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环境监管失职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管失职罪是一种严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本文对该罪的构成要件,其与一般监管失职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李启家  唐忠辉 《河北法学》2004,22(12):48-49
全国首例"环境监管失职案"暴露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环保机关职责混淆,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环保市场不够规范,环境事故损害评价体系不科学等。  相似文献   

3.
《司法业务文选》2013,(13):2+49
(检例第4号)[关键词]渎职罪主体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环境监管失职罪[要旨]实践中,一些国有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经合法授权从事具体的管理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工作,拥有一定管理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职权,这些实际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渎职罪主体要求;对其实施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设立,把环境执法的行政职能纳入到了刑事法制的轨道,对完善我国的环境法治和刑事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观念的局限和立法技术等的影响,该罪设立以来并没有没有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在预防犯罪和保护环境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力之处。因此,对现行环境监管失职罪进行修正的思考,改进其不完善之处,充分发挥其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卞建华 《法制与社会》2010,(14):267-268
关于环境犯罪的客体,学界众说纷纭。我们在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时应该从多维度出发。环境犯罪的实然客体是国家的环境管理秩序,应然客体是环境权。  相似文献   

6.
魏文彪 《江淮法治》2012,(12):19-19
6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接受采访时表示:公众希望政府什么都管,很多人把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全部归因于政府监管失职,这是不全面的。食品安全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6月18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失职     
姚锐敏 《河北法学》2001,19(5):46-50
论证了行政失职概念的合理性,阐述了行政失职概念的内涵,指出行政失职以行政主体负有法定的行政作为义务为条件,其本质特征是行政主体对法定作为义务的违反。  相似文献   

8.
龚江 《法制与社会》2012,(27):135-136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增长情况日益突出,其中未成年异地犯罪判处缓刑后的监管问题也引起了司法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了2007-2011年深圳市某区基层法院审理的少年案件,主要论述了未成年人异地犯罪判处缓刑后的监管困境及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愈加凸显,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在法律层面上,环境监管失职罪对于我国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资源的工作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而该罪自1997年列入刑法直至《刑法修正案八》并未做出过任何修改,加之在列入97刑法时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及立法技术的局限,该罪的规定在诸多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最近,随着两高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出台,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相关问题又重新引发了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经营决策的个体化以及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都市化都必将使环境犯罪严重化。加强环境犯罪研究,深入揭示这类犯罪产生的原因,以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对策,已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1.
国宇晶 《法制与社会》2011,(15):33+39-33,39
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依托,是社会进步的保障。日益严重的资源破坏、环境恶化,使人们认识到刑罚保护环境资源的必要性,对环境犯罪行为予以全面认识、健全的法律体系、有力的刑罚保障,对护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环境犯罪与生态伦理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以生态伦理的视角来看,环境犯罪在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联系中被赋予新的特征,即是环境犯罪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一种表现行为,是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侵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利益与权利,否定环境、资源的内外在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应该成为环境刑法的理论基础。环境犯罪的客体是环境刑事法律关系,其内容是与刑法有关的环境权利和义务,环境犯罪是对环境权的侵犯,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对环境犯罪客体作出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杨 《法制与社会》2010,(27):274-274
用刑法武器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指出从对环境犯罪的特点和理论研究发展来看,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在递进式犯罪论体系下进行分析对于环境犯罪的罪与非罪的认定有一定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应该成为环境刑法的理论基础。环境犯罪的客体是环境刑事法律关系,其内容是与刑法有关的环境权利和义务,环境犯罪是对环境权的侵犯,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对环境犯罪客体作出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几年,局部地区已出现了常态化、长期化的环境污染现象.刑法作为法律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需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和惩处环境犯罪行为方面的作用.近些年,我国刑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日趋完善,但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从犯罪客观方面的角度看,相关法律保护范围十分有限、对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偏弱,不能够实现对当下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17.
杨彦 《中国检察官》2005,(6):108-109
[基本案情]狱警王某2004年2月28日8时至29日8时在分监区值班。王某接班后,按照监狱制定的《分监区门岗值班人员职责》对分监区进行了巡查等工作。28日24时许,王某与流动岗事务犯廖某发现监舍二楼楼梯间铁门中间的铁棍是弯的,缝隙较大,不好看。王某当即告诉廖某留心,明天安排人员焊接,同时又告诉门岗值班事务犯刘某明天安排人员焊接。29日凌晨2时许,罪犯潘某(刑20年)、罪犯吕某(刑15年),发觉值班人员在查铺,假装睡着。2时20分左右,潘犯趁查铺值班人员一走,便溜出监舍从二楼楼梯间铁门的缝隙钻出,到分监区内积委会杂物间(未上锁)拿出事前藏匿…  相似文献   

18.
《青海检察》2009,(1):51-54
一、环境犯罪问题的由来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从此,“环境与发展”就成为时代的主题。“环境”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指出: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新《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背景,各种环境与资源犯罪的罪名及其犯罪构成,并探讨了刑法关于环境与资源犯罪的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锡海 《法学论坛》2005,20(3):51-58
文化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主体周围并影响主体活动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的总和。文化环境影响犯罪是通过影响人的动物性和文化性的强化和弱化而实现的,就是其作用于个人意识、人格和个人行为的过程。其中尤以家庭文化环境、学校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最大。所以,必须优化各种文化环境,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