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有了良好开端,但是步伐不够快,公司制改革很不规范,治理效率低。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加紧迫,必须抓紧抓好。一、公司制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佳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因此,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国有企业改革为公司制企业后,由于公司的控制权被经营者所掌握,经营者损害公司法人及其成员利益的现象,在我国也难  相似文献   

3.
从1994年开始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改制后的公司未能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如何建立和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成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组,要从延边的实际出发。须知,我们把企业过去的“工厂制”改组为“公司制”,这是企业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保企业改革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延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的核心是产权改革 ,它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紧密联系。其理论依据就是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不合理的财产组织形式 ,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进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本质上也是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过程。现代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实践充分表明,公司制企业是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中最为有效的形式。着眼于优化公司制企业产权配置和产权约束的有效性,应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人力资本与其他形态资本的匹配性,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过程中引进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努力形成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竞合关系,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要进一步理顺国有公司制企业的劳动关系。不仅要明确劳动者是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支配者和使用者 ,还要明确劳动者是自主择业的主体 ,因此建立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 ,明确企业与劳动者的地位与权益 ,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而公司制则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重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我国国有企业(主要是指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同。)改革的有效途径。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经颁布,根据公司法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根据公司法将国有企业改造为公司制,这是世界上无任何成功经验可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它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探讨和试验,并制定出一系列可行的配套的法律法规才能进行。下面笔者就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论坛》2000,(12):32-32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围绕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个核心来进行,从而解决公司股东、董事、经理三者之间的分工与协调问题,在建立对公司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上下功夫。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资本结构的优化与国企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也对企业治理结构与治理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畸形发展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失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优化产权比例;加强债务管理,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必须从资本结构的优化入手,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30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30年,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国企改革的任务仍未完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很多工作要做;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仍不尽合理;垄断企业改革任务艰巨;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改革遗留问题需要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只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加快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我们一定能胜利完成国企改革尚未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进展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从职能、体制和运作方式上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推行公司制,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国有经济布局得到改善;各项配套改革向前推进,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今后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是它的资产和产出总量将逐步增大,并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将通过不断探索而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趋于多样化,大批国有独资企业将被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解决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是当前企业改制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又分为企业整体改制为公司和企业部分改制为公司两种基本形式。企业整体改制为公司时,需注意正确处理新股东的加入与原企业债务承担之间的关系;企业部分改制为公司时,则要正确识别企业的分立重组行为与企业转投资行为之间的差异,从而正确处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后的债务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20多年实践,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要想真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应从推进股份制改革和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故意失真对国家、对投资者、对企业本身乃至对整个社会都造成直接的危害。会计信息故意失真产生的原因在于所有者缺位造成的监管失控、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要整治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故意失真问题,必须完善产权制度;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改革上市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完善政府部门会计监督体系,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会计法规建设;改革人事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有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不仅仅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而且还包括所有者治理结构等内容;国有投资公司虽然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但它又有着其他国有公司企业相同的改革任务;国有投资公司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产物,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同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某种改革性功能.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制应该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不要用党组织的组织法及政府的行政方法构建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明确“谁”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确立真正负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环节;对国有资产必须实行分类改革,不宜采取笼统单一的改革模式;要明确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责任,并赋予必要的改革自主权;要按照国有企业的属性,规范国有企业的股票上市。  相似文献   

19.
《企业国有资产法》围绕着出资人设计了一系列制度,但这些制度在实践中回应的结果是未能按立法者所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本质根源在于人们对企业国有资产属性的忽视,及履行出资人职能机构的误读,我们不能忽视企业国有资产的特殊属性,应对其进行细化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分化管理经营,对于竞争性国有资产进行契约经营,使这...  相似文献   

20.
The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not simply copy the governance model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rporations, but should create a new-type labor relations using the unique advantage, which includes the building of democrat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fair salary system. As for the reasons: (1) based on the view of contractarianism, the enterprise itself belongs to all members, and there exists equal members relationship instead of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s a result, enterprise should implement the common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rules; (2)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is not such a democratic organization which is governed completely by the internal, but should accept social regulations and supervision which is outside the enterprise, especially the need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syste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