“增加字”为由共删去了《广韵》120个小韵。通过与《切韵》系韵书的对比,我们发现其中58个小韵并非后增字,不应删去。结合陈澧判断增加字的方法,我们对被误删的58个小韵分四类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陈澧误删小韵的主、客观原因。最后我们将《切韵考》与《王三》的韵类进行了比较,发现有些被误删的小韵影响到了《切韵考》韵类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进行苗语方言的语音比较时,是以方言间有同源关系的词或词素(几乎全是单音节的,我们称之为“字”)来进行比较。用来作比较的同源字当然是越多越好,并且还必须是真正的同源字。那些表面上语音相似、词义相近的非同源字,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排除,否则会出现一些例外,以及对例外的主观推测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陈雪竹 《前沿》2005,(9):269-271
孔广森的《诗声类》研究了《诗经》的押韵用字。书中不仅仅考证这些字的韵部类别,也考察这些字在上古的读音,为其中一些字注上古音。文章考察了《诗声类》注音字的范围,注音所用的术语以及方法,认为《诗声类》注音有超越前人之处,同时由于时代和材料的限制而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白虎通义》是《释名》之前较系统地运用声训的著作,它由先秦正文训诂中零星的声训发展到大规模集中地使用声训。《白虎通义》以声训释词265个,被释字与所用声训字在语音上的关系主要有八种情况,其中韵部、声调皆相同的所占比例相对最高,可以看出作者在运用声训训释时释字与被训释字主要是以韵部、声调的相同为条件的。通过对比《白虎通义》声训条例在两汉音系与先秦音系的韵部上的不同之处,可以发现作者是以先秦语音为标准而声训的。  相似文献   

6.
黔东苗语(以下简称“苗语”)的谓词,包括一般语言所称的动词、形容词、判断词和助动词。由于苗语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很多相同,我们把它们合称为谓词,下分四小类,即动词为第一类谓词;形容词为第二类谓词;判断词为第三类谓词;助动词为第四类谓词,简称为谓_1谓_2谓_3谓_4。本文试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养蒿苗语为依据,对苗语谓词作一番探讨,并和汉语比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苗族与楚族     
苗族与楚族的关系,是古今历史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我认为苗族与楚族关系密切:始祖相同,远祖相同,近亲相同,应是一个民族的两种称呼。 始祖相同 研究苗族的历史,不能单纯根据汉字历史资料,还必须结合苗族的《苗经》、苗语、苗俗等,全面分析,反复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由苗族“巴对雄”(巫师)和“果江都”(话师)用苗语保存下来的《巫词》和《古老话》,是“苗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最标准的苗经”,它是我们研究苗史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8.
吴绪成 《世纪行》2006,(12):15-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谐文化源远流妊、蹲大精深。关于“和”与“谐”,距今1900多年的《说文解字》解释“和”,是“相应也。从口,禾声。”形声字。《广韵》进一步解释“相应”是“声相应”,与声音和语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谐”,是“从言,皆声”,也是形声字,与声音和语言有关;《广雅》和《玉篇》对“和谐”二字的解释一致,都可以同义互文,都与声音和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9.
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地支十二字。第五期有一份完整的干支表(合37986)。甲骨文的支字和它们的排列与后世的相同。壮侗民族除了黎,也都使用支字。傣历用干支纪年纪日,水族水书中的干支字是仿照古汉字的象形字。壮侗语支字的读音借自古汉语,如傣语支字的读法相当于《切韵》以前的汉语。 《切韵》成书于公元601年。王力先生把公元3世纪以前算作汉语的上古期,公元4世纪到12世纪为中古期。高本汉的上古汉语从西周时代算起(《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P2)。从语法和谐声的承传关系看,甲骨文的语言是汉语的源头。不妨假定商代河南和山东西部地区的汉语是甲骨文的语言。上古汉语从商开始算,大约有20个世纪。而代表中古语音的《切韵》离今天还不到14个世纪。上古汉语确实是有前缀音的,除了王力先生分析过的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可能还有形容词的词头外,如版纳傣语把“午”读作sǎ~1ηa~2,“戌”读作set~7,而德宏傣语把“戌”读作met~8,也能说明这一点。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可能与更早期的前缀音有关系。与中古汉语有直接关系的是汉代的中原汉语。东汉时期中原汉语经过二、三个世纪的稳定,应有一种标准语,譬如说洛阳话。这种标准语是许慎《说文解字》的语音基础。 尽管汉语古音的研究中我们还有许多疑问,前人的研究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Legato”的特点,提出Legato(连贯地)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在声乐演唱中只有达到气、声、字、情的协调统一、相互连贯,使其依据汉语声、韵、调的固有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势与歌曲旅律紧密结合,才能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思想情绪,塑造个性的声乐演唱方式,获得良好的声乐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罗江文 《思想战线》2003,29(5):134-137
在对已见著录的8000多条两周金文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将两周金文韵部与《诗经》韵部作比较,可以进一步明确金文用韵与《诗经》用韵大体相似的结论。王力先生认为《诗经》韵部29部,冬侵为一部,冬部是在战国时期才分化出来。而金文冬、侵都未发现独用例,从二部的统计数字和冬部与东、阳、耕、侵诸部合韵的情况看,冬部似应独立,所以金文韵部应为30部。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苗语在学术界是具有争议的词类,本文通过古汉语的比较认为,是一个特殊词,它专门用于时间词和处所词或方位词之前,并与时间或处所词组成词组,共同作动词的状语或补语,是一个兼有“早”或“远”含义的介词。  相似文献   

13.
全国台联成立20周年了,作为全国台联和《台声》杂志多年的朋友,我思绪万千,勾起了许多尘封的往事———记得是1987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下午,沦为“政治难民”、寓居加拿大多伦多的我,闲来无事,到市立图书馆“东亚馆”浏览。站在一排期刊架前,我上下观看,寻找中意的读物,赫然看到《台声》在“新到书刊”架上,似在向我微笑、招手。或许你难以想象,对一个长期在海外流浪,满腹乡愁的台湾郎来说,《台声》的“台”字,是多么的显眼,多么的亲切。“台”和“声”两个字连在了一起,像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着我的身心,我好…  相似文献   

14.
今年《贵州民族研究》第二期刊登了李德芳同志《二十世纪初期滇东北苗语方言区的苗文》一文,文中谈到:“除了滇东北苗语方言区(主要指滇黔川三省边区一带)的苗民一度有过文字外,居住在其他广大地区的苗民(在苗族中部方言区的贵州凯里县一带,解放前帝国主义传教士,曾用汉文注音字母作基础,设计了一套苗文,并且印刷了‘圣经’。但文字缺点太多,未为当地苗民接受)都没有文字。”“滇东北苗语方言区的苗文,是一九○六——一九一三年之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牧师柏格理,为了在当地苗民中传播基督教义而创制的。”按其意思,苗族自己无文字。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城步这个地方,苗族很早就  相似文献   

15.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79岁高龄的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朋先生撰写的回忆录《风雨人生》,近期已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全书32万字,分为“我的婚姻”“我的家庭”“我的教育”“我的盲运”“我的财运”“我的厄运”和“我的老运”七章。《风雨人生》是作者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作者以坦率、流畅的笔触向世人真实地详述了自己一生的巧遇、奇遇般的传奇经历。作者幼承庭训,不作狂语,他在书末曾明言:“奉献于读者面前的,只有两个字:‘真实’。”他以亲身的体验,真切而栩栩如生地写出许多真人真事。本书虽是一本回忆录,…  相似文献   

16.
《老子》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段中,对于“三生万物”的“三”究是什么,一直没有确解。我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两个“三”字,都是“气”字之误,即应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气,气生万物。”本文拟就此加以论证。 1、首先,“气”字被误为“三”字,属字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一万六千字,谈及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出现了两个具体的指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充分考虑“十五”时期发展的实际,从产出方面提出的代表性目标。和“十五”计划建议相比,“十一五”规划建议在数字表述上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数字多了一个。“十五”计划建议,数字指标只有一个,即“为2010年比2000年…  相似文献   

18.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新版《词源》是这样说的:“一、代词。1、什么。2、谁。3、哪里。二、副词。多么。”除代词和副词两种用法外,我们发现作语助词也是“何”的一种主要用法。查《助字辨略》(清、刘淇),发现有“夫何,发语辞也”的说法。并且,闻一多、余冠英两先生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学作品选本甚至有“何,语助,今字作啊”(闻一多语)之类的注解。这表明,“何”字的语助词用法早已引起了前辈们的注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个至关重要的语言文字问题,一直没有取得文化人的共识和社会的认同,这就是:“兮”字不应读作“XI(希)”,而应当读作“HO (呵,相当于今音啊A)”。先秦古籍《诗经》、《易经》、《老子》、《楚辞》等经典里,有大量的“兮”字,许多年来,大家都把它  相似文献   

20.
“清真”二字最早可见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里的“清真”是对诗歌创作而言,指的是自然质朴纯洁,摈弃雕琢。到了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时,为了表达伊斯兰的特征,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舆所著的《清真大学》、马文炳译著的《清真指南》等,都以“清净无杂”、“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解释伊斯兰教及其所崇奉的真主。可见从明末清初起,“清真”二字已成为伊斯兰教的专用名词。之后,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其寺院又被称为“清真寺”。又由于“清真教”与禁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