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新时尚。为解决当前"垃圾围城"的困境,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学界关于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垃圾分类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独角戏",更需要公众、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通过对公众行为、企业利益、政府政策等涉及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各个方面的分析,建议地方政府应采取提高公众参与度、引导企业发挥积极作用、加快立法健全相关制度以及完善内外部监督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政府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对城市垃圾的消纳,"垃圾围村"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对于解决污染问题进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非凡。南京市六合区画家村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执行,得益于当地积累了较为深厚的社会资本。当然,由于社会资本增长乏力,也使得垃圾分类政策的继续执行存在较大的阻力。为了推动垃圾分类政策持续有效执行,必须进一步夯实和巩固当地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在上海正式实施,但强制分类是否可行以及其可行性受哪些条件的制约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在政策工具的理论视角下,使用政策网络的研究途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垃圾分类"这一特定主题可概括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强制性工具在垃圾分类中的适用性由地方政府和政策网络两组变量决定,其中前者包括地方政府能力和政策营销两部分,后者则由网络规模、网络的开放度、权力关系、凝聚性和连接性等五个具体变量组成。通过对江西省东阳乡和我国台湾地区台北市两地的垃圾分类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地方政府能力是"强制"的先决条件;地方政府能力强且政策网络适宜时可适用"强制";地方政府能力强但政策网络不适宜时,通过良好的政策营销可以减少来自政策网络的阻力,进而使"强制分类"可行。除本文探讨的主题外,社会治理与垃圾强制分类、差异化的操作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营销重塑政策网络等问题都值得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是一项具有外部性的公共服务,它影响着民生福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存在垃圾生产主体数量巨大、生活垃圾分类监管权责不对称、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等问题.建议根据垃圾产生的典型场景分类施策,将垃圾分类监管职责下放到社区自治组织,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引导全体社区居民养成自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急剧增多。生活垃圾成份也由传统的易降解物质向化学、工业用品等转变。同时,也存在一些中小城市向附近农村地区转移垃圾并试图以此来破解城市"垃圾围城"的现象。在当前农村环境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文章拟提出一条适合农村环保与发展的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之路,并通过分析现行立法,提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法律法规,适时提高法律位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押金返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垃圾分类对资源再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但现阶段社区垃圾分类困境仍比较突出。调查发现,N市D社区以居民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方式,逐步摸索出一套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基层经验。一方面,社区组建垃圾分类居民志愿组织,依托组织中居民间的“人情关系”互动,以“熟人”劝说的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另一方面,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居民通过舆论监督来制造“面子”压力,迫使未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为了“不丢面子”而参与社区垃圾分类。但从模式复制及推广的角度而言,社区经验还存在政府缺位、资金匮乏以及制度保障相对滞后等不足,由此提出应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设置社区居民自治激励资金、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关涉社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议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纷纷落地。以政策扩散为理论视角,对我国31个省级、38个地级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扩散机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地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的时空演进体现出如下运行机理:在时间维度上地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随时间变动呈现S型扩散曲线,目前处于曲线第二阶段,即快速增长时期;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邻近效应,同区域内政策先行地区对周边地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具体路径上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影响,包括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吸纳扩散两种模式;在主要内容上呈现出效仿与创新失衡,以简单效仿为主,政策创新性不足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历时多年,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分类是我国城市治理的热点议题。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工具体现了从自愿性和混合性过渡到强制性的显著特征。这一政策工具的转变是由政治、财政、管理和技术四个维度的因素驱动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全能型政府”的重现,而是突出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政民关系的平等性这两大特征,凸显了强制性工具在中国场景的适用性和不断优化的政策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生活垃圾现状的分析,提出城市垃圾的治理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实现垃圾的"三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对城市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策扩散理论构建主体和情境维度的分析框架,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42个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政策扩散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和政策情境的交互影响使试点城市政府呈现不一样的政策行为。其中,负责政策推行的职能部门发挥关键作用;纵向压力、横向竞争、前期政策制定经验和官员变更等因素形成组态效应。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需关注城市的资源条件和制度环境,引导多元政策主体参与,形成多维度动力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中,首度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环境控制目标成为在"十三五"规划里的重点内容。文章主要通过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阐释了垃圾分类工作在高校开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多个城市垃圾分类的经验,提出高校实行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将全面绩效管理思维引入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有助于改善垃圾分类的低绩效问题。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非干涉研究,掌握了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全面绩效现状。进一步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前端因素中,居民的相互影响、家庭分类情况与小区的监督管理对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绩效至关重要;中端因素中,垃圾清运效率、清运量等因素对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绩效影响显著。未来要加强垃圾分类全面绩效链条中各环节的衔接与配合,培养居民分类习惯,构建科学高效的清运系统,在这些工作的推动下,企业才能够有动力彻底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绩效。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46个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之一,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既是"环境之痛",更是"进步之梯"。随着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进入立法时代,一场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攻坚战"正在展开。基于环境公共治理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必须进行一场系统性的治理变革,构建全主体、全流程的环境公共治理体系,政府引导市场、社会和居民结成环境治理"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营造绿色、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明确界定环境产权,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电子垃圾收集处置"案例来说明:环境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它的背后是利润分配。当前市场利润分配方式很不合理:污染增加利润,环保减少利润;市场鼓励污染企业,驱逐环保企业。造成这种不合理利润分配方式的原因是市场"外部化"。产生"外部化"的原因是环境产权缺失,因此要实行环境产权政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垃圾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我国关于农村垃圾的回收、处理和污染防治的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法律体系上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回收与处理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基本空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环境公益信托的经验表明,我国可以在《信托法》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垃圾回收与处理的实际需要,围绕设立、信托财产、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监察人、管理机构、税收优惠等方面,构建农村垃圾回收与处理的公益信托制度,以解决农村环境保护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急剧增多。当前也存在一些中小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生活垃圾来解决"垃圾围城"困境的不良现象。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本文提出适合农村未来发展的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模式,并通过讨论其必要性与可行性,梳理现行立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餐厨垃圾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垃圾,具有危害和资源双重属性,目前,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总结国内餐厨垃圾管理与利用的经验,分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结合济南市目前餐厨垃圾管理方法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济南市餐厨垃圾进行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济南市餐厨垃圾改进管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途径。然而,大陆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实施十余年仍然进展缓慢。以上海为例,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政策的基本分析框架,核心是以制度创新强化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以机制创新夯实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以系统思维提升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政策实施存在"政府热、市民冷"、分类实效难以发挥,机制设计存在瑕疵、利益分配不合理,前置环节不到位增加末端处置压力等困境。对此,重点围绕做强源头分类体系、优化清运作业体系、完善末端处置体系、健全资源回收体系和充实国民教育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在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手机用户面临着垃圾短信的困扰。垃圾短信主要包括欺诈、色情暴力、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产生各种不文明或者犯罪行为,加之目前垃圾短信的治理还存在立法欠缺、手机短信监管不力、缺乏长效的制度化的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联合电信管理部门等开展联合行动和专项整治,有力地打击各种垃圾短信违法犯罪活动,肃清垃圾短信不规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行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论文垃圾的产生,因此,本文对高校论文垃圾产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产生这一现象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