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 强碱中毒极为少见,1928~1967年间英国利兹共发生52例碱中毒死亡案例,其中5例为氢氧化钠中毒。1918~1942年美国纽约州84例碱中毒死亡案例,有44例是吞服美洲木灰(含9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国内尚未见氢氧化钠中毒的尸检报告,我们遇到一例吞服浓氢氧化钠液自杀死亡案例,  相似文献   

2.
<正> 作者收集了132例自发性脑出血死亡案件资料,并自发性脑出血的死因鉴定,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检验等结合法医病理进行综合分析,可望为脑出血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和临床确诊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本组132例中男性87例,女性45例。年龄分布22~86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50~59岁43例,60~69岁65例,70~79岁24例。发病季节多见于1~3月(38例)和10~12月(44例)。发病诱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是法医检验中常见的损伤,是导致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童颅脑外伤与成年人相比较,有其独特的表现.笔者结合8例钝器所致儿童颅脑外伤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检验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1至6岁4例,7至13岁4例;交通事故撞击头部2例,钝器打击6例.尸检8例,其中无颅骨骨折3例,骨缝分离4例,凹陷性粉碎性骨折1例;损伤后当即死亡1例,1~2天死亡4例;3~5天死亡3例;单纯硬膜外出血0例,伴有硬膜下出血脑挫裂伤8例;出血量50~100ml7例,150ml1例.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反应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反应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从而解决困扰法医学工作者对过敏性反应死后诊断的鉴定要点。方法对华西法医鉴定中心1995―2004年尸检检出的26例药物过敏性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药物过敏所致死亡案例的死者年龄以31-40岁的例数最多,占了38%;26例因药物过敏所致死亡的案例中,12例为青霉素类药物过敏,为引起过敏最常见的药物;而药物使用途径引起过敏反应死亡的案例中以注射为主,共20例;以个体诊所及基层医院多发生过敏反应死亡的案例;18例在使用药物后出现典型的严重的过敏性反应的临床表现;15例为在用药后半小时内发生死亡;病理解剖可见咽喉粘膜水肿20例,其中咽喉腔阻塞大于75%2例,50 ̄75%5例,25~50%7例,小于25%6例,显微镜下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咽喉粘膜者21例、肺组织18例;6例血清IgE检测值呈现出显著的升高。结论过敏性反应的死后诊断应结合死者的生前临床病史,死亡时间,生前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发现及血清IgE检测值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资料是从北京地区1955~1984年间经过尸体检验的8711例非正常死亡的案件中筛选出来的。占被检验的非正常死亡案件的21%。本文统计分析了1831例的死因和谋杀动机。从分析中可以看出,颅脑损伤是死亡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DH  Guo SY  Li ZH 《法医学杂志》2008,24(5):342-343,348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数据。方法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事故车辆类型等相关参数,对深圳市4184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事故死亡人员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2.45∶1;事故在6:00~8:00和18:00~2:00发生最多;72%的案例在城郊主干道发生;死者主要交通行为方式分别为步行占44%,自行车骑车人19%,摩托车驾车人15%;肇事车辆以货车为主;死亡原因83.2%为颅脑损伤死亡,13.3%为多发损伤。结论深圳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具有明显特点,具有可防范性。  相似文献   

7.
对14例CO中毒死亡尸检进行病理统计分析 ,结果 :男性9例 ,女性5例 ,年龄8岁~52岁 ,意外死亡12例 ,他杀2例 ,自杀无 ,家里死亡13例 ,户外死亡1例 ,主要在家里洗澡时CO中毒死亡 (9/14) ,多发生在冬天 ,13例为急性死亡 ,1例为迟发性死亡 ,14例中 ,4例为同时死亡 ,13例做心血中HbCO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68例高坠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分析了杭州市1955~1987年所积累的68例高坠损伤死亡案例的尸检资料,并探讨其中26例(经全面尸检)高坠损伤的特征与尸体着地部位关系。资料分析一、一般资料 68例中,男性52例,女性16例,为3.3:1;年龄2~73岁,以18~50岁中、青年居多43例占63.2%。自杀多于意外,和文献报告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行车事故死亡者颅脑损伤死亡发生率甚高。此类案件发生在野外或公路上,可疑为他杀或汽车事故致死,应引起注意。我们对北京地区30例自行车事故死亡案例了尸体解剖检验,分析如下。一、资料分析年龄最小3岁,最大70岁,多数为青壮年。性别男性26例,女性《例。路面类型:沥青路面25例,坚实土路面4例,水中1例。受伤后至死亡时间,sh内4例,5~10hZ例,11~20h7例,21~24h3例,2天以上9例,其中1例最长为8天,5例死亡时间不明。治疗情况:22例经医院治疗后死亡。8例未经治疗而死亡。事故发生原因:骑快车撞在路分物体上11例,酒后骑自行…  相似文献   

10.
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的案例不同的案情,死因亦有多种可能性.笔者通过对23例此类案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其案件特点、死亡原因及检验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3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均为已侦破案件.23例死者中,男性21例,女性2例.年龄在7岁~88岁之间,其中20岁~30岁3例,30岁~40岁11例,40岁~50岁7例,7岁、88岁各1例.23例均选自1998年~2013年本地区案例,所有案例资料包括:(1)调查资料;(2)现场勘查资料;(3)尸体检验资料;(4)物证检验资料.每一案例均经过系统解剖与病理检验,部分案例进行了受伤肢体部静脉血栓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动自行车交通死亡事故特点。方法收集本市区217例电动自行车交通死亡案例,按照死者性别、年龄、交通方式、事发路段、死亡原因等项目分类进行统计。结果217例死者中男性多于女性(1.6:1.0),21~60岁占比73.7%;肇事车辆以乘用车和货车为主,分别占31.8%、32.3%;事发路段以交叉路口多见,占53.5%,且郊区和乡镇高于市区(73.3:26.7);一天中高发时间段为6~8时、17~19时,分别占23.0%、24.4%;死亡原因主要为头部损伤,占75.6%,且事故造成的死亡时间较短,以当场和送医当日抢救无效死亡为主,分别占31.8%、30.0%。结论电动自行车死亡事故有其自身特点,需针对性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今后此类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2005--2008年间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亡案例18例,从案件的性质、损伤机制及特征等方面,总结此类案件的法医学特点。结果18例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者,年龄在21~55岁。其中,自杀14例,意外4例;颅脑损伤死亡14例,创伤性休克死亡4例。损伤以撞击、摔跌伤为主,部分存在碾压伤。结论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所致损伤具有其特征性,案件性质主要为自杀,部分为偶然的意外事件,具有可防范性。  相似文献   

14.
胡家伟 《刑事技术》2003,(Z1):52-53
火场中的尸体大多被燃烧,而判断生前还是死后烧伤,对火场命案性质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152例火场尸体检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鉴定生前死后烧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1尸检资料性别年龄152例中男80例,女72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在8~68岁,其中20~40岁者102例占67.11%。死亡原因152例中生前烧死有109例,颅脑损伤死亡21例,大失血死亡6例,扼、勒颈部致窒息及高坠死亡各4例,有机磷中毒、自缢及电击死亡各1例,死因不明5例。损伤检验109例生前烧死的尸体上检见局部皮肤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征象的71例,其中检见有“闭眼反应”…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607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欣  李志宏 《法医学杂志》2003,19(3):158-158,160
道路交通事故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对深圳市2000年发生的607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员尸检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深圳市人口的组成、死亡的高危人群、事故高发地点、肇事方式、死亡原因等多个方面加以探讨,以期找出发生原因,预防、降低事故的发生。1资料全部资料来自于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事故处理科2000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档案资料,共607例。2结果2.1一般情况在607例中,男性297例,女性310例,男、女比例为1∶1.04。年龄最小的1岁零10个月,最大的76岁。其中21~30岁243例,31~40岁182例。案发时间上,607例中发生在12~1…  相似文献   

16.
创伤5天以后死亡66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司法实践中,严重创伤后于短时间内死亡的案例,由于案情和死亡的因果关系明确,很少引起死因纠纷。但是,伤后经过数天以上死亡者,常引起死者亲属或其他当事人对死因的疑议,导致法律或医疗纠纷。因此,有必要探讨严重创伤经过救治数天后死亡案例的一般法医病理学特征,为死因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受理的经系统尸检案例中66例外伤5天以后死亡的鉴定资料,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北华大学医学院法医教研室1989~2003年间受理的各类与外伤有关的尸检案例214例中,伤后24h内死亡132例,1~5天死亡13例,伤后5天以上死亡66例。选取外伤后5天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8例小脑出血,男性6例,女性2例。5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小脑出血的年龄为43~70岁;3例血管畸形性小脑出血的年龄为6~29岁。8例皆在发病后14小时内死亡。根据本组8例小脑出血案例,对本病的发病率、临床症状、病因、出血部位、并发症以及死因进行讨论,提出三点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由X线片判定损伤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X线诊断对骨损伤研究是不可少的手段。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我区62例162张X线片的分析结果。资料 62例死伤者,男44例,女18例。年龄20岁以下者9人,20~40岁者31人,40岁以上者22人。7例为交通事故,55例为日常琐事引起撕打致伤;死亡2人(1例死于迟发性脾破裂,1例死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部感染);锐器伤  相似文献   

19.
574例高坠死亡案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量高坠死亡案件的现场分析、尸体的损伤形态学观察并结合案情调查资料,构建高坠案件法医病理学案例库,为研究疑难坠落死亡案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5省市574例高坠死亡案件资料,包括死者个人信息、现场勘查资料、尸检结果、精神疾病史和毒物检验结果。结果男性的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在0~10岁年龄组未见自杀案例;在60岁以上年龄组,自杀率明显高于意外死亡;大多数的意外案例都发生在工作地点;坠落高度在10m以下的案例中,落地最先接触部位以头部居多,而在10~25m高度,足或下肢多见。结论大多数高坠案例都有明确的结论,但部分案例成伤机制及死亡方式判断呈现明显分歧,应为今后坠落伤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34例矮壮素中毒死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矮壮素又称麦稻立 ,是一种防止植物陡长和倒伏 ,增强植物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 ,使农作物矮而壮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用途广泛 ,故用其自杀导致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就近三年间收集的 34例矮壮素中毒案件的尸检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分析1 1 一般资料男性 6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14~ 4 9岁 ,2 0~ 2 9岁居多 2 4人 (70 5 9% )。均为农民。均为口服自杀 ,其中 2例为酒后口服自杀 ,无误服。1 2 中毒时间及致死量服毒后 10min内出现症状 4例 ,10~ 30min 2 6例 ,30min后 4例。症状出现后 30min内死亡的 7例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