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约可得利益主要表现为经济学上的利润损失,而且这种利润损失主要发生于次交易领域。所谓次交易,包括转售、出租合同,此外将标的物用于生产也会产生可得利益,当然,实践当中不局限于这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合同法》已规定了可得利益的违约赔偿。本文认为,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债权人在合同全面适当履行的基础上,依事物通常进行或者依特殊情况,特别是依已采取的措施或准备,可预期取得的财产增值利益。肯定可得利益的违约赔偿既是完全赔偿原则的要求,也是损害赔偿宗旨的要求和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保持交易秩序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世界合同立法的潮流。确定可得利益赔偿的数额,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约定法”、“比照法”、“差额法”和“估算法”。  相似文献   

3.
商事活动在当今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商事活动的大量开展,合同也成为进行商事活动不可缺少的载体。然而,在开展商事活动的同时,违约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地激增。实践中当事人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在此背景下,裁判文书中频繁出现的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诉求与裁判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如何完善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真正做到鼓励交易双方严守契约、减少守约方损失、增加违约成本等问题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违约救济中的期待利益保护及其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允诺对方的"期待利益"是美国合同法及美国违约救济制度的首要目标。美国违约救济制度中计算期待利益的基本方法是"完成约定履行所需成本法"和"价值减损法"。同时法律实践中也逐步发展出了限制这种期待利益范围的几项原则,即可预见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和可避免之损失原则。  相似文献   

5.
信赖利益是两大法系学理及判例在讨论和确定合同损害赔偿范围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但两大法系对信赖利益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分歧.在学理上进一步认识信赖利益之含义,统一对信赖利益的理解,将信赖利益之赔偿引入违约赔偿情况下加以适用,对于在立法、司法和学理上认识违约赔偿的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预期违约是英美法上的制度,但现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与实际违约不同的是,一方当事人预期违约后,非违约方可以选择接受预期违约,在履行期届至前解除合同,请求损害赔偿;其也可以选择不接受预期违约而坐等履行期的到来从而寻求实际违约救济.此外,非违约方还可以寻求中止履行、要求实际履行或者支付违约金、定金等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7.
可预见性规则是限制违约损害赔偿责任范围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涌现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愈来愈多,"违反可预见性规则扩大化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背后凸显出传统合同法上的可预见性规则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理论的难以兼容性,从"预见主体"、"预见时间"、"预见内容"、"预见标准"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框架下的可预见性规则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因果关系和过错分别属于客观与主观的范畴,是截然对立的两个要件。实际上,这两个要件都是法官解释法律的产物,存在着相互交叉与重叠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因果关系的认定就是对过错的考察,而在认定过错时也要考虑因果关系,二者不能分开,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就是其例证。因此,将过错作为界定因果关系的手段将会使民事归责更加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9.
预期利益损失获赔是一个比较极端的原则,对原告尤其有利,所以法律在承认预期利益损失可获得赔偿的同时必需制定相关的限制原则,以保持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合理预见规则是一重要的限制措施,目前,我国的合同法也顺应了国际潮流,采用了合理预见规则作为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制手段,但比较而言,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过于简单、笼统;为此,在司法实务中应在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合理预见规则的具体适用的基础之上,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合理预见规则理论,同时,对《合同法》第113条予以检讨。  相似文献   

10.
完全赔偿原则是确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最高指导原则,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商品等价交换的方式影响下的结果。与此同时,完全赔偿原则又是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进行利益平衡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工具,可以督促人们尽到最优的注意义务。我国正处于编纂民法典的重要历史时期,日前法工委民法室公布的《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次审议稿中,对于完全赔偿原则虽然有一定的体现,但是笔者认为,应当在违约损害赔偿部分明确规定完全赔偿原则及其限制规则。对完全赔偿原则进行明确与重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既有助于在完全赔偿原则的指导下对违约损害赔偿的救济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亦有利于用明确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对法官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11.
预期违约包括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两种。预期违约制度与大陆法系的相关制度有不少异同之处。虽然我国的法律体系基本上属于大陆法系,但预期违约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的风险防范具有重要作用,新的合同法的立法者应将其吸纳。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国际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期违约制度源自英美判例法,后为许多国家认可和接受,并被《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所吸纳。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重要游戏规则,预期违约制度具有重大的法律研究和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纯经济利益是指受害人因他人对其人身权或者有体财产权以外的无形的经济利益的侵害所遭受的损失。传统侵权法对这类利益的保护并不完善,通过对国外立法及相关理论的分析阐述可以看到,加强对纯经济利益损失在侵权法上的保护是必要的,纯经济利益作为权利的一种理应受到侵权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反射性利益损失意味着因一方当事人的权益受损而反射遭受的损失,可分为反射性精神和财产损失两大类,具有依附性,是对次级受害人的直接侵害。国外立法例对此有不同的规定,相对而言,我国的相关规则比较简化,不能满足当下利益保护的基本要求。未来立法中应当准确界定反射性利益损失保护的基本范围和基本要件,以合理平衡利益保护和行为自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预期违约是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我国整个合同法领域的一项崭新的制度。如何正确理解预期违约的概念、法律特征、构成要件、违约相对方的权利救济方式,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预期违约制度应注意哪些问题等都是我们司法实务部门当前亟需了解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拟就预期违约制度的一系列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合同法》中若干新制度的阐述和分析,明确了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创新点对于保障合同安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合同法》中若干新制度的阐述和分析,明确了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创新点对于保障合同安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预期违约制度独创于英美法系之中并发展至今,旨在解决合同履行期限到来前违约危险存在时利益平衡问题,目前中国学界在采用与否以及如何与大陆法系传统相融合的问题上尚存争议,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作为两大法系妥协与融合的产物,无疑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应借鉴其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以求平衡当事人利益并促进国际经贸之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取投资机会等不确定性利益对受贿罪谋利要件的判断提出了新挑战,现有的刑法理论未能很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利益情形下谋利要件的评判问题,有必要从利益的基本属性出发,构建行为人视角的谋利要件评判新规则。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的使命就是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规范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与义务,调整公司内外法律关系,正确处理社会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公司与股东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以及公司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制衡关系,促进公司的设立与发展,以此来推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